《醉翁亭记》写作手法赏析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开头简练的写出:“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都是山,没一一点出是什么山,节省文笔。
2.没直接道出“醉翁亭”,而是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最后定位醉翁亭。就像介绍一个人一样,先交代你是**省**市**县**乡**村的,最后点出人名。这样写不仅起到逐层搜索,锁定目标的效果,而在不经意间向读者展现了滁州的美景。
3.全方位描写景色: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分层次对景色描写。
早晨---日出而林霏开
晚上---云归而岩穴瞑
春天---野芳发而幽香
夏天---佳木秀而繁荫
秋天---风霜高洁
冬天---水落而石出
在写四季景色时,考虑空间的差别,给人以立体感觉。春天---地表面景色,夏天---地表以上景色,秋天---天空景色,冬天---地平线下景色,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这样写,显得大自然更复杂、多变、广阔、多姿、生动、繁盛,而起到诗画合一的效果。
4.作者不仅写自己乐,而写宾客乐、从人乐,民乐,禽鸟乐,并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5.语言精炼形象,如:“林壑优美”、“蔚然深秀”、“歌于途”、“休于树”、“呼”、“应”、“伛偻提携”等,使文章的品位更高。
6.全篇用了二十一个“也”、二十四个“而”,作为句中成分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形成本文特有的风格和艺术效果。
7.文章不长,而涉及的人、物却很多:山、峰、泉、亭、僧、酒、山水、日出、林霏、云归、岩穴、野芳、佳木、风、霜、水落、石出、溪、鱼、山肴、野簌、丝竹、觥、筹、树林、禽鸟。涉及的人:智仙、行者、负者、滁人、从人、宾客。让读者无孤独、寂寞之感。
8.富有音乐感,虽不是诗、不是词,其平仄变化、音乐旋律胜于诗词,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 ———|。全篇比比皆是。
【《醉翁亭记》写作手法赏析】相关文章:
苏幕遮范仲淹写作手法11-22
《乡愁》的写作手法11-29
离骚的艺术手法赏析06-17
简析《背影》写作手法07-03
短歌行艺术手法赏析09-22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手法10-25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08-25
林清玄散文集写作手法10-29
短歌行的写作手法06-21
从军行王昌龄写作手法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