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学案案例

时间:2020-09-05 16:05:10 醉翁亭记 我要投稿

《醉翁亭记》学案案例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山水散文,分享了《醉翁亭记》学案,欢迎学习!

《醉翁亭记》学案案例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 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体悟欧阳修“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4. 背诵全文。

  预习案

  一、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作者写此文时不过38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二、扫除阅读障碍

  1.朗读全文,并圈画自然段序号、生字生词。(边读边圈)。

  2.查古汉语字典解决字词读音问题。

  3.再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读的流利。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逐句逐段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2.给加点字的注音

  林壑尤美 觥筹交错 林霏开 树林阴翳 泉香而酒洌 岩穴暝

  伛偻提携 蔚然而深秀 山肴野蔌 晦明变化 颓然乎其间者

  酿泉为酒 射者中 滁 壑 琅琊 潺 朝而往 弈 辄

  3.概括每段的内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探究案

  1.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醉翁亭?写醉翁亭的目的是什么?

  2. 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3. 除了醉翁亭的“山水之乐”让作者“得之心”感到“乐亦无穷”外,作者还感受到怎样的乐?

  4.从全文来看,作者想写“醉”还是“乐”?二者有什么关系?

  知识拓展

  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 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醉翁亭记》学案案例】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的教学案例分析12-13

初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案例12-14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学案例分析12-13

醉翁亭记学案12-13

《离骚》教学案例10-28

《乡愁》教学案例介绍12-08

乡愁教学案例范文11-14

《乡愁》 优秀教学案例05-24

《采薇》导学案例10-19

《背影》教学案例评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