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教案

时间:2023-03-25 23:51:38 再别康桥 我要投稿

《再别康桥》 教案

  一、初读初悟,正音正字,初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再别康桥》 教案

  二、整体把握,思考该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1、写了“康桥”的景色抒发了“别”情(注意提示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提示学生往往可以从题目或者首尾等要害处找到基本内容和情感)

  2、是谁再别康桥?这是怎样的一个抒情主人公?朗读诗歌第一节,品味与前两首《沁园春·长沙》、《雨巷》两首诗歌第一节所塑造的的抒情主人公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明白诗歌是个性的,不同的诗人就又不同的诗歌景和情,对诗歌景和情的挖掘往往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

  《沁》抒情主人公:独立、自由、豪放、慷慨、富有挑战性

  《雨》抒情主人公:寂寥、忧郁、伤感、愁怨、迷茫而真挚

  《再》抒情主人公:飘逸、清新、自由、洒脱、柔情而浪漫

  3、结合第一诗节重点词语的揣主人公形象(难点)

  ①从第一节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飘逸、清新、自由、洒脱、柔情而浪漫?为什么?

  分一:“轻轻的”换成“轻盈的”有什么不同?(叠词可以利用形式的重叠产生情感的缠绵细腻)换成“慢慢的”有什么不同?(慢慢的更显忧郁沉重,少了情感的轻柔飘逸洒脱)同时轻轻的也表达了使人在离别时不愿意打扰康桥的安静和谐,以及依依不舍的情感。

  分二:为什么要作别“云彩”?诗人的招手作别又表现了什么性格特点?

  云彩的飘逸、自由、浪漫表现了诗人的浪漫、自由、飘逸的性格,连云彩都让诗人如此缠绵,更可见诗人的情意绵绵,但是又不失洒脱,可以主动的但是又轻柔的“招手”作别。

  分三:首节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飘逸、清新、自由、洒脱、柔情而浪漫的主人公形象,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感情基调。

  ②有感情的诵读第一节

  小结: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三、1、康桥让诗人如此缠绵,那么诗人为我们写了康桥的什么景物?(意象)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意象?

  云彩、金柳、青、一潭、夏虫

  分一:最寻常普通,全是自然景物

  分二:越是普通越可以代表康桥;也说明眷恋让寻常景物不寻常;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而对自然景物的选择恰恰说明了诗人喜欢清新自然的的景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金柳

  分:采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比作“新娘”而且是“夕阳”中的呢?有什么相似性?引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说看。

  比喻;迷人、妩媚、娇美,又富丽、高贵;抒发诗人沉醉迷恋之情,表现为“荡漾”。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自然优美。(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

  水草

  分一:“油油的”表现了水草的什么特点?“招摇”常含贬义,用来写水草怎么理解?采用了什么修辞?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分二:我为什么“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怎么理解?

  徐志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潭

  拜伦潭。清泉又为什么是“虹”?“虹”与“梦”有什么相似?他的梦是什么?为什么在康桥?

  (补充徐志的相关经历: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还未成为诗人的徐志曾游学于此,对于诗人来说,这一时期是其一生的转折点,自此以后,诗人开始了他‘从骨子里都透着浪漫气息’的诗性人生,经典而有传奇性的一生,从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可看出,康桥在其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康桥再会吧》,《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文,他本人也明确地说过:‘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这辈子在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读了这首诗,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了诗人对康桥的一往情深。无论康桥给诗人的养分多么丰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没有康桥,就没有徐志那些优美传世的诗篇,甚至也就没有徐志了。可以说康桥是诗人的精神圣地:“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人了你的性灵。”

  四、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情感失怎样的?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是怎样表达的?怎样理解这种情感的变化?(难点:5、6难在对诗歌情感的分挖掘上,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象上)

  寻梦——放歌——沉默

  分一:寻梦——放歌:

  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梦”?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寻梦的情感的?

  长篙、青草更深处、一船星辉、星辉斑。斑、梦幻、浪漫、迷人、神往。

  分二:沉默

  为什么“我”不能放歌?为什么“悄悄”且比作“笙箫”?夏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也为我”?沉默为什么是今晚的康桥?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现在:沿着梦一样的河流去寻梦,寻找曾经五彩斑,迷幻耀眼,令人神往的梦。青草,小船,长篙,还有的星辉,是那么神秘飘渺,空灵神幻——康桥如梦,梦如康桥,这样的境界,这样的心情,怎能不让诗人想放歌吟唱,然而他却不能放歌,思绪的落差恰如瀑布,倾泻而下,随即又归于平静,一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可能是不忍放歌惊醒那幽美而又静谧的旧梦,打破他彩虹似的圣地,所以只好奏起了别离的笙箫,这段无名的心曲使夏虫也沉默,既而延,溢于心间,所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诗人的梦,梦的玄想与回味,梦的追寻与美丽。梦幻就是全诗的诗眼,也是全诗的情感核心。

  五、在经历了情感的起伏后,在回味这康桥的一草一木后,在依依不舍的眷恋中,诗人要与康桥作别了,品读第七节,思考:怎么理解诗句的复沓?“悄悄”与“轻轻”又什么不同?“挥袖”与“不带走云彩”又流露了世人怎样的情感?

  分一:本诗的感情脉络:

  让学生把七节诗分别用两字括:

  作别――金柳――水草(青)――潭水――寻梦(放歌)――沉默――-告别

  让学生感受感情的波澜: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不可遏制的爱,是柔情,还是激情,还是深清,是一种热烈的柔情。

  分二: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但这种复踏已不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踏,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六、(补充徐志的悲剧之死,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徐志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而康桥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诵读全诗)

  七、总结:

  (1)意境悠婉怡人。徐志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也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生长的母校深情厚爱,并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谈谈的象征意蕴。

  (2)情景交融。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很好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全诗淡化了离别诗对离别之情的宣泄,着重于对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并将自己的爱和眷恋与对自然景色米的歌咏熔于一炉,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朴实自然,如一个圆润发亮的的珍珠,给你的不是零星的闪光和魅力,而是一种人与自然、情与美的和谐统一的完整。

  ⑶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⑷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⑸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八、作业:试和徐志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写一篇赏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再别康桥》 教案】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教案01-16

《再别康桥》教案06-22

《再别康桥》的教案08-25

再别康桥教案08-26

再别康桥的教案08-29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03-06

《再别康桥》教案优秀12-12

课文再别康桥教案05-17

再别康桥简要教案05-22

再别康桥教案全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