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闲游刘将孙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15 04:21:5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阅读答案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阅读答案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 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

  6.词的起首三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试简要说明。(6分)

  7.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5分)

  答案:

  6.【答案】 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3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3分)

  【解】 开头三句从内容上以水边轻烟氤、小雨轻敲细沙、垂杨轻拂花草三幅图景写出了作者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从结构上看,呼应了题目,引发了对与此景相似的“西湖”美景的联想,进而引发故国之思。

  7.【答案】 头两句点明字字句句由血泪凝成,直接表达故国愁思之深;(2分)第三句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委婉地表达自己对故都临安的日夜思念之情。(3分)

  【解】 下片前三句乃词作感情的高潮处,分时应侧重它们是如何表达出强烈的故国之思的,可从手法、形象塑造、意象构成等角度分。“血染红笺,泪题锦句”是直述所写诗句都是血泪之作,表达了沉痛的感情。第三句以问的语气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这里不直接说自己思念以西湖为代表的故国故都,而是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深深的思念之#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cnrencai.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情。

  【鉴赏】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以出”,至此顿生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下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踏莎行闲游刘将孙阅读答案鉴赏】阅读答案http://www.cnrencai.com/article/yuedudaan.htm。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是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踏莎行闲游的阅读答案10-16

《踏莎行》的阅读答案09-06

《踏莎行》阅读答案07-04

踏莎行 秦观阅读答案07-23

秦观《踏莎行》阅读答案11-08

秦观踏莎行阅读答案11-25

踏莎行阅读训练与答案08-16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11-16

《踏莎行 秦观》阅读答案11-19

《踏莎行》秦观阅读答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