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并了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2、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寓意。
过程与方法:
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意”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固执守旧、脱离实际的不良后果,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两则寓言。
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寓意进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品味欣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学习《刻舟求剑》
一、情景导入
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短文(学生背诵),通过这篇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看看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又会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
吕不韦战国末秦相,相传门下有宾客三千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3、学生展示所积累的字词(多媒体显示)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4、学生初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疏通文句,圈点勾画疑难文句。
2、学生交流疑难文句,合作研讨,学生试译课文,教师对疑难问题予以引导。(多媒体显示)
明确:重点词语:遽:立即、匆忙。契:雕刻。是:指示代词,这儿。
疑难语句:遽契其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学生合作,师生共同释疑:(多媒体显示)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2)结果找到了吗?
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这是个什么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没有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学生答“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亦可)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句。
4、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的顺序背诵全文
四、合作探究,理解寓意
1、教师预设: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什么?(多媒体显示)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建明确: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不懂得船既然离开了河中心,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2、教师预设:请用“这则寓言讽刺了,从而告诉我们”的句式谈谈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多媒体显示)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建明确: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而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从而告诉我们做事要根据客观实际与变化了的情势,以发展的眼光灵活机动的处理事情。
五、链接生活,启迪人生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多媒体显示)
学生讨论,明确:(示例)我们做事要根据客观实际与变化了的情势,以发展的眼光灵活机动的处理事情。尤其是我们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变化了的环境以及新的学习内容,我们不能完全沿用小学的那套学习方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绝不能因循守旧做刻舟求剑中的楚人。
六、当堂训练,复习巩固(多媒体显示)
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学生试背全文
七、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的知识
1、吕不韦及《吕氏春秋》
2、重点文言词语及课文翻译
3、文章寓意及对我们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爱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这一次,狐狸肚子饿了,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学完《酸葡萄》,你就会明白。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结构,下面略有不同,一个里面是“甫”,一个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为什么狐狸说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三、理解词语,扫清障碍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
3、做“开火车”游戏,检查自学情况,师生交流。引导:“折”字在“折腾”一词中读“zhē”,除此外,还有“zhé”和“shé”另外两种读音。
4、积累新词。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腾:指反复做某事。
稀罕:认为稀奇而喜爱。
5、小结过渡: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单位。读课文时,只有读懂词语,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读懂整篇课文。
四、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读文,说说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交流。教师顺学而导,着重引导理解狐狸说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释疑解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狐狸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干什么?
(肚子饿得咕咕叫,找东西吃)
(2)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后,又有何反应?
(乐得三步并做两步奔了过去,馋得直流口水,使劲地又蹦又跳)
动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义。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没有?
(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4)狐狸为什么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因为葡萄高高地挂在葡萄架上,无论狐狸怎样跳,都够不着)
(5)狐狸说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吗?
(不是,从又圆又大、晶莹、紫得发亮这些词可以看出葡萄已经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为什么说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说是些酸葡萄,这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也是一种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认为这种东西不好,是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
狐狸葡萄馋得酸的惊慌失措粪便戒心
a、指名读、抢读;
b、指导“馋”、“慌”与“谎”的写法;
(2)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
(3)联系读文理解“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
三、再读复述
1、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
2、指名读文,复述故事。
四、作业布置
1、每字写两遍。
2、课后继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
3、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
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
2、学生交流体会。
一、精读感悟《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一)学习《牧童和狼》
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狼来了》的故事?(指名说)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
3、默读这则寓言,思考: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4、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蝉和狐狸》
1、自由读文,思考:这则寓言与《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所用伎俩有何异同?蝉与乌鸦表现一样吗?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2、生活中或是电视、其它媒体中听过或看过这样的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同学或伙伴之间说说这三则寓言
2、修改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继续选读《伊过寓言集》。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的教学设计03-11
《寓言》教学设计01-30
《寓言》教学设计01-17
《寓言》教学设计【精】03-09
《寓言》教学设计【热】03-09
《寓言》教学设计【推荐】03-09
【荐】《寓言》教学设计03-10
【精】《寓言》教学设计03-06
《古代寓言》教学设计03-07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