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全

时间:2024-07-15 14:52:00 朱自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朱自清简介(全)

  朱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下面是朱自清简介,欢迎参考!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人物生平

  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与武仲谦结婚。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晨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内收朱自清的诗作19首。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1924年,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

  1932年8月20日,朱自清携陈竹隐回扬州省亲。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在上海举办婚礼。1932年8月底,朱自清赴欧洲游学。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

  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50岁。

  人物轶事

  名字由来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赠友诗词

  1941年,正处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设立叙永分校。借叙永春秋祠后院以作教室。朱自清先生来叙永小住,那时袁耀祖只有几岁,因在李铁夫先生家与其共居一楼,有所接触。袁耀祖先生学识渊博,常请教朱自清先生问题,先生耐心回答。朱自清先生是与李铁夫志趣相投的朋友。1941年10月,先生赴昆明西南联大,途经叙永,曾住李铁夫家多日,相聚甚欢,临别赠诗二首,李铁夫藏之多年。

  朱自清在离开叙永前往昆明途中,写了一首《发叙永,车中寄铁夫》诗寄赠热情好客的好友李铁夫。诗云:“堂庑恢廓盘餐美,十日栖迟不忆家。忽报飙轮迎户外,遂教袱被去天涯。整装众手争俄顷,握别常言乘一哗。如此匆匆奈何许,登车回首屡长嗟。”诗中表达了朱自清对李铁夫家居住环境和饮食的赞美,并且因为友谊深厚产生了“不忆家”的感觉。虽然当时是战乱时期,但叙永的友人们给了朱自清家非同一般的温暖。

  个人作品

  出版时间 作品 作品类别

  1922年 《雪朝》 诗集

  1923年 《毁灭》 长诗

  1924年 《踪迹》集 诗和散文

  1928年 《背影》 散文

  1930年 《春》 散文

  1934年 《欧游杂记》 散文

  1936年 《你我》 散文

  1943年 《匆匆》 散文

  1944年 《伦敦杂记》 散文

  1945年 《国文教学》 论文集

  1946年 《经典常谈》 论文集

  1947年 《诗言志辨》 诗论

  1947年 《新诗杂谈》 诗论

  1948年 《标准与尺度》 杂文集

  1948年 《语文拾零》 论文集

  1948年 《论雅俗共赏》 杂文集

  文学贡献

  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1928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朱自清写得更多、也最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 《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

  《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诗歌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朱自清简介全】相关文章:

朱自清简介06-07

朱自清简介01-22

有关朱自清简介06-14

关于朱自清的简介09-19

朱自清简介及影响09-19

朱自清简介及作品06-22

朱自清《背影》文章简介01-03

《背影》作者朱自清简介12-30

朱自清的个人简介07-05

朱自清《雪朝》简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