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除夜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除夜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夜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午除夜①
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已恨太官余麯饼②,争教汉水入胶船③?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④五十年。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注】①金天兴三年(1234年)一月十日,金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自缢身死。除夕之夜,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在山东聊城,独坐斗室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②麯饼:《晋书·愍帝纪》:“京师饥甚,太仓有麯数十饼,麴允屑为粥以供帝。”③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滑水而死。④大定明昌:是金鼎盛时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人事”“推迁”表现了金朝灭亡的'事实,“忽”字表现了其灭亡速度之快。
B. 第二句,“坐守”表现了诗人被羁押的处境,又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愿望。
c. 颔联用典,用“已恨”“争教”联结,以晋愍帝和周昭王类比哀宗;痛切之感,溢于言表。
d. 颈联回顾了全盛时期的金朝;“三千牍”言哀宗功绩已记载于史册,“五十年”言时间之久长。
15. 后人评价元好问的诗歌“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请结合本诗简要概括。
【答案】
14. d
15. (1)对国家难以起死回生、重新振兴的哀伤;(2)对金哀帝人生悲剧结局的痛心;(3)对金朝灭亡,繁盛昙花一现的痛惜;(4)对自己被羁押,失去人身自由的无奈。
除夜阅读答案2
高适《除夜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独自夜宿旅馆孤灯下彻夜难眠,客人的心情因何事转为凄然。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天明时看两鬓如霜感叹又过了一年。
阅读及答案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认为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作故乡亲人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试作简要评析。(2分)
答: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写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因而显得愈有意味。
(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并回答作者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4分)
答①客居他乡,思乡心切:②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答案:
诗歌练习答案
(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凄清(孤寂、凄凉、冷清)
(4)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二: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除夕之夜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1分),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1分)。
(2)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从对面写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作者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或:运用曲笔或对写法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评分标准:能说出亲人思念我、从对方着笔或虚实结合等给2分,能说出这种写法的'好处作用给2分)
赏析
高适七言绝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婉曲含蕴地抒发了孤寂凄然之感。把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表达了出来,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更何况是除夕之夜!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叫人难耐。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竟是什么使得诗人转凄然呢?当然还是除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自己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那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诗人巧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觞(SHANG)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光。
除夜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
4。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2分)
5。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一个“笑”字?请具体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3。除夕或春节。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2分)
4。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5。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参考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除夜阅读答案4
除夜
【宋】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①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②。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注】①生盆:中国民间于除夕焚烧木柴竹叶以祭祀祖先、神灵的火盆。
②椒:即“椒酒”。《荆楚岁时记》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采花以贡樽。”
阅读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除夕之扫拜,大年三十,须打扫茅屋,清除昔日的尘埃,除旧布新;燃一炷清香,祭拜天上的先祖与神灵。
B、颔联写除夕之辞旧,世间万物都在送别残冬,迎接春节的到来;一年结束的日子,正在今夜,点出除夕夜的意义。
C、颈联写除夕之场景,生盆里的火燃得正旺,爆竹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酒向长辈敬酒的声音。
D、尾联写除夕之祈盼,农夫预先知道明年的农事一定很好,虽然冬天的瑞雪尚未完全消融,但一定会有春暖花开之时。
2、时至今日,“除夕”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有些习俗依然在传承,这些习俗中反映出某些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D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D项,“虽然冬天的`瑞雪尚未完全消融,但一定会有春暖花开之时”的说法错误,尾联是说从“三冬瑞雪未消”中,农夫预知今年农事一定很好。
故选D。
2、
①扫除,目的是除旧迎新,反映出对新生活的向往;
②焚香祭祀祖先、敬酒,再现祭拜和敬老的场面,反映出人们的敬畏、和孝顺之心;
③盆生火、燃放爆竹、大摆宴席,再现除夕欢快喜悦的场景,体现人们对祥和喜庆的追求。
【解析】
此题考查探究诗歌内容的能力。
此题要求分析传统习俗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首先从习俗入手,然后分析心理,习俗注意诗中的“扫除”“清香拜九霄”“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颂椒”,然后具体分析表现的文化心理,注意题干中“有些习俗依然在传承”,可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出席习俗体现的文化心理。
【译文】
(旧岁将尽,新岁伊始)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
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
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
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除夜阅读答案5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寿阳曲?潇湘夜雨
【元】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2)高诗“客心何事转凄然’’一句中,“转”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3分)
(3)从抒情方式角度赏析马致远的“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一句。(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身处寂寞,倍感孤独,羁旅思乡的感情。
不同:高诗还具有年华老去,岁月流逝的悲凉情感。
(2)转含有转念之义,除夕夜举世欢庆,作者转念一想,思念自己的家乡,为自己老去而悲伤,一个转字暗含情感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将他人过节之快乐与自己孤独寂寞对比,突出诗人的苍凉心境,可谓极妙。
(3)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言夜之深,“万里”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现“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
二:
(1)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8分)
(2)高诗“客心何事转凄然”一句中,“转”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同:思乡、孤独。
异:高诗还有岁月流逝的悲凉。
(2)要点:暗含除夜的快乐,写出了情感变化;
将他人之乐与自己之“凄然”对比,突出自己的孤寂凄凉。
除夜阅读答案6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
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
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15.、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A
15、 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除夜阅读答案7
【原文】: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据《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崔涂“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於: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元旦。岁华:岁月,年华。
【翻译】: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阅读训练】:
(1)本诗写于作者 (限两字)时期。(1分)
(2)有人认为全诗笼罩在悲苦的氛围里,请具体说说有哪些可悲之事。(6分)
(3)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壮年
(2)这首诗抒写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悲愁。离家远行,一可悲也;行当穷乡僻壤,“乱山残雪”之处,二可悲也;适逢春节,孤独无亲,i可悲也。(每点2分)
(3)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除夜阅读答案8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
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D
13.B
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诗歌结尾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进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
评分说明:诗歌内容简述1分;表达效果评析4分。
除夜阅读答案9
除夜
【唐】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
【明】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第一首,诗人对春风有无奈畏惧之感,因春风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漂泊之年的开始,更增添了诗人亲人的愁苦之情;(2分)第二首,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喜悦之情,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暖和希望。(2分)
⑵第一首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2分)第二首写诗人视“寒甚”为“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其人生境界明显高于第一首。(2分)
除夜阅读答案10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独自夜宿旅馆孤灯下彻夜难眠,客人的心情因何事转为凄然。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天明时看两鬓如霜感叹又过了一年。
阅读及答案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答: 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1分) 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1分)
(4)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认为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作故乡亲人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试作简要评析。(2分)
答: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写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因而显得“愈有意味”。
(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并回答作者“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4分)
答 ①客居他乡,思乡心切:②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除夜阅读答案11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①明朝又一年。
【注】①霜鬓:白色的鬓发。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A.中秋夜
B.除夕
C.大年初一
D.元宵节
(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A.异乡家里
B.故乡家里
C.异乡旅馆
D.故乡旅馆
(3)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A.对新一年的.希望
B.对岁月流逝的伤感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D.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4)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介绍其内涵和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4)D
(5)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除夜阅读答案12
【原文】: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七)①
姜夔
笠泽②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③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释】:
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翻译】:
茫茫无际的湖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一只大雁,远处的青山层层叠叠,云雾缈缈,在“寂寞”长桥作伴下,只有诗人驾一叶扁舟 轻扬
【阅读训练】
一、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叙述。( 4 分)
2.诗中的“雁影”与作者的心境有什么联系?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二: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一、
1.本诗描绘了一幅冬夜行舟图:茫茫无际的湖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一只大雁,远处的青山层层叠叠,云雾缈缈,在“寂寞”长桥作伴下,诗人驾一叶扁舟轻扬。(2 分)呈现出寂静冷清、空蒙淡远的氛围。(2 分)
2.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这里的孤雁也就 成了作者的化身。(2 分)从而表达了作者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2 分)
参考答案:
二、
1.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蒙淡远的冬夜行舟图。(1分)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2分)
2.同意。(1分)①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这里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1分)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 ,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除夜阅读答案13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参考答案】: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修辞2分,翻译诗句2分,概括1分,共5分)
2.【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总写思想感情2分,分析4分,共6分)
全诗: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除夜阅读答案14
除夜①
徐 铉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②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注】①除夜∶除夕夜。②乡傩∶乡间驱除疫神的祭祀。汉代官中傩祭,以十岁至十二岁小儿百二十人为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寒夜已深、灯光明死、旧年将过、新年将至的`景况。
B.颔联将"往事""春风"并提,揭示了往岁将逝,新春到来乃自然规律。
C.在辞旧迎新之际,诗人内心非常复杂,眼前之景、过去之事有机融合。
D.全诗情感真挚淳厚,表达含蓄蕴藉,语言华美富赡,手法多样而又得体。
15.从全诗看,表达了哪些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D"表达含蓄蕴藉,语言华美富赡"错,语言并不华美,"手法多样"也不明显,故选D。)
15.①"送故迎新了不欺""往事并随残历日"表现了诗人对新旧交替、岁月流逝的无奈之情;②"更对乡傩羡小儿"表现了诗人对"小儿"的羡慕之情;③"预惭岁酒难先饮"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已老的不安。(每点 2分,列举诗句1分,准确概括1分。)
除夜阅读答案15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
9.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5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