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别康桥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别康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诗歌意境。
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结合意象,欣赏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但是高中这一阶段才是文学鉴赏的开始,教师应该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当一部分新诗作品的实际,采用适合诗歌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情解读诗歌,形成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诗人独特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由意象进入意境的体悟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入文入境
1、导语设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2、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再,又一次;康桥,告别的对象。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诵读入境,感知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
注意:注意字音,把握节奏,听出情感。并且思考:
a、用什么语速读。
b、用什么语气读。
C、用什么情感读。
2、字词正音(见课件)。
3、学生谈听读感受。
用大屏幕打出朗读指导:
(1)语速:舒缓。。
(2)语气:低沉。
(3)情感:不舍。
4、品味节奏。
押韵:
(1)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2)韵脚分别是什么?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旋律:舒缓(第一节);轻柔(第二、三、四、五节); 低沉平静(第六、七节)
用屏幕打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5、思考:在第二段中,让作者心境荡漾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示例] 夕阳西照,给康河边的柳树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金衣,就像那盛装的新娘,在康河柔柔的水波中摇曳着身姿。
6、根据上面的鉴赏方式,小组讨论:3、4、5、6段中通过作者的精心描写,你可以看到什么场景,请你把这种场景描述出来。
(把组分好,然后每小组描绘一小段)
(总结参考——同学回答完了之后进行总结)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软泥中欢快的招手。
第四段:梦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间都沉浸着有待发现的自由的梦。
第五段:撑一支长篙,驾一叶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寻梦,那满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摇摆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第六段:梦依旧,人以非。我还能撑一支长篙去寻找自由的梦吗?今晚的沉默将伴着我悄悄地离开。离开这自由的康桥,离开这自由的梦。
7、现在大家已经把文本的意境表达出来了。作者给大家描绘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康河世界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然大家已经把诗中的画描述出来了,那么你能给每幅画取一个美丽的名字吗?
挥手作别图
金柳荡漾图
青荇招摇图
梦满清谭图
寻梦放歌图
康桥沉默图
悄悄离别图
三、把握意象,体悟情感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鉴赏诗歌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进入意境并赏析诗歌。
1、提问:在景物描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的景物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1).学生谈自己喜欢的意象及喜欢的理由。
(2).教师补充点拨。
2、画面欣赏
夕阳西沉,余辉给河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媚人的金黄,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艳温柔的新娘娇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荡起了绯红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头也荡漾起来。 清清的河水滋润着软泥上的青荇,绿油油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欢快地舞蹈,骄傲地招呼着行人,似乎在宣告它沐浴康河的自由与舒畅。以至于“我”都“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唤起的是人们对七彩生活的遐思;“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燃起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浪漫和激情。 “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众多色彩明艳的形象,构成的是一幅明丽和谐的画卷。画面是迷人的,回忆就甜蜜,情感便随之热烈而奔放。
这些五彩斑斓的意象让康桥像一幅画一样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用这种方式把其他画面描绘出来。
(学生自主讨论,描绘画面)
3、作者情感的发展过程小结。
难舍难分——欢喜和眷恋——更加欢喜和眷恋——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感情达到高潮——情绪低落,静思默想——悄悄作别
四、深入品味,探究感悟
这首诗不光是看起来很美,听起来也很美,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
分角色朗读、齐读、个人朗读,感悟三美。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和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重点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五、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齐背)。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康桥的眷恋和那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
2、拓展延伸。
康桥是徐志摩灵魂的故乡,我们通过这首诗能感觉到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与康桥永不分离的感情。下面我们来欣赏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全班同学齐读后讨论:
(1)、这首诗是谁别谁?(诗人别日本女郎)
日本女郎的名字是什么?(沙扬娜拉)
她的名字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翻译。“沙扬娜拉”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
(2)、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一开始,就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一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对立的意象恰当地重叠在一起,使我们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接下来,就的互道珍重,我们体会到诗人的那种离别之情。
(3)“甜蜜的忧愁”,忧愁怎么会是甜蜜的呢?
——甜蜜和忧愁在感情上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样写使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
3、布置作业
(1)、完成《学法大视野》中的相关作业。
(2)、预习下一课。
再别康桥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
1、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2、体味诗中的情感美。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1、先粗读一遍,“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即可
2、细读全文,直到文章的哪些地方应当特别注意,应该深入揣摩。
3、再品读一遍,咀嚼、消化。要深入体会含蓄蕴藉的意思,要透彻理解精微细致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心灵的激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意象的把握。
2、诗情的领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再别康桥
自古江南多才俊,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性情温厚才气横溢的现代诗人——徐志摩。先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徐志摩。
活动2【讲授】再别康桥
二、背景
1、关于志摩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2、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现实的中国为了生活苦苦挣扎。1928年当他第三次欧游,第二次游历英国剑桥时,站在曾经梦想飞翔的康桥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由欢乐。作者感慨万千,后来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这首感怀的离别诗篇 。
3、作者其他名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转瞬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三、品读
情境营造:《再别康桥》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欣赏配乐朗读,营造氛围。
老师范读,深入情境。
学生齐读,体会感情。
四、细读
1、通过刚才的诵读,大家感受到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怎样体现的?
(1)依依惜别,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等。
(2)“作别”表明是离别时分。
诗歌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 轻轻的走”“ 轻轻的来”“ 轻轻的招手”。写出了此地此景让人不忍离去更不忍打扰这份宁静安详,心中充满了无限依恋,可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感伤。
2、诗人在离别之时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岸边金柳。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中,“柳”与“留”谐音,传递出作者留恋不舍的情怀。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斜照在树干树梢上呈现金色,同时金色比黄色更显高贵、灿烂、夺目,写尽了杨柳的富丽妩媚。作者用柳树来喻新娘,年轻貌美的女子,柔滑的肌肤,婀娜的体态,一如随风摆动风情万种的枝枝柳条,美丽万分,姿态绝佳。谁能抛开自己貌美的新婚妻子?谁能忍心别离自己挚爱的山水花草?然而离别终究还是近在眼前,那就再驻足停留,多看几眼,让它的美永驻我心。
(2)水底青荇。河水清澈见底,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轻柔的水草好像洞察了我的心思,在水中召唤着我,而我此刻也希望自己能化身为水草,永远沉浸于康河,依偎着康河,长久地生于斯长于斯。
(3)榆阴潭水。在在康桥求学期间作者常常在康河上白天撑篙,夜里荡舟。
拜伦潭倒映着天上的虹,天上的虹是静的,水中的虹是动的,给天上虹赋予了动态的美。那清泉已然不只是潭水,而是沉淀着彩虹般五彩斑斓的梦境,揉碎了在水波荡漾间遍布潭中。美好的梦啊,那是作者曾经对学业的进取,对爱情的追求。
3、离别在即作者做了什么事?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寻梦。
再回母校,曾有的对事业,对人生,对爱情的诸多美梦,如这一船的星辉一样繁多、璀璨。撑篙再去寻觅,水波星光交相辉映,流连其中的诗人似乎又回到过去,忘记了要离开的事实。
放歌。
诗人快乐的心情达到极致,似乎只有高歌才能把这种难以言表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沉默。
可是诗人最终也没能唱出心底的喜悦,要离别的事实印在心中,拂散不去。美好的过往已是历史,诗人无法轻松,幻想去寻梦不得已又回到现实,情绪也因此而低落。离别时的沉默是人世间最深的'感情,悄悄吹起离别的笙箫,空气中布满惆怅,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我此刻的离别之情,在本该喧闹的时节保持了沉默。今晚的康桥寂然无声,无声中又蕴涵了很多无法言表的离情别绪,将作者怅惘的心情推到极致。
诗人热爱康桥,依恋康桥,可以同她分享快乐,却不愿、不忍让自己最心爱的康桥与自己一起共同体验痛苦、体味伤悲,所以满怀惜别之情带着理想幻灭后的感伤选择悄悄离开,连一片云彩 都不带走。我对你千般柔情、万种情思,你的一点一滴在我心中都是如此神圣美好,因此,我把所有的美都留给你,让你继续在美中鲜活地存在,而我打点伤悲独自离去,这就是我对你的爱。爱不是占有,是成全。
五、课堂小结。
再别康桥教案 篇3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投影有关康桥的资料,将学生带入对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张等。(徐志摩在语言形式上是追求艺术美的,但他不是钻到象牙塔中去为艺术而艺术。他有理想,并把对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简言之,他的理想就是英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
二、教师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象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诗歌轻盈的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或者播放范读磁带,学生模仿)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事(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三、逐节讲析并评价。(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四、再次诵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五、分组朗诵,在组内评选出读得最好的组员。
六、布置作业:阅读《语文读本》中《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板书提纲:
再别康桥徐志摩
1、构思别致,不落俗套。
2、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关于“词”的介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前两类数量较多。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50字以下)、中调(约百字以下)、长调(百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词的押韵,不同于诗,哪一句押韵,押平韵仄韵,是一韵到底还是要变韵,均由词牌要求决定。词,又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等。
再别康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大致了解该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3、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学生通过对具体字句的感悟能够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
1、对于“三美”主张的理解。
2、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
美读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诗坛上活跃着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这就是以《新月》月刊为阵地的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诗律,以追求“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作为诗艺目标的“新月派”。在这个诗派里,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出身巨商名门,才情横溢光耀,思想率真复杂,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美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的精髓,以他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像一颗
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在中国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他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领略这个传奇人物笔下的现代诗歌之艺术魅力。
二、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三、了解徐志摩与康桥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生于浙江一个富商家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康桥cambridge,邻近康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剑桥大学对徐志摩的影响极大。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事实上,对康桥(剑桥)志摩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在这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在这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在这里,他认识了狄更斯,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些大师的影响。
这首诗中提到的离别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
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这著名诗篇《再别康桥》。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他的作品是其“爱、自由、美”的人生观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首20世纪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共同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四、诵读诗歌
1、检查预习情况(要求个别学生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能用较恰当的情感朗诵诗歌)
2、播放录音朗读
五、分析鉴赏
《再别康桥》是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赞成这种观点的。
1、引导学生感受诗的音乐美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雨巷》是压韵了的,而且是一韵到底,那么这首诗压韵了没有?请同学找出韵脚。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学生可自由朗读两分钟)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诗中给你留下最深的意象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用这些意象完成对自己情感的表达的?
西天的云彩。云彩是非常美丽的,它可能代表了过去那些美好的记忆,也也许是朋友,或者是想念的人??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
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金柳。柳树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柳树披金。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
青荇。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潭水。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应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应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的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用水“揉”过一样。
再别康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美读全诗。
2、学会鉴赏本诗的美。.
3、理解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及追求自由、美和爱的个性。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体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鉴赏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928年夏天,伦敦,康桥。一个风度翩翩又带着倦容的年轻人,在夕阳的余辉中踽踽而行。晚风拂起身旁的柳条,也连绵不断的牵起他心中的愁绪。他是谁?为什么来到这里?
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赏美的旅程,去探寻《再别康桥》——这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的魅力,去聆听徐志摩内心世界最纯粹的绝妙回响。
二、深情美读,感知全诗:
(一)教师范读全诗。
(二)学生齐读全诗。
三、合作探究,鉴赏全诗
探究的中心问题: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有什么感悟?
探究的难点问题:怎样领悟本诗的意境美?
1、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你对哪一种美感触最深呢?请紧扣诗歌进行阐述。
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就近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成果。
(一)音乐美派的同学先谈谈吧。
1、学生发言(略)
2、教师小结:诗歌音调和谐,旋律完整,体现了音乐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它是尾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二)建筑美派的同学接着发言。
1、[导]建筑美是就诗歌的外在形式而言——包括诗句和诗节的排列。
2、学生发言(略)
3、教师小结: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体现了错落有致、曲折回旋的建筑美。
(三)绘画派的同学,你们有何高见呢?
1、学生发言(略)
2、深入探究诗歌的意境美
[导1]
⑴哪些美丽图画让诗人心醉神迷?
——挥手作别图、金柳夕照图、青荇招摇图、星辉寻梦图。
⑵这些图画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立体的风景画。
⑶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补充。
金柳夕照图:以人喻物,诗人一任夕阳脉脉的余辉把他心目中的新娘映照的彩妆辉煌,似乎连发丝也透明,给人恍如仙子的感觉,即写出柳树的温婉柔情又包含“至美如金”的情感。
水草招摇图:以物喻人,写出青荇的快活自由;诗人情不自禁,唯愿能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多么彻底地对所爱的投诚!
小结:在这样一个物我相融、自然与人和谐的优美境界里,抒发了诗人对康河深深的眷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性灵美的向往。
[导2]老师最喜欢的是星辉寻梦图
与学生交流感悟:诗人写潭底彩虹似的梦、夜空斑斓的星辉和自己放歌的狂态,营造了一幅镜花水月、朦胧迷离、似梦非梦的图画,营造了让诗人魂牵梦萦、心迷神醉的意境。
[导3]诗人在回国6年之后,带着累累伤痕——追求英国式民主的政治愿望破灭,追求个人情感的幸福自由落空——第三次徘徊在自己钟爱的康河边上,想在青草更青处寻找到“彩虹似的梦”,这个“梦”到底是什么呢?读诗歌的第四、五节后,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略)
明确:徐志摩要追寻的“彩虹似的梦”就是外化于康桥的美好愿望和人生理想——对美、爱和自由的执着而徒劳的追寻。
教师小结:动态立体,意境鲜明,体现了绘画美。
[导4]理想的幻灭是极其痛苦的,诗歌中能看到诗人极其痛苦的身影吗?闪现在我们眼前的诗人作别的背影是怎样的?它美在哪里呢?
四、整合小结,评价诗歌
(一) 小结:
1、导:如果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着陶渊明的动人幻想,那么,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着徐志摩的美好理想,这是他现实中的桃花源。
2、小结:康桥——诗人一切美好生活的代名词,是诗人理想王国的象征。
《再别康桥》——诗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康桥理想的告别曲。
这首优美而哀婉的抒情诗的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是诗人性灵的诗化,
也是诗人执着而徒劳的追寻单纯信仰——爱、美和自由的歌吟。
(二)欣赏黄磊(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的朗读。
五、联想迁移,拓展诗歌
(一)阅读鉴赏:《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欣赏徐志摩的另外一首著名的离别诗,并与《再别康桥》作简单的比较。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二)点击相关网站,查阅徐志摩更多精彩诗作。(略)
[若不能上网,则调出“精彩诗作”版块,供学生欣赏。]
六、 结束,欣赏歌曲《再别康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放飞心灵到康桥,去追寻徐志摩那永不泯灭的诗魂吧!
七、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
音韵和谐、旋律完整——音乐美
动态立体、意境鲜明——绘画美
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建筑美
梦——追求爱、美和自由的美好愿望和人生信仰
《再别康桥》——诗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诗人康桥理想的告别曲
再别康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分析,品味诗中创造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诗意美
2、 重点掌握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音乐《情人的眼泪》,让学生交流在音乐的旋律中听到的内容
音乐,它是旋律,但它也是诗,它用诗一般的旋律向我们倾诉心中的爱与情。同样,好的诗歌也是美的音乐,它用音乐一般的韵律向我们述说着人世间忧愁与欢乐。
二、学生朗读全诗,思考:
1、 找出体现诗意美的诗句,并简要分析
明确:
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水中的倒影,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康河,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
榆阴下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醇厚的诗意,诗人的留恋全都融进了康河的风光中。
诗人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凄凄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
诗意美除了构思的新巧、韵律的和谐,更主要体现在意境美。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间,不同于一般的别离诗,他选择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而传统的别离诗选择的意象多是长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时节。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就像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他所寄寓的情思也因而显得潇洒、飘逸,而不是一般别离诗的缠绵、愁苦。
2、 诗人情感高潮在哪节诗中体现出来
明确:
第五节诗,诗人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甘心做一条水草,尽情的享受康河爱的轻抚,,一任康河波光里的艳影,在他的心头荡漾。正所谓“沉醉不知归路”,似乎已经忘却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他撑着一枝长篙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的梦”,等到兴尽归舟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飘逸、洒脱之情,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的心一同快乐着,达到极致。
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进一步体味诗歌的诗意美。
四、讨论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在康桥,诗人结识了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康桥,诗人心中有自己梦牵魂绕的情人,在康桥的秀丽风景中,有诗人幸福的生活。诗人曾饱含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弥盖我爱的康桥,
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康桥,再会吧!》
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不仅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气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他还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中,在大自然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待诗人离英返国时,康桥已成了诗人“难得的知己”,诗人称康桥为自己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此时的诗人,心头盛满离愁别绪。在诗里,诗人热烈而又缠绵地倾诉自己对康桥的精神依恋。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对美和爱、对和谐的一种欣赏和赞美。
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
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
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诗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自然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诗人与自然交流,将自己的留恋全部融入对康桥瑰丽风光的尽情描绘中,是他对“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诗人在康河边徘徊,正是追寻美、自由与爱于一体的理想。康桥,于躯壳,徐志摩是过客,但于灵魂,正是他诗意的栖居地。
五、小结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云彩
志摩的确是悄悄地走远了,但挥不去带不走的是他的康桥。它做为学院建筑留在英国,它做为一篇具有生命质感的美文,留在中国文学史中。自然中的康桥会老,但文字中的康桥,将在所有爱志摩的读者心中永远年轻。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6篇】相关文章: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5篇01-08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6篇01-08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九篇01-08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五篇01-07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八篇01-07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集锦8篇01-07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五篇12-30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5篇12-28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九篇12-23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范文6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