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望月怀远》优秀说课稿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分享了张九龄《望月怀远》说课稿,欢迎阅读!
我们学习了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诗人对盛唐诗风的开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习盛唐诗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前一单元的诗歌,并小结一下诗歌的一些写作和分析方法。
我们在看到一首诗的时候,首先要分析题目。看看题目蕴含了哪些信息。比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题目告诉我们写的是春天的夜晚,也告诉我们抒发的是离别之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告诉我们诗中写了五种景物。
我们说诗人写诗是为了表情达意。但是,他们不会提笔就直白地吐露心声。诗人笔下的感情是含蓄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是情景交融的。这就要求我们接触诗歌的时候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我们要分析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顺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修辞)来表达,作用或目的是什么。要抓住最有特点的典型的景物,围绕特定环境分析景中蕴涵的情感、思想、哲理。比如《春江花月夜》虽然写了五种景物,但诗人写时是有重点,有顺序的,符合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诗人表情达意的需要。
诗人写景和抒情有很多种方法:
有的诗以乐景写哀情,比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以南方早春的乐景写思乡的哀情。
有的诗调动不同的感觉写景。比如杨炯的《从军行》就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运用这两种感觉写景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有的诗写景化静为动,比如“梅柳渡江春”一句。当然少也不了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拟人、借代等。又如“淑气催黄鸟”等。
下面是诗中常用手法: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以景衬情,即景抒情,见景生情,情景相生,情因景生,由景入情,景中含情。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或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情景相生的写法的代表。
请大家翻开课本十一页,先分析题目。(板书《望月怀远》),我们分析一下题目,望月是写景的,怀远很明显是抒情的,这首诗很明显包含了两部分。现在请大家把这首诗读两遍,找出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板书诗歌)。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情
张九龄,七岁能文,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陷害,被贬为荆州长史。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应该早早诛灭,未被采纳。他的诗歌对唐诗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我们先看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联寄景抒情,第一句写景,第二句由景入情。诗中这一“生”字,极为生动,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产生的原因。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天涯共此时”,“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 “我”在思念谁?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张九龄把自己的怀远之情与天下共通的怀远之情融在一起,形成了诗歌内容的不确指性,这种不确指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正因为它也表达了大多数人都有的这种普遍心理,所以能被广泛传诵。
此联意境雄浑阔大,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形象,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这样写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了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写景,怀远是抒情,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首联扣题,以下各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是指①诗人自己,说自己是个有情之人。②普天下有情之人。为何“怨遥夜”? 对于远隔天涯的离人,美好的月光更能惹起他们的思念之情而久不能寐,更觉得长夜漫漫。竟夕是“整晚、通宵”的意思。这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因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是“怜爱”之意。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思念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思念之情,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让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很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是“不能”的意思。“盈”是“满”的意思。“佳期”是指“与远人相会之期”。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远人相会。这联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面对月华便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融中戛然收住,读来韵味深长。
《望月怀远》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深沉。这首诗表现的情意,缠绵悱恻而不致伤感,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我们来回忆一下这首诗,试着把它背诵下来。诗中人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无法赠与月光,想在梦中与远人相聚!
背诵这首诗。
作业布置: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在月亮上载满了人类阻碍美好的情感。请写出通过明月托相思的诗句。
参考答案: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在月亮上载满了人类阻碍美好的情感。远隔千里,音讯难通的有情人该怎样沟通感情呢?惟有普天高照的月光是他们的媒介。自南朝宋人谢庄有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发现后,人们便开始通过明月寄托相思了。月亮好似一只巨大的折光镜,把此方的感情折射给彼方。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而在张若虚的眼中,这面天然的折光镜不仅可以折射相思者的情感,甚至可以折射相思者的容貌:“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诗中主人公在望月,她想象中的情人此时也在望月,因此,望见月亮,就好像在月中望见了自己的情人。痛苦的离情化成美好的寄托,美好的寄托又化成动人的诗篇,生活与艺术的联系竟是如此奇妙。
课后总结
这授课前,我就鼓励自己要在两方面做到示范性:一、课件设计的简洁性、严谨性。二、课题容量的适度性和集中性。实施后,我觉得自己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错。
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来自各个渠道的、鱼龙混杂的课件,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拿来”后,还得渗入“原创”的精神,要像斟酌论文一样去设计我们的课件。要记得给每张幻灯片加个小标题或加个序号,这样让自己授课方便,也方便听课者、看课者记录。
我也一直试图只给每一节课确定一个教学重点。这样的考虑,主要基于我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情。而且我也觉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适度性和集中性会使课堂的生成更顺畅更坚实。
自己为本节课预设的两个目标顺利达成了。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授课前,我忍痛把“十、晒晒作品(教师)”这个环节放到最后而没放到首位,是担心自己会在“自我陶醉”中“迷失”,在“喧宾夺主”中浪费宝贵的授课时间。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来看课的教师,都对这个环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是带着意犹未尽的品咂离开课堂的??这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思考:引人入胜的“自诩”开篇好呢,还是意犹未尽的品咂结束好呢?
【《望月怀远》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08-27
唐诗《望月怀远》赏析09-17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注释05-09
《望月怀远》练习题10-19
思乡诗《望月怀远》赏析10-13
《望月怀远》古诗词赏析03-26
《望月怀远》古诗词鉴赏09-17
望月怀远(张九龄)09-22
张九龄望月怀远05-26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