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

时间:2024-09-08 23:50:40 雨巷 我要投稿

雨巷戴望舒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作品赏

  《雨巷》中“我”的形象及诗篇思想。

  《雨巷》是戴望舒 前期的代表作,发表于1928年8月。

  诗中“我”的形象是抒情主体,是一个青年孤独者的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思想联系诗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雨巷》中我的形象以低沉的调子抒发的,正是孤独伤感的诗人的沉重情绪,寄寓着因前途受挫而感到失落的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痛苦,和对未来的悠长期盼。

  《雨巷》以及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很深,重视以形象的暗示隐喻等手法来表现内心瞬间的情绪变化,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

  作为象征形象,它隐喻着诗人身处的沉郁、压抑、阴霾的现实生活境遇,这是诗人营造的抒情意境,它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我”的哀怨、彷徨又惆怅的情绪。作为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我”的失落、迷茫、孤寂、伤痛和渺茫的希冀等因时代的震荡而激起的复杂情怀。忽近忽远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诗人理想的化身,希望的象征。这些并非真实生活具体写照的虚幻形象,都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暗示和隐喻着诗人的一种情绪,也拓展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形成了梦幻般令人忧伤感怀的旋律和意境。

  简《雨巷》的音乐性。

  《雨巷》的音乐性强,曾受到叶圣陶先生的赞誉,说它“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各行虽长短不一,但相间大致匀称。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押韵的诗行都是以双音收尾(如“悠长”“雨巷”“姑娘”“彷徨”等),且一韵到底(用ang韵),大体在诗行一定间隔中出现。诗人巧妙使用了词语的重叠、复沓、首尾两节重复,强化了诗作营造的凄婉迷茫、冷漠的气氛和抒情主人公“我”的孤独彷徨的情绪律动,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的美感。

  作者介绍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后曾用笔名梦、梦生、信芳、江思等。诗人,译家。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雨巷戴望舒】相关文章:

戴望舒《雨巷》10-30

戴望舒《雨巷》04-24

戴望舒的雨巷09-17

《雨巷》戴望舒06-16

戴望舒《雨巷》06-28

戴望舒《雨巷》赏析06-21

精选戴望舒《雨巷》原文07-25

戴望舒雨巷赏析10-24

戴望舒《雨巷》原文10-24

雨巷戴望舒诗歌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