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

时间:2021-05-31 10:02:25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

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小题1: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泻浮洗笼

  B.照飘滤托

  C.流升洗笼

  D.泻浮浸罩

  小题2:对下列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小题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小题4:“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添了意境的温馨和幽雅;生动写出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特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下同)

  小题4:指代“不能朗照”,这同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吻合。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第一处用泻,增强了动态感;第二处用浮符合雾的特点;第三处洗能突出牛乳的特点;第四处笼与梦相呼应。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理解有误。应为使描写事物更为形象。

  小题3:

  试题分析: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小题4: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问要揣摩前面句子,不难判断指代的是“不能朗照”,回答第二问要结合全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2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进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此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这是全文的文眼,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B.“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里的“酣眠”指月光朗照,“小睡”指月光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

  C.乙文将景物描写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既有写景又有叙事、抒情和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D.两文都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地描写各种景物,融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8.从乙文第二段对园子的景物描写中,你认为作者得到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9.请概括朱自清笔下“荷塘”与史铁生笔下“地坛”的特点,并结合文本探究它们对于作者有何相同和不同的意义。

  阅读答案:

  7.D“由近及远地描写各种景物”错,乙文的景物描写是“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乙文没有“由近及远”进行描写。

  8.①任何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和情趣,这是其他生命无法替代的;②自己虽然残疾了,但也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该豁达地面对死亡,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

  9.特点:(1)荷塘:朦胧幽静,充满荷香月色;(2)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充满生机与活力。意义:(1)相同:都是作者用来逃避现实的地方,都调节和改变了作者的心情。(2)不同:荷塘是朱自清获得独立与自由感的精神空间;地坛是给史铁生生命启迪的精神家园,帮助他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朱自清《荷塘月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背影 朱自清阅读答案

2.匆匆朱自清阅读题答案

3.朱自清《背影》节选阅读答案

4.朱自清散文《背影》阅读答案

5.朱自清《背影》的阅读答案

6.朱自清的《背影》阅读答案

7.朱自清·背影阅读及答案

8.朱自清《背影》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