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原文展示】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
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
三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激励众人,此心人皆有之。
7、文中至今流传的一个成语是? 舍生取义。
8、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何在?
激励众人崇尚道义。
9、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既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10、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
义:不义。
11、为什么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为什么有的灾祸不能躲避?
因为苟且偷生的事往往违背道义,如果背弃信义去做,就会为人所唾弃。 因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义。
12、“贤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什么?
能否固守道义。贤者能坚持操守,勿丧失。
13、“一箪食……乞人不屑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
14、“一箪食……乞人不屑也“。化用成语故事是:
嗟来之食。
15、用这一生动的事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什么?
“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如果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即使是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既义重于生。
1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作用是从反面论证“万钟”亦不该接受。
与“一箪食,一豆羹”段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舍生取义”。
17、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18、如何看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义”字是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19、对孟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的评价。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在文中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这种结实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20、从古到今,无数的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以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遗臭万年。请举例一一加以验证。
舍生取义之人如,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李大钊等。
见利忘义的人如,吕师孟叔侄、秦会、洪承畴等。
21、联系全文的大意,用“生”与“义”开头,拟写一副对联(不少于五字)。
22、你过去一定也做出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印象最深?你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
(思考人生选择的意义及应当遵循的原则,树立起义重与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23、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修辞?为何运用这一修辞?
比喻,因为本文是论述“舍生取义”的,重在“义”,“义”是抽象事物,难以把握,理解,用比喻使人容易接受。
24、本文围绕什么展开议论?
孟子设喻,从人的口腹之欲开始通篇议论,也围绕着人的口腹之欲展开。
25、文章从所欲入手,说明人的所欲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
应采取一个正确的原则态度,要进行正确的抉择和取舍。
26、文章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喻生命;熊掌喻“义”,形象的区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27、面对生与义不能得兼时,孟子认为应该怎样做?
宁可取义,也不苟且偷生。既故不为苟得也。
28、面对死与不义不能同时避开时,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拧可赴死,也不愿躬躬不义。
29、作者在文中把什么看作比死更令人厌恶?(用两个字概括)不义。
30、作者认为面对正义时,人表现应如何?
为了正义绝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所顾。
31、指出文中从反面论述: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2、指出文中:有的人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不采用,其原因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
33、指出文中有的人明知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辟患却不采用,其原因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
34、为什么世人的行为仍有贤与肖,义与不义的区别呢?
因为贤者能坚持“舍生取义”,始终“勿丧”,一般人则难免因环境改变,而“失其本心”
35、文中作者认为“舍生取义”之心,不仅仅是贤人所具有的语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6、文中“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3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饥饿的行人,乞丐不接受呢?
因施与者态度不好。他们认为接受这“嗟来之食”,将陷身于不义,这是人们天生的羞恶之心。
38、用者对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是如何回答的:
万钟于我何加焉!
39、文中指出昔日宁死不受嗟来之食的人,此时却不辨礼义而受之,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这类人是在无尽的利欲的旨诱一丧失了本心。即受环境影响。
40、文章第二段举实例的目的是:
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在篇末点题,指出不应为物欲所蔽。
41、指出文中点题的句子:
此之谓失其本心。
42、孟子在文中虽讨论的是一般人的道德标准,但实质另有它论,你认为作者意在职责谁,体现什么思想?
意在职责统治者,不应被物欲所蔽,而丧失羞恶之心。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43、出自《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成语有什么?
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4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 以“鱼”与“熊掌”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 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⑤ 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⑥ 强调“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⑦ 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⑧ 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开头哪句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5.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于士
【小题3】翻译文中画句子。(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4】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想想选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案
【小题1】(1)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如果,假使
【小题2】B
【小题3】如果两种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小题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苟属多义字,有假使、苟且等意。(2)如使为复义字,如与使的意思一样,都做假如,假使解。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点评:本题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2】试题分析:B相同;A C D不同。例句作比,表示比较。其余三项均不作此意解。A.作在
解。C作到,表示方向。D.表示从。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
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得兼译为同时拥有;生作生命解。者也表示判断。这两个分句有假设关系,翻译时注意体现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点评:本题稍难,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翻译必须忠实原文,明白晓畅。可直译,可意译。但倡导
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可按照留、删、补、调、换五字诀的方法进行。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或虚词等系得分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疏通文意,其次吻合性相近,习相远观点,再者抓住最关键、最有代表性的句子。
考点:本题考查内容梳理。
点评:本题较容易。答题一要疏通文意,二注意题目要求,找到联系点。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9-13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本文选自《 》,孟子,名 ,是春秋时期著名的 家, 家。(2分)
10、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2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1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翻译: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13、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9《孟子?告子上》 轲 思想家 散文家 10、C 11 ⑴生 义 舍生取义 ⑵贤者(2分)
12、①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不仅仅是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3、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是亦不可已乎?
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 乡为身死而不受。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 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参考答案:
1、D
2、A
3、A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5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食于路 (4)其谢也,可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小题3:【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题4: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通“避”躲避 厌恶 喂养(给吃,给……吃) 道歉
小题2: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
小题3:甲文阐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 以鱼和熊掌设喻来引出这个观点;(1分)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2分)
小题4: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2分) 甲文中列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就是“失其本心”的事例,阐述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1分)乙文中贫者即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也表明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 意对即可。(1分)
试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辟”的通假。“食”的通假。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是故”“于”的意思。2句中“惟”“以至于”的翻译。
小题3:阅读两文,甲文提出的是“舍生取义”的观点。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的题目就是论述的中心。
小题4:仔细阅读,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不失本心”舍生取义是本心,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也是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肾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必以分人
C.所欲有甚于生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谓为信然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小题4: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分)
小题3:舍生而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答成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也可得分)(2分)
小题4: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字意思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而”都为“连词、表转折”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观点是怎么提出来的。根据文章的开头来分析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列举的英雄人物以及事迹只要与舍生取义有关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课本原文一样,没有书写错误。
B.第一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是“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与“得之则生”两句中的“则”字用法不相同。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两句中的“是”字翻译的意思相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选文第二段画线句体现了孟子语言的什么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通“避”,躲避。(3)侍奉。(4)停止,放弃。
3.(1)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2)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意对即可)
4.作者以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5.画线句体现了孟子语言善用排比的特点,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富于文采和气势。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8
一、典型例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又是怎样论证这个论点的?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思路分析: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正反面事例和道理论据来论证点的。
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结论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
2.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5.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二、模拟试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2. 下面选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勿相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避也
C. 非独贤者又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3. 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战于长勺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余将告于莅事者
4. 翻译下面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5. 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甚:超过,胜过; 非独:不单,不仅;加:益处,好处;得:同“德”,感激
2. B
3. B
4.(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5.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喻,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9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②故患( )有所不辟也
③蹴( )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3、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小题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2)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小题4】请用原文填空。(3分)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1分)
【小题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小题4】(中心句子各1分,共同追求1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1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③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用脚踢。②高官厚禄。③侍奉。④停止,放弃。
2.D
3.C
4.(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舍生而取义第二问答案提示: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7.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3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12-15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15.【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2.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13.(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14.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每空1分
15.“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4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诗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索:索要;索取。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
7.“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有:①官职,职务②侍奉③从事④事情。在乙文的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一句的加点词“事“的意思是______(只填序号)(2分)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故不为苟得也 ⑵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3分)
6.(1)比 (2)通“避”,躲避。7.②
8.⑴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⑵弘范于是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来接待他。
9.要点:文天祥被俘后,不受威胁,坚决不向弘范行跪拜礼;写诗明志(拒绝弘范让其招降张世杰的要求);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坚决不为偷生而事二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
(3)往之女家________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妾归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
(3)之:到……去
(4)顺:顺从
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意思对即可)
4.示例: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毅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不唯一)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05-28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07-26
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习题及答案09-02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精选15篇05-31
中考《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及翻译10-17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07-17
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11-21
《鱼我所欲也》试题及答案08-25
《鱼我所欲也》习题与答案09-21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心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