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2 15:01:57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第一则:《掩盖过失的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掩盖过失”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3.练读课文,互评互议。(注意听辩“捕瘦蚤呛”的发音),达到读熟。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引导学生体会这只猫的弱点,“爱吹嘘”正是“掩盖过失”的原因。

  自由读文,想一想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是怎样“百般掩盖”的?

  1.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讨论:猫为什么要“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呢?(爱虚荣,要面子)

  3.有感情朗读,抓住“吹嘘、百般掩盖”等关键词表现猫的虚荣、自欺欺人。

  4.引读: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他却说.......”“他却笑着说......”“他却对伙伴们说.......”

  四、理解寓意:这只猫,为了吹嘘自己,掩盖过失险些丧命,不知道这只被救上来的猫是否会从中得到教训。同学们想想该对他说些什么?才能让他以后正视自己的过失。

  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说,全班展示。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认识掩盖过失的危害和后果。

  第二则:躲雨

  一、读一读寓言

  1.练读《躲雨》。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评互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注意听辩“嚷跨刮否咂”的发音

  2.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小组讲故事,指名上台将给同学们听,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具体。

  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头丧气嚷”等关键词,进入故事情境。

  二、演一演故事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评议,重点落实到是否能通过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

  三、说一说寓言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要是.......)是的,如果他们去试一试,那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了。看来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这样才会不会留下遗憾了。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题

  1、 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卡片:

  狐狸 葡萄 馋得 酸的 惊慌失措 粪便 戒心

  a、 指名读、抢读;

  b、 指导“馋”、“慌”与“谎”的写法;

  (2) 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

  (3) 联系读文理解“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

  三、 再读复述

  1、 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

  2、 指名读文,复述故事。

  四、 作业布置

  1、 每字写两遍。

  2、 课后继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

  3、 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狸和葡萄》

  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

  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

  2、学生交流体会。

  一、精读感悟《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一)学习《牧童和狼》

  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狼来了》的故事?(指名说)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

  3、默读这则寓言,思考:牧童两次喊“狼来了”村民们反应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们的样子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4、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蝉和狐狸》

  1、自由读文,思考:这则寓言与《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所用伎俩有何异同?蝉与乌鸦表现一样吗?为什么它们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2、生活中或是电视、其它媒体中听过或看过这样的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同学或伙伴之间说说这三则寓言

  2、修改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继续选读《伊过寓言集》。

  附: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口是心非

  《牧童和狼》牧童 :不诚实,罪有应得

  《狐狸和蝉》蝉 :善于观察、思考,能识破坏人说好话的欺骗手段,对小人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识认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我们学习了哪些寓言?学习寓言的方法是?

  二、学习《亡羊补牢》

  1、初读寓言

  2、指名分节朗读寓言,相机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3、结合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a、结合理解句子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示例:

  生:我从“劝”“赶快”“吧”体会到街坊很关心养羊人,是诚心相劝。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生:我从“已经”“还”“呢”体会到这个养羊人,丢了羊心里很难过,不过压根儿没想到剩下的羊。只想着损失没想怎么减少损失。

  b.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养羊人的心情。谈谈各自有没有类似的体会。

  c、“他很后悔……”又丢了一只羊后,养羊人的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丢了羊,很舍不得,很难过,但更后悔,因为没有听劝,懊悔极了。

  生:我从“赶快”“再也”体会到,养羊人改变态度,很认真地改过:听了街坊的劝,认真修羊圈,结果就“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d、结合寓言,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生:犯了错,不要紧,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生:犯了错,要认真改错,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出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南辕北辙》

  1、认读“辕”和“辙”并理解字意。指名读课题,大致理解词意。

  2、初读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研读课文,体会那个去楚国的人可笑之处有哪些?

  a、“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生:在大路上飞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示例:

  生:从“叫住”可见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关心他,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固执

  生:“见了”“叫住”可见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儿去呀!”用的是感叹号,可见朋友对他这么快也有点不太赞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示例:

  生:这个人很可笑:朋友这么关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坚持向北去。

  生:我从三个“没关系”中,体会到他很固执,太很可笑。

  生:他这么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从“越……越……越……越……”体会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驰,而且还如此固执,错的离谱。

  d、创设情景:好心劝告这个固执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这样子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生:你这样坚持下去,盘缠一旦用完,很可能会饿死的呀!

  生:朋友你错了,早点回来可以省点力气,也省钱,还能更早到楚国……

  ……

  e、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二、拓展学习《买椟还珠》

  三、作业

  拓展:劝劝这个固执的人。 并在后面画上相应的笑脸或者难过的脸,老师会根据你的劝说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笑脸。

《寓言》教学设计4

  (简介寓言〕寓言和童话一样,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在生动、

  形象的故事里隐含着一种规劝或是讽刺的意义。常常在结尾时点出这层寓意。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多是虚构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或其他东西被拟人化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简介伊索及《伊索寓言问

  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希腊的寓言家。相传他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经常引用寓言故事和奴隶主进行辩论,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希腊流传于民间的 寓言故事,因为伊索是一个善于说寓言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被后人搜集起来,就叫做《伊索寓言》了。

  (寓言理解〕

  一、教师在上课前,找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请他作准备,老师给以适当辅导。上课时,让他为全班同学表情朗诵这则寓言。最后一句揭示寓意的话不朗诵出来。听的学生不看课文,只是听朗诵,记下故事情节,分析寓言的寓意。

  二、请用一句话点明这则寓言的寓意。看谁理解得深刻,表达得准确。然后打开课本和原文对照,教师评析学生的发言。

  三、默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下来。教师给最先举手的同学记下所 用时间,并不许他(她)再看课文,但可以默想,准备到台前背诵。多数学生举手后教师记下所用时间。请记得最快的学生到台前背诵,大家补充、更正。比一比谁记忆力最好,找出记得最好的学生,请他谈谈是如何背诵的。(实际上,背得快的学生~定是理解、分析得比较好的`学生。)

  四、在学生谈背诵体会的时候,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入对内容的分析。

  (内容分析〕

  讨论下列问题:

  一、赫耳墨斯化作凡人了解雕像价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了解之前,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化作凡人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他以自己和宙斯、赫拉相比,人们肯 定会更尊重他。所以,想到人间证实一下他的想法。)

  二、赫耳墨斯“笑”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他认为宙斯的像只值一个银元,太不值钱了,流露出轻视宙斯的J动理。)

  三、赫耳墨斯得知他自己的雕像一钱不值(白送)时,可能会有什么想法?(从他骄傲的心理去推测。)

  蚊子和狮子

  〔寓意理解)

  一、请一位同学表清朗读这则寓言。最后一句不读。

  二、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下面的归纳概括学生只要答对一点即可,鼓励相互补充、辩论,挖掘故事比较丰富的寓意。(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②骄兵必政。③一物降一物。④人贵有自知之明……)

  (内容分析〕

  一、蚊子第一吹吹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二、蚊子第二次吹喇叭又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三、发挥想象力,设想一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以后,会是怎样的,请具体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情景。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3、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禀告(bng)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1、朗读2、复述3、精缩内容4、概括寓意

  5、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学习方法总结出第二则寓言的寓意。

  (四)、研读与赏析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6、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7、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

  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与反思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六)、拓展与延伸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七)、课堂小结

  《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八)、布置作业:

  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1、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

  2、200字左右

  三、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惊喜万分

  守月得失之患

  还月心旷神怡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了授课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通过体验与反思达到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了新课改的“形”,还没有上升到“神”。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件使用相结合?”这一问题没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师不能离开操作台进行课堂教学,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在“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以及“如何评价、鼓励学生?”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讨。

《寓言》教学设计6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2.揭示课题。

  二、认识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点

  1.简要地介绍伊索。

  2.简要地介绍《伊索寓言》。

  三、初学《伊索寓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从文中找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读《伊索寓言》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交流。

  (1)《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

  A.什么是无能为力?

  B.哪些语句能说明它无能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办法?

  C.齐读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贯”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贯说谎?

  B.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读。

  C.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不是这些人见死不救?

  D.齐读寓意。

  (3)《蝉和狐狸》中的蝉:

  A.蝉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关句子。

  C.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故事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呢?

  3.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五、拓展阅读,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1.结合本课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点。

  2.在你读过得伊索寓言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读故事,补充寓意。(《贼和他的母亲》《大力士神和车夫》《池边的鹿》)

  4.再读寓言,体会写法

  伊索寓言里有几则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说说你的发现。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叼着肉的狗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

  读了这几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整本书——《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 时机不成熟

  牧童 一贯说谎 无人相信

  蝉 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具:

  字典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

  2、新课

  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讨论。

  3、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屏幕出示: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

  亡:丢失。

  鈇:斧子

  意:怀疑

  其:代词,他的。

  邻:邻居。

  子:儿子。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视:看。

  其:代词,指邻居的儿子。

  行步:走路。

  窃:偷。

  颜色:指面部表情。

  言语:说话。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势,像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的腔调,像偷斧子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没有一样儿不像偷斧子的。

  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俄而:不久。

  谷:地窖。

  后来再看邻居的儿子,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儿像偷斧子的了。

  4、朗读

  自己说说课文的意思。

  朗读课文,试背诵。

  通读全文,背诵课文。

  5、作业

  思考:丢斧子的人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寓言》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白兔和月亮》一文中,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

  2.走近作者

  周国平,著名哲学家,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相关资料

  (1)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2)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3)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特征: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险象die()生

  各具风yun()

  得失之huan()

  心旷神yi()

  bing( ) 告

  e() 运

  lu( ) 去

  che xiao()(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优美的姿态神情。( )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5、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6.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7.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8.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揭示中心。

  9.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10.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精读精练】

  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1.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12.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13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14.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5.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16.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主题阅读】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

  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7、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 ”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答:

  18、“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答:

  19、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答:

  20、“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答:

  21、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答:

  【拓展提升】

  22.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节较,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和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23.由今天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应如何面对厄运?我们遭遇厄运的人应怎样培养坚韧意志?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板书设计:

  明明知道 碰→响→发

  ↓

  掩耳盗铃 掩 伸 偷

  ↓

  没想到碰 → 发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 小组学习

  2、 重点词语:

  战国 待遇 吹竽 鼓腮帮 捂着 装腔作势

  齐缗王 继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 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4、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四、 自渎古文《滥竽充数》,老师适当翻译。

  五、 练习写字:

  掩 盗 零 滥 竽 装 腔 势

  六、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两则寓言,在教学第一则寓言时,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读通——读懂寓意——联系实际。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然后质疑,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

《寓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

  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

  羊圈 街访 窟窿 后悔 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学习生字

  横向记。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 坐车人。

  上哪儿去? 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齐读这则寓言。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南辕北辙》

  2、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作业:续写。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里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庄子天运》,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点浅显的基础,能借助工具书和译文理解大概内容,但对具体词语的理解还有困难。

  教具准备:

  1、布置收集课文的有关资料。

  2、布置预习,作好自读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出示课题:东施效颦。

  指名提示“颦”的写法。齐读课题。

  交流课前收集的课文有关资料。

  三、全班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认真听。

  互评,纠正字音。

  2、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颦 挈 亦……

  3、、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4、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颦:皱眉 挈:带领 亦:也

  5、根据你的理解复述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里有两个人作出“颦”的表情,分别是谁和谁?

  西施和东施“颦”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呢?勾画有关语句。抽答。

  2、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讨论。交流。

  3、最后一句话怎么理解?

  4、你想对东施说点什么呢?

  五、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点明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六、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西施(美) 病 而颦

  东施(丑) 见 亦颦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古文教学不好把握,如何把枯燥无味、离学生感知比较远的东西 变的生机昂然让学生乐学于接受,是每位授课教师思索的难题!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向孩子渗透先整体——再局部——回归整体的意识,强调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把握,理解寓意为主。学习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在古声古色的基调中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进行个性化朗读训练。效果会更好。

《寓言》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活动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对字词有哪些质疑?学习生字,释词掌握识字方法,理解重点词识字释词。

  活动3.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两则寓言各讲了件什么事?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读文交流,汇报成果了解寓意。

  活动4.细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飞卫让纪昌分哪两步练习眼力呢?读文讨论讨论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作业设计

  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教后反思

【《寓言》教学设计(精选15篇)】相关文章:

1.《寓言》教学设计【荐】

2.【推荐】《寓言》教学设计

3.《寓言》教学设计【热门】

4.【热门】《寓言》教学设计

5.《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5篇)

6.《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5篇

7.《古代寓言》教学设计8篇

8.《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3篇)

9.《人生寓言》教学设计合集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