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岳阳楼记》知识延伸参考
1、骈体:
要求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盛行于六朝(区别于‘散体’)。
2、骈文:
① 用骈体写的文章。
② 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世称四六文,即骈文中的一体。
3、骈句和散句: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骈句首见于先秦文章,常见于汉赋,六朝时发展为骈体文。一篇文章中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算“骈散结合”。《岳阳楼记》一文写洞庭湖上一阴一晴的景象以及结尾的议论抒怀,大量使用骈句,其余则用散句,读来声调铿锵,余味无穷,是“骈散结合”的佳作。
4、郡:
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春秋时“县”大“郡”小,秦代郡大县小。秦统一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为四十郡。汉高祖刘邦分为六十二郡,区域变小了。隋唐时改郡为“州”。县制始于春秋战国,秦代县属郡,一个郡管辖几个县。汉代郡国并存,国以下也有县。隋唐以后县隶属于州或府。
【《岳阳楼记》知识延伸参考】相关文章: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整理10-23
《沁园春·长沙》文学体裁知识延伸复习07-03
醉翁亭记的知识延伸10-13
岳阳楼记的译文参考07-31
《岳阳楼记》译文参考07-31
《岳阳楼记》阅读参考答案及参考译文06-25
岳阳楼记原文及参考翻译09-20
高中语文《醉翁亭记》知识延伸09-17
岳阳楼记原文以及参考译文07-19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