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14 10:33:1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赠别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别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赠别阅读答案

赠别阅读答案1

赠别友人

卢纶【1】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2】归上国,应怜贡禹【3】未成名。

  注释:

  【1】卢纶:唐朝天宝末年举进士,一生坎坷,仕途不达。【2】轺:yáo,古代轻便的马车。【3】贡禹:西汉时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思”一句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颔联通过写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达出一种不离不弃、缠绵悱恻的情感。

  C.颈联指诗人客居他乡多年,数亩田园已经荒芜,只剩多病之躯,生活清苦。

  D.“更送”一句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2.本诗中“秋”是“悲戚哀伤之秋”。下列关于秋的诗句中情感不同于“悲戚哀伤”的一项是(3分)

  A.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B.老来忧患易凄凉,说到悲秋更断肠。(文天祥《又三绝》)

  C.一夕秋风蕙草摧,何当燕婉向泉台。(屈大均《哭华姜》)

  D.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刘言史《病中客散复言怀》)

  3.下面这首诗与卢诗都是送别诗,请比较两首诗情感上的'异同。(6分)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注】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注】鸣皋:河南省嵩县东北,朋友要去的地方。

  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本诗开篇即写“愁”,但也有很多诗歌是间接表现愁闷之情的,如李清照《声声慢》:“ , 、晚来风急”。

  ②卢纶在诗中写了自己客居多病的经历,杜甫在《登高》中也有类似经历的两句是:“ , ”。

  赠别友人阅读答案

  1.B(3分)

  2.A(3分)

  3.(6分)

  相同: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2分)

  不同:王诗感情单一,卢诗感情复杂。(1分)卢诗还有朋友离去时引发对自己处境的忧虑,表达了对自己生活清苦和怀才不遇的感慨(3分)。(“生活清苦”1分;“怀才不遇”2分)

  4.(4分,每空1分)

  ①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赠别阅读答案2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

  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带的山。(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的别称。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的`妙处。(3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阅读答案鉴赏

  (1)以程公辟的词为依托,词人和答友人:①从饯别的时间、地点和景象开始。②转而写到饯别宴上举杯痛饮,互道珍重,依依惜别。③最后以词人携带友人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聊以慰藉作结。

  (2)①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占”“脱”两字极富情趣,颇具新意。②与前两句相应和,点明饯别时间是在暮春,写出时光如流,人事变迁。③表达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3)①开篇“青草暮”虽叙别离之时,但凝重的暮色,翠绿的青草,透露出了词人深沉但并不悲切的情感,②“燕子”一句突出时光飞逝,相聚匆匆。但用语清新,也不悲切。③词的下片词人将珍视这份友情,并将为友人传载一份思乡之情,但词人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别有一番情趣。

赠别阅读答案3

  赠别

  许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①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②。

  [注]①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②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用“轮蹄”指代眼前如川流不息迎来送往的车马。

  B.颔联的表现手法,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相似。

  C.从颈联可知,这首诗的赠别对象是将要投身仕途的友人。

  D.全诗以回忆与友人耕钓的美好时光作结,显得洒脱自然。

  16.这首诗的颈联包含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3分)D

  16.(6分)诗人想着友人何日能荣归故里,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待,既有对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仕途艰难的担心。感慨潘岳未老先衰,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华发早生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秋”字语带双关,包含对美好年华已逝的悲叹。

赠别阅读答案4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8.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9.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答案:

  8.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

  9.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

赠别阅读答案5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赠别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忆王孙·赠别

  【清】沈凝之①

  西窗昨夜是清秋,星汉迢迢只一舟。

  读罢《离骚》不自由②,望牵牛③,半束折花算酒筹④。

  忆王孙·赠别

  【清】商鋆⑤

  西风红叶下江潮,忍看浮名一笔消。

  强把愁情付浊醪⑥ ,读《离骚》,拍遍栏杆是寂寥。

  【注】①当时作者要去福州游幕谋生,出发后填此词寄给妻子。②不自由:不由自己做主。③牵牛: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望,民间亦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④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的筹子。⑤作者作此词时,因受小人构陷,被贬出京。⑥浊醪:浊酒。

  8、“西风红叶下江潮”一句中的“下”字很有韵味,请赏析。(5分)

  9、两首词都写到了“读《离骚》”这一动作,但表现的心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下”字在这里有“飘下”和“流下”两重意思。红叶随西风飘落于江潮之上,而随着江潮的起伏,红叶又会随流起伏,最后随流而下。一个“下”字将红叶的不能自主,任他物摆布之态描摹得非常生动,也暗隐喻了作者身不由己,被贬出京的.人生经历。(2分)

  9、沈词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深的相思不舍之情:作者于行舟中读罢《离骚》,就不由自主地抬头遥望牵牛这一有特殊意蕴的星斗,可见心中之愁当是因怀人而发。而商词则表现出了一种抑郁难平,怀才不遇之情:读之前“浮名”全消,以浊酒浇愁;读之后则猛拍栏杆,以发泄自己的寂寥不平之意;读之时,当与屈原有知己相惜之感。(两处感情各1分,两处分析各1分)(4分)

赠别阅读答案7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1.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2.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参考答案

  1.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

  2.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时却像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会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直流到天明。

  简析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着重写惜别,描绘与歌妓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最后两句移情于烛,赋予其人的丰富感情,含思深婉,缠绵悱恻。

【赠别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28

腻歪冯骥才阅读答案 腻歪阅读题答案解析12-13

诺言阅读短文及答案 诺言阅读理解答案12-13

《论语》的阅读及答案11-03

春天阅读答案09-16

《垂钓》的阅读答案04-24

《背景》阅读答案02-18

《贝壳》阅读答案12-05

《小名》阅读答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