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23 09:18:37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 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

  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

  羊圈 街访 窟窿 后悔 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学习生字

  横向记。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三、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2、解读寓意。3、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一、导入

  1、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2、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3、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4、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三、研读欣赏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四、拓展、体验

  1、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2、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3、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五、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落难的王子》: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本文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

  A、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B、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C、“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D、“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加任何框框,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拓展、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

  1、完成“状元成才路”。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显得仓促。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3.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寓言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现在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寓言之旅。

  二、 在阅读中探究寓意 (一)《狼和小羊》

  1.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眼脑直映训练检查自学情况。

  小组开火车作答。通过眼脑直映闪视训练提高训孩子的眼球运用能力,阅读流畅性和灵活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找碴儿”等难等生僻的词语,使其领会羊和凶恶的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 提问: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借用伊索的话总结: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二)《谁的本领大》

  1. 带领学生用线式阅读的方法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谁的本领大》讲了什么故事?

  2. 创设情境“挑战智慧之王”——根据提示填空:故事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分角色朗读故事,讨论读了这则故事的想法。 4. 指名角色朗读。 5. 交流反馈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

  (三)《驮盐的驴子》

  1.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内容以及读后对故事的想法。 2.指明反馈

  总结: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三、 感受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对以上三个寓言的阅读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总结:寓言大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使我们领悟深刻的道理。(板书总结)

  四、 推荐阅读

  孩子们寓言不仅有以上三种特点,还有许多特点你们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发掘,寓言有许许多多丰富有趣的故事,老师向大家推荐三本寓言著作:《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邀爸爸妈妈跟你们一起阅读。阅读可以使我们的同学变得聪明,有智慧,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五、 板书设计: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

  组别: 语文组

  姓名: 张 月

寓言教学设计5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一、知识目标

  1、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九则寓言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教学难点

  1、课文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所含蕴的意思。

  2、一些疑难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作者从一般读者读《伊索寓言》所惯常理解的另一面,读出了新意,对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别解”。文章的主题较难把握。教学宜从剖解作者对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对主题可作充分的讨论,切实把握准确文章的写作主旨。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的疑难语句。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疑难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它的雕像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样的看法呢?课文就给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绍 (略)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

  1、听课文录音,读准字音。

  2、学生重点研读课文4——12段,看看作者对九则寓言分别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出下表。 (表中楷书字为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故事名称故事寓意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讽刺善变者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享乐者挨饿活该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够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贪得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总朝上必摔跤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戒之在贪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错行仁义反受其害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总 结:以《伊索寓言》为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作者阐发新义的方法

  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原寓意进行阐发新义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主要用三种方法:

  引申 改头换面 推演

  五、研读课文前三段

  1、课文前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确:第2 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补充说明第二段感想的来历。

  2、这三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明确:古代好比是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是幼稚的,现代的我们反而年龄长,阅历深,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观点是浅薄的,幼稚的,是须要纠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书,里边就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须要加以纠正。

  作者打破人们惯常的心理习惯,新颖而看似不无道理。不过我们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呈现出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而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难说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人难以企及。这样,把古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的、科学的说法了。据出推论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谐谑了,目的是顺理成章地生发下文。

  六、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讨论:《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现代儿童的读物吗?

  明确:不是。①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②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嘲讽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无论是儿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正如许多文学名著一样,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作者从中读出如许新意,也正是源于它的这个特色。《伊索寓言》是触发作者产生诸多思考与体验的由头,是作者借以“浇自己之块垒”的酒杯。

  七、讨论疑难语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讽刺某些见风使舵,总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机分子。在上流社会里他装成又穷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显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2、“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样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明显是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4、“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处,就恼羞成怒,撕破脸皮,挖空心思地揭别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6、“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说明什么样的心理?

  一个人得了点好处,总容易引来别人的嫉妒,想要分点甜头。要避免这一点,办法是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

  7、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可能是从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有时候也会无能为力,最后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说的。

  八、作业:课外找一两则寓言(如《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寓言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预习内容

  一、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闲适厄()运

  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窖()泯灭()禀告()慧心

  审美心旷神怡()

  三、学习《白兔和月亮》(采用复述故事法。)

  1、复述故事: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问题提示:(1)白兔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全文中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3)文中出现了两次转折,两次转折处,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有什么作用?

  2、通过复述故事或阅读故事,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采用问题探究法)

  1、把握寓意

  (1、)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

  (2、)王子遭遇了那些灾难?

  (3、)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4、)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读完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惑?(文章中或者自己头脑中的都可)

  五、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六、体验与反思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七、拓展阅读、(一)飞蛾与灯焰

  1)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2)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3)“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4)“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5)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6)立即,影子变小了。

  7)“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8)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9)“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10)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11)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12)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阅读《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八、当堂检测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xi()戏风韵()禀告()e()运

  险象die()生得失之患()泯灭()心旷神怡()

  2、把握寓言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借古喻(),借小喻(),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寓言的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

  九、课外延伸:1、周国平的散文寓哲理于叙事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写出阅读心得。附:周国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断。

  (一)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二)流浪者和他的影子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三)诗人的花园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

  “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选自《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阅读感悟:

  1、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3)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7)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8)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9)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10)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量——尺码——忘 鹬——啄

  | 蚌——夹

  取

  -宁信尺码 ,不信脚 被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

  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 寓言二则》

  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寓言”?“则”?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 郑人买履 匆匆忙忙 尺码 宁

  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

  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四、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 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一读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故事。

  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

  四、练习。

  1、 朗读课文。

  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

  五、小结。 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寓言教学设计8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钟、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5、刚才我们写的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有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生说对意思即可。(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二、揭题解“滥、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指出“滥竽”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字,让学生说说怎样更好的记住它们。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旧字带新字法或换偏旁:监———滥槛————滥蓝————滥篮————滥编字谜:看管(监)水源(三点水),防止泛滥。(滥)

  竹竿带钩(竽)

  2、理解“滥、竽”二字的意思。“竽”指的是什么?

  滥:(结合文后注释理解)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

  竽:(出示“竽”图,“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这个小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三、读古文,对照注释理解意思,明理。

  (一)、看注释,了解出处。

  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xx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二)、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文言文中的停顿)

  2、生练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3、逐句指导学生读文言文。

  4、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自由读译文

  (2)对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出示第一句: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使:让

  必:一定,总是。

  齐宣王: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

  句意: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吹。

  出示第二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请:请求。

  说:读yùe同“悦”,高兴。

  廪食:就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多的口粮。

  师:指导朗读。

  师:南郭先生不仅顺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队伍,还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南郭处士真的就能一辈子安逸下去了吗?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方法,同桌学习第三句。

  出示第三句: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学生汇报:先读句子,然后说带点的字的意思。

  好:喜欢,所以读四声。立:登位、即位。

  句意: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奏,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

  5、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6、思考:齐宣王死后,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生:(他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吹竽。)

  7、明寓意。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士,你会怎么劝他?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是呀,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

  8、师生对读。我们来读一读大意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说之”“廪食”“立”“好”的意思)

  9、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学生齐读古文。)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四、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五、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寓言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

  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 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B 案

  第 一 课 时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学射;纪昌学射。

  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寓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单元主题:故事长廊,读故事,体会道理,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29课寓言两则

  3、你学过哪些寓言?我们是怎么学习寓言的?(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4、今天学习29课第一则寓言 纪昌学射

  看题目,解释题目?你觉得文章的写作重点应该在那个字上?(学)(纪昌向谁学习射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正确,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纪昌 妻子 刺伤 绑住 百发百中

  读词语,提问:“中”还能组成什么词?板书

  哪个字容易写错?指导,板书。(妻 拜 刺)

  3、再读读课文,读熟。

  4、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时想想寓言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分段,理清结构:

  (1)汇报,指导:为什么分三段?(说不上来没关系,学完后概括段意)

  板书:一(1)学

  二(2—4)练

  三(5)结果

  (2)课文第二段分几层?为什么?(2和34)

  2、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纪昌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功夫练眼力?飞卫为什么不直接教他开弓放箭,非要练习眼力?纪昌为什么那么听飞卫的话?题目是“纪昌学射”,可是没写学射,却写他练眼力?)

  3、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2段:

  用“直线”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指导:

  A、飞卫教:抓词语体会。

  首先应该——名师指点,走捷径。

  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要求严格,经验丰富。

  B、纪昌学:抓重点词体会。

  睁大眼睛、注视、来回穿梭——盯住不动的目标,难度加大。

  两年——累,持之以恒。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斟仙》

  相当到家了,不怕刺——很棒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4段:

  汇报,指导:

  A、飞卫教:抓词语体会。

  虽然、但是——提出更高要求。

  极小、很大——对比,名师要求明确。

  再来见我——要求严格。

  B、纪昌学:抓重点词体会。

  每天——坚持不懈 (补充材料:据说练了三年)

  聚精会神——朝目标努力,要求严格。

  像车轮一样——练得很棒。

  C、理解“就要成功了”,体会“就要”——基本工已练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4、反馈质疑:

  5、总结:飞卫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指板书说明:共三个,从练基本功入手、有毅力、有名师指点)仅仅是飞卫练习射箭么?学习其他技艺也是。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6、归纳段意:第二段是“纪昌按照飞卫的指点,从练眼力开始,苦练基本功。”

  7、概括主要内容: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他按照飞卫的教导,从练眼力开始,先练牢牢盯着一个目标,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后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四、课堂小结:

  1、抓重点句重点词,体会文章内容,交流自己感受,是学习的方法。

  2、学寓言,知道理。预习下一篇《扁鹊治病》。

  板书:

寓言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 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 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 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⑴ 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⑵ 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⑶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⑷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

  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⑴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⑵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⑴ 齐读;

  ⑵ 自由读;

  ⑶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① 角色:坐车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⑴ 分担角色;

  ⑵ 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3、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 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

  (2)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相机理解“筋疲力尽”)

  (4)让学生观看插图。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

  3、理解寓意:

  (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

  (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口头练习说。)

  四、指导识字写字

  1、请同学读生字。

  2、记忆字型,分析难写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读准字音)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生词,多种方法检查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鹬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出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4、鹬蚌相争的结果怎样?(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5、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6、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7、小结: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故事告诉人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想认识吗?(出示蜗牛图)快打个招呼吧!

  2.师:蜗牛说:“小朋友们好,背着这重重的壳,我好累噢!”是呀,这么大的壳背在身上是很累,快请它坐下来吧!小朋友,蜗牛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以前是什么样子呢?学了课文《蜗牛的奖杯》你就知道了。(板书并齐读课题。)

  3.课题中的“奖”字你在哪里见过?(奖状的奖。)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出示拼音指名读出生字。

  2.真棒!没有拼音还会读吗?(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3.认识新的部首“支”,指导书写“翅”(支一捺要长,托住羽字。)

  4.练习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老师把词放在句子里,还会读吗?(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6.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能读通顺,相信其他段落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他读得好,就用你的方式夸夸他,他读的过程中有问题,就请你帮帮他。

  7.指名读全文。

  三、精读感悟

  (一)体会“从前的蜗牛”的样子。

  1.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请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把描写蜗牛样子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句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同时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板书并理解: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4.多么可爱的蜗牛啊!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5.用“……长着……能……”练习说话。

  (二)体会“现在的蜗牛”的样子。

  1.现在的蜗牛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波纹线把描写蜗牛现在样子的句子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书:沉重的奖杯 慢慢地爬行)

  3.“勉强”是什么意思?你能比一比蜗牛勉强爬行的样子吗?(学生比动作,体会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勉强地伸出头来慢慢地爬行的样子。)

  4.你能通过朗读,把蜗牛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三)对比前后两种蜗牛。

  1.你喜欢哪种蜗牛?请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自由表演读。

  3.指名表演读。

  4.用“原来的蜗牛有……能……而现在的蜗牛有……只能……”练习说话。

  (四)感悟蜗牛变化的原因。

  1.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请你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把奖杯偷了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3)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4)比较“唯恐”和“生怕”,你认为这两个词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3.看着这背着重重的壳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分组练习表演《蜗牛的奖杯》课本剧。

  2.说一说: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阅读其他童话故事。

  五、析字练写

  将生字按结构分类;指导书写。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用自己的体验多角度概括寓意,运用想象、联想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知识与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寓言的表现手法和寓意的提示,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教学方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合适的动画,让学生配角表演,激发学习寓言兴趣。更主要的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分析故事情节,再现寓言故事形象。在表演中,激发情感与体验,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发散思维,多角度把握寓言。

  2、多角度理解寓言,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向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课文

  1、书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悟,把握课文内容

  1、分组探究表演课文

  2、抽组全班表演

  3、现场采访角色

  4、教师把握时机点拨

  三、研读探究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各自的问题及屏幕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先集体探究屏幕上问题,再由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只起点拨作用。

  四、体验与拓展

  1、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生活实际去体验课文。

  2、完成屏幕显示的题目,先自主完成,再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作简要点评,也可以请学生点评。

  五、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一、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说说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整体感悟

  1、齐读课文

  2、自主探究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读懂课文。

  3、抽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4、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完成屏幕显示的要求。

  三、研读与探究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探究课文,找出自己还有哪些问题,自主分析屏幕上问题。

  2、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自由评点课文。先评点小组成员各自探究的问题,再探究屏幕显示的文字,然后整理出小组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3、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抢答屏幕上显示的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由抢答,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与体验

  1、学生互相采访明确问题。

  2、教师适时点拨。

  3、小结。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咱们扪心自问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骄傲自满的时候,如果有,请实话实说,把你那时的情记仔细描绘一下,好吗?

  生:(微笑)好!

  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缺点,考虑好的同学,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生:上次期中考试中,我在全年级得第五名,得了奖状。放学时,我故意绕道回家,奖状给亲人或熟悉的大伯大娘看,他们都高兴夸我聪明。……

  师:很好,同学们可以和崔永元相比高低了,都能实话实说了(笑)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和蚊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同时,请男女同学分别选一个代表既当记者又当评委。具体请看屏幕上显示的要求。(学生分组排练课文,记者同学准备采访问题,教师巡视指点。)

  ……

  师: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生(齐):准备好了!

  师:下面各小组抽签表演。评委准备记分。……

  (第二组表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表演赫耳墨斯的同学开始问宙斯的价钱时显得小心谨慎,问赫拉时又显得很高兴,随即又自高自大地得意地问自己,当得知自己只是“饶头”,立即气得倒地,迎来大家热烈的掌握。)

  〈专家点评:合作探究进入角色,体验生活中展示角色,拓展了学习语文的空间。〉

  生:你成功扮演赫耳墨斯有什么体会。

  生:扮演前我着力体验赫耳墨斯的自高自大的形象,通过这个角色,我要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掌声)

  (第四组表演《蚊子和狮子》表演蚊子的同学与狮子对话时,显得老谋深算,胸有成竹,当他撞在蜘蛛网上时,他哀叹着说(边哭边说):“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得意忘开遭落难。”说完后赢来同学们阵阵掌声。)

  生:(采访蚊子表演者)你还有生的希望吗?

  生(蚊子):我能战胜狮子,也能战胜蜘蛛。(掌声)

  生:你打算怎样战胜?

  生(蚊子):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一阵风会吹破蜘蛛网,也说不守淘气你扫除了蜘蛛。(笑)……

  师:我想不久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明星,(笑)下面在对照屏幕思考几个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师:考虑好了吗?

  生(齐):好了!

  生:如果将课文改成“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后一言不发,悄然离去。”这样,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生: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屏幕显示的要求读写和编写寓言。

  (学生积极动手完成课堂作业)

  ……

  师: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想:我能以己所长,攻敌所短战胜狮子,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太骄傲自满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飞下一只鸟儿,不偏不斜正好啄走了蜘蛛,蚊子也因此得救了。可是,饿慌了的蚊子飞到徐小伟身上吸血,又被徐小伟一掌拍死了。

  〈专家点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导向着学生学习的思维。〉

  (生大笑)

  师:你为什么让蚊子得救后,又呜呼哀哉呢?

  生:根据课文的寓者我让它得救,可是,蚊子又是害虫,传播疾病,吸人血,我不得不让它死去。

  师:很好,富有正义感。

  ……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提问我们下节课再进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他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文学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那么,你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生: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充满智慧哲理,给人以启示,它一般篇幅短小,道理深刻。

  生: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生寓言》二则、《伊索寓言》二则。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生:小学时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如《拔苗助长》、《俺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师:好。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寓言故事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板书)

  〈专家点评:通过回忆一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寓言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怎么样?

  屏幕显示: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略)

  2.请正确,流利朗读二则寓言。

  3.提出自己的疑问,分组交流解答。

  (分小组激烈讨论,后解释重点词语。)

  〈专家点评:落实文言字词,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大家听了他的朗读,你认为怎么样?

  生:他读时节奏,语速把握较好,只有一个字“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的“将”字读错了,因为它作动词“带领”讲,所以应读“jàng”。

  生:他读“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祸乎”两句时感情地配合还不够好,前句读时应略带庆幸的口吻,后句读时应有忧虑的口吻。(然后自己有感情范读,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很细致深入,既注意了一些字的读音的变化,还能初步体会一些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师:大家在预习中有没有疑问?

  生:(齐)有!

  〈专家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那么,请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我们一起探究,一同解决好吗?(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忙于提问,有的急于解答,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三、整体感悟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

  师:这两则寓言都是篇幅短但含意深,请同学们分组协作(1复述课文大意;2以小品形式表演课文)任选其一完成。

  〈专家点评: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舞台,充分展现其各种能力。〉

  (台下学生分组讨论、讲述、表演、然后抽几个组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既有演讲的才能,更能表演的天赋,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深入接触,同学们能否自由谈谈两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生:《智子疑邻》中的“邻人之父”,他本是一番好心劝诫那富人,没想到最后反而得到一个“偷盗”的嫌疑,我真为他鸣不平。

  生:我也觉得宋国那个富人不公平,他儿子和邻人之父提出一样的忠谏,为什么事情果然发生后,他却认为儿子聪明,邻人之父却成了他的怀疑对象。

  生:的确,我一看那个犯了疑心病的富人,由此我联想到一些历代的帝王,他们总是听信旁边宠臣的谗言,而不接纳那些自己不信任的忠臣的直谏,最终往往面临亡国的厄运。

  (学生一起鼓掌)

  师:那么,你们认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生:对正确的意见应该均予以采纳,而不能因为感情的亲疏而厚此薄彼。

  生: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即使一时很难听,也应该诚恳地接受,这样才不失君子之风。

  师:大家讨论得很透彻,那么对《塞翁失马》中的人和事你又是怎样看的?

  生:塞翁看问题不局限于眼前,能由此及彼,看到长远的利害关系,与旁人相比,他不愧为一个智者。

  生:文中一波三折,“失马”、“得马”、“堕马而跛”、“因跛自保”,好事坏事相互依存,互相转化,这天下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事。

  师:好事坏事一定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师:我觉得文中的祸福转化都是偶然的,都是客观因素在起作用。如文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有可能“一去不复返”,而不是“将胡骏马而归”;文中的儿子“跛了”,如果后来不发生的战事,那将永远是一个祸事,而不是“父子相保”的福事了。

  生:祸福可以转化的。但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啦,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师:所以,当祸事临头时,我们不应该沉论,只有化悲痛为力量,付出努力,才能因祸得福。

  (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生:《智子疑邻》告诉我们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生:《塞翁失马》说明祸福相依,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师:请大家从以上的两则寓言故事中概括出相应的成语或名言俗语。

  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奇”。

  生:因祸得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四、体验反思

  师:今天学习了这两则寓言,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接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我们从第二则寓言出发,谈谈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候,我经常迟到,老师便常罚我擦黑板,由于我个小,所以总够不着,老师便不给我好脸色,另外弄得满身灰尘,回到家,妈妈也是埋怨,我想怎么这么倒霉呢。有一次,班上开展“五小”活动,我鉴于自己的苦恼,忽发奇想,想设计一个电动黑板擦,只要一按开关,刷毛自动左右清擦,当我把“电动黑板擦”的设计方案交给老师,没想到竟真的得到了肯定,还获得了“小发明”奖呢!

  师:真是因祸得福,看来你是一个肯动脑筋,不甘落后的同学。

  生:我讲的与上面讲的同学的经历恰恰相反。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参加镇里举行的口算比赛,由于我基本功扎实,所以很轻易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回校后,我成了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的榜样,久而久之,我便滋长了一股骄傲的情绪,学习上不踏实,不谦虚,所以在小考中我考得十分糟,分数低得让人吃惊。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后悔。

  师:是啊,谁不希望福事频临呢?但当你不能好好把握时,转头来只是无尽的烦恼,这位同学的经历确实让我们警醒,在这里感谢他向我们真诚的表白……

  (一起鼓掌!)

  生:我学了《智子疑邻》一文,我觉得那个“宋人”身上有我的影子。在家里,我不喜欢奶奶,更不喜欢她的唠叨,不管是对是错,我统统不听。尽管奶奶一片真心,但我因嫌恶她,有时故意逆其道而行之,气得她常暗自落泪。今天想来,我真对不住她,我得改变这种局面,让家庭多些和睦才好。

  师:大家在家里还有类似的事情吗?

  生:有。这可能就是代沟吧,我对我的父母也持有偏见,对他们也常持逆反的心理。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他们毕竟不是圣人君子,虽然有些做法不是很好,但都是出于爱的初衷,望你们多理解一点他们,好吗?

  生:(齐)好!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试背诵这两则寓言。(师生齐背)

  五、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编写寓言故事,从下列二道文题中任选一个。《嘴和眼的对话》、《树和斧子》(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寓言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学设计(汇编15篇)】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荐】10-23

【推荐】《寓言》教学设计10-18

《寓言》教学设计【热门】07-0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5篇)10-20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5篇10-20

《古代寓言》教学设计8篇05-28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合集15篇10-2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集锦15篇)10-2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集合15篇10-22

《边城》教学设计(汇编8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