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
《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古文诵读中的名篇。
本文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同学自主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本文的教学也存在缺点: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朗读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没有对学生放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努力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2
我今天在上完《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之后,感觉得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出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我运用了“组合”学习法,注重各种形式的组合:
1、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2、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注重新课的导入。
3、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辩异、归纳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中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
4、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读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使课堂疏密相间、跌宕有致。
二、《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很著名,我参考的资料太多,对岳阳楼、范仲淹的历史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于是教学目标要求也会多,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时备课,要从学生的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我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吸取教训吧。
八年级备课组在教研活动时从我的教学设计进行总体上的评价:
优 点:对学习者的分析详细准确;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全面详尽;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较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缺 点:“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学生包办了的味道。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3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上本课,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我今天在上完《岳阳楼记》之后,觉得效果还可以,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出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我运用了“组合”学习法,注重各种形式的组合:
1、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2、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注重新课的导入
3、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辩异、归纳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中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
4、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读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使课堂疏密相间、跌宕有致
不足:因为本文太著名,我参考的资料太多,对岳阳楼、范仲淹的历史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于是教学目标要求也会多,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时备课,要从学生的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我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吸取教训吧。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4
考虑到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应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滋养,性情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润泽。此篇具有意境美、人格美、语言美,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基于此,我把引导学生鉴赏课文的美点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和归结点。
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力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课前通过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的方式充分预习,对文本内容掌握,课堂上基本由学生来支配,老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课堂上学生活而不乱,师生交流融洽尽兴。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了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既依托文本又高于文本。对作者峻洁的人格美的鉴赏,是本教学设计思想性的极好体现。由范仲淹推及古仁人,理解他们忧乐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同时给生活在喧嚣时世的人以极好的人生启示。赋予经典作品以时尚的魅力。
3、以朗读促理解。这样一篇美文只有朗读,才能充分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悉心体会骈句辞采华美音韵和谐、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特点,涵咏品味多变而优美的意境。
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重点语句等)强调不够,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太少,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指导不够等等。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看到了自己很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但能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意识,我也就很高兴了。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5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我讲完课文后,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上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 我的设计本着语文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朗读感悟,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其中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赏景悟情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二、拓展延伸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三、人物材料补充
自幼苦读 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 直言强谏
政治革新 屡遭贬责
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 西贼破胆
捐资购田 兴学育才
一生济人 无银丧葬
先忧后乐 心系天下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范仲淹,进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与抱负,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让我的课堂更加有效。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6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律美。
2、学习和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
同目标1、2。
【学习难点】
同目标3。
一、导入
1、师:说到楼阁,古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在著名的风景名胜题诗词的雅兴,如在滕王阁上,有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句子?
生:黄鹤楼上有崔灏留下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而岳阳楼,我们就会想起那传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范仲淹的一段资料,可能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有所帮助。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范仲淹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
师巡视,找出学生读错的字:偕,
并让学生说说在读时觉得哪些字音读得没把握,哪些句子读起来拗口?
2、分组分节检查读课文,师指出错误处。
3、听朗读录音,小声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特点,体味该如何去读。
4、学生齐读:
思考: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指名回答:
叙的是重修楼之事
写的是洞庭美之景
抒的是情
议论的是先忧后乐。
学生对抒的什么情,答不上来。
5、请找出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来美读。
指名读,范读,学生参与评议。
三、疏通词句体味内涵
1、学生对照注释,逐句疏通一、二节文意,有疑难处做好标记,同桌交流集体质疑,答疑。
2、检查字词解释情况:出示: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情)。相机解答以上的思考题,即叙的什么事,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对意思的表达。
3、检查句子解释情况,师出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名学困生翻译,有困难的请同学帮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贬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待兴?范仲淹为什么乐意为他作记?
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寥寥几笔带过,为什么?用书上原文回答。
第二节中有些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起承上启下作用,请找出来加以说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一、二小节
2、想象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时情形,并加以描绘。
【教学反思】
1、课堂的导入注意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2、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听录音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3、带点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
5、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7
本文以其大气的文风和高尚的境界多少年来备受各种版本语文教科书的青睐。也许,正因为它在教科书中历经的时间太久,所以关于这篇文章的教法好像不知从哪一天起就被定格了。本教案在借鉴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力图打破常规。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个性解读,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基础积累扎实:在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如注音、释词和句子翻译。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当堂检测都注意了这一点。文言文的学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文言文教学无论经历怎样的改革都不能忽视字词教学。
二、思维训练求深:本设计在注重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流程六[品味探究]第2题“对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评析”,这是一道鉴赏题。初中生应该具备初步的语言评析能力,即运用一定的评析方法对句段进行赏析。在这里,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示学生几种主要的评析角度。
[品味探究]第3题“文中表达作者人生态度和追求的句子有那些,说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这道题首先必须交给学生:能表达作者人生态度和追求的句子一般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常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得提醒学生注意共性化阅读的问题。
学法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必要。它会给学生语文学习以方向,让他们有“法”可依。语感对于学好语文固然重要,语言技巧和方法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样不可忽视。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8
我对本篇课文教学的反思主要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导演,是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安排尺度掌握较好。
2、 教师导读设计和点拨、矫正或补充较合理。
3、 学生以小组、以个体参与率较高,同时体现了师生互动。
4、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内容深浅度适宜,安排合理。
5、 学生查工具书、板书、发言比较踊跃,课堂气氛适度活跃。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9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欧阳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画卷,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0
1、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层次活动,要明确活动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六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3、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1
1、本节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课前通过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将文本内容通过相声、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表现得淋淋尽至,课堂完全由学生来支配,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课堂上学生活而不乱,紧张有序,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通过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可看出我校当前推行的 “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当堂检测”这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这样的课堂调动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能力得以了提高。但发现少数学生课堂上几乎没有参与,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进行交流展示,整堂课同学们致力与紧张的智力活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演和学生较高的学习能力使观课教师为之震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确不错。但这样的课学生课前预习需多长时间,平时的每一堂课学生都这样吗?若是这样,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按减负后的课时分配,多数学科完不成教学任务。再比如:
(1)主课的课下预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部分学生被动参与,效果不佳。
(2)课堂堂还给了学生,教师缺少了将内容重讲重敲的机会,心里总不踏实,在当今的考试制度下怕影响成绩,总怀疑自己敢不敢往下改。
(3)学科之间,教师之间改革的力度不同,对当前的课堂改革不能形成共识,有的甚至持反对的态度。
(4)学生面对面而坐,给不自觉的学生提供了说闲话的机会,课堂上老师也不容易统揽全班,部分学生、教师强烈要求坐位复原。面对课改中的众多问题,望同行给予帮助和指导。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2
《岳阳楼记》是杰作。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但作者范仲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毕竟离不开封建社会的宰相加状元,他所憧憬的只能是封建地主的王国乐土,尤其是文章中“则忧其君”,更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国与君”的统一—所谓“忠”。
教学这篇文章,可抓住这句话,讲清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也包括其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应根据情况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因为既然是文章,就离不开思想。如果轻视和忽视《岳阳楼记》的消极面,显然是不妥的。
在实施教学中,具体可结合时代背景,在阐述清积极面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怎样面对挫折的问题上,来理解其消极面: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我们对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则忧其君”的“君”含义是什么?君与国是什么关系?“君”与“民”是什么关系?封建社会中这几个概念与现代社会是否相适应?由此引导学生对其消极面进行反思。
其中关于范仲淹的文,没有直说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而是只说其“两字关情”——将一篇三百六十多字的着名文章归结为两个字,而这两个字之所以要紧,只因一个情。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这两字,当然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二字。一篇《岳阳楼记》,虽然字字珠玑,要是没有这两句,不过一篇文字优美的普通抒情散文而已,能否还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篇章不得而知,但至少不会如此地震撼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的心灵。
而这两句表现作者伟大人格、令后人无限景仰和崇敬的名言,要紧的也的确是忧乐两个字。忧天下之所忧,乐天下之所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何等崇高的牺牲精神!何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正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济世治国平天下。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3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一些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自主预习、合作探讨、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在上完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方式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带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提交给老师,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实施三个“加”。 所谓三“加”就是加大对课文朗读的力度,加强对重点字词的落实,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重点字词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衔吞(景),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正好可以点拨文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预习效果又品味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学习感悟相结合
简介作者时,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年轻时的刻苦学习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时,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四、难以排解的郁闷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如果说加大读诵的力度和德育还算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文言词语的落实与句子的翻译,无疑还是应试教育的味道太浓,有悖《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却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小心翼翼的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间,究竟该何去何从,我犹豫难决,彷徨不定。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4
我这次上课的情况,从我的感受来说,有得有失。
因为本文太著名,写得太好,我以为实可称千古绝唱,所以,我参考了我所能找到的关于《岳阳楼记》的资料,甚至详细了解了宋初的历史、文化等,也对岳阳楼的历史沿革有所掌握。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最后决定就一个目的,多角度评价、赏析,得出一个结论,《岳阳楼记》写得好,更重要的是范仲淹胸怀天下的旷达胸襟。
但是,我本次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我其实是把我的教学目标拔得太高了,而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最低限。我过于相信我平时对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积累的效果,而事实上,学生并未到达我的期望值。
教学目标高了,其实一堂好课的根基就已经动摇了,所以,即使我从教学语言等方面努力弥补,其实也只是剑走偏锋,不能中的了。
反思:平时备课,要从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你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因为你和他们所有人有了共同的话语和交流的平台。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
这是我此次上课最大的教训和最大的收获。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5
一、赏景悟情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二、拓展延伸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三、人物材料补充
自幼苦读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直言强谏
政治革新屡遭贬责
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捐资购田兴学育才
一生济人无银丧葬
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范仲淹,进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与抱负,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让我的课堂更加有效。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09-11
岳阳楼记的教学反思08-25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06-21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1-03
《岳阳楼记》的教学反思12-21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10-30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10-29
岳阳楼记授课教学反思11-14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及反思11-27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