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甘露寺多景楼》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8-17 10:10:31 曾巩 我要投稿

曾巩《甘露寺多景楼》翻译及赏析

  曾巩《甘露寺多景楼》抒发了作者个人的远大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甘露寺多景楼》翻译及赏析,更多曾巩诗词作品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甘露寺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

  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②钟呗:梵音的歌咏。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第二联的景物描写很精彩,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请就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品析。

  浮: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也写出了动态美;

  入: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静为动;

  含:形象写出了天空包罗万象,夕阳下,晚霞同山峦青红相间融入远空。

  抒发了作者个人的远大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

  1、第二联中最精练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浮”和“入”。上句写水光,用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下句写山色,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两个动词使得水光、山色构成的静态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赋予动感。

  2、第四联抒发了诗人虽然老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心中并未放弃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的思想情怀,体现出诗人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

  赏析:

  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多景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诗人这两句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这正抓住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中间两联是写多景楼上所见景象: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江面上强劲的海风送来了远方的航船。这四句,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南寺钟,一写江面帆船。“云乱水光浮紫翠”,着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不难想象出淮南原野的平阔寂静;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使人意识到长江的迢遥汹涌。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心目,于是他于尾联以唱叹的语调,抒写了个人的感受和襟怀。意谓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中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语,表现一种心与道俱的高旷自得情怀。诗人化用其意,说自己尽管身世蹭蹬,却仍在注目艳羡那高振健翮,远翔天字的飞鸿。这就体现了诗人“蹑景追飞”的远大抱负。

  全诗视野宏阔,韵格浏亮,形象鲜明,对仗工稳,确能表现出多景楼的胜景伟观。

【曾巩《甘露寺多景楼》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曾巩《多景楼》阅读答案10-14

曾巩《多景楼》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08-11

2017曾巩《多景楼》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11-22

《水调歌头·多景楼》翻译赏析09-03

曾巩《西楼》翻译及赏析09-23

西楼曾巩翻译与赏析10-22

曾巩的咏柳翻译及赏析10-29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7-20

曾巩《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