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高中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
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 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
→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
→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
→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
→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
→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 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雨 巷》前置作业
一、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很大。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三、整体感知
概括此词的主要内容:
四、请你描绘一下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不少于100字)
你心中的丁香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她美吗?长的什么模样?又带着怎样的神情?性格、气质……
五、任意选取一个章节,尝试从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简单全面的赏析。大胆说出你的感受……
【高中语文《雨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雨巷》教学设计06-02
雨巷教学设计10-10
雨巷教学设计08-07
《雨巷》的教学设计06-11
雨巷教学设计11-04
《雨巷》教学设计06-26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07-22
《雨巷》教学设计参考08-12
诗歌《雨巷》的教学设计10-04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