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叔遂进管仲进:保举,推荐
B.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鲍叔不以我为贪以……为:认为
D.管仲因而信之信:相信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项是(3分)()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②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③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④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⑤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C.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鲍叔终善遇之。(2分)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分)
(3)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分)
【参考答案】
4、D。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信守。
5、B。(①表现鲍叔的为人;②是管仲的作用;⑥是管仲对如何执政的认识)
6、C。(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
7、(2分)(1)鲍叔始终对他很好。(得分点:“遇”)
(4分)(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识别人才)。(得分点;“多”“而”“知人”)
(4分)(3)百姓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百姓所不赞成的,就将它除去。(得分点:“俗”“因”“去”)
拓展阅读
【答案解析】
(1)“既”:……之后,已经。如“既见复关”(《氓》,“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区区”:形容小。如“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注意,“区区”在教材中也出现多种意思,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谦言私爱(《陈情表》)。“何乃太区区”,区区:指见识短浅。“感君区区怀”,区区:诚挚(《孔雀东南飞》)。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富国强兵”现在也可用作成语,所以“富”和“强”的使动用法就不做要求了.“俗”:这里指百姓。可结合后文“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推断得出。
(2)“涂”,通“途”,如“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另,“遭之涂”是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谢”:告辞。如“张良入谢”(《鸿门宴》)。“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闺”:内室。如“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项脊轩志》)。“闺中只独看”(《月夜》)。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参考答案】第一问:知人善用。第二问:表达了他对知己的渴望之情。(或:对举贤荐能美德的赞扬之情。或:抒发自己不遇知己,受腐刑之辱的忧愤之情。)(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答案解析】《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亦收录在《古文观止》中。本文着重叙述管仲受知于鲍叔牙,及晏婴的礼贤下士,二人的政治成就反而略写。虽管仲晏婴相距百年,但司马迁抓住“知己”主题予以合传,前后贯通。作者遭李陵之祸,平生交游故旧不为一言,因此特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字里行间凝集着个人身世的无限感慨,寄托忧愤之情,而这也正体现《史记》“无韵之《离骚》”的特点。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干。菅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鲍叔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全都复归于正,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合伙做买卖,分利润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替鲍叔谋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管仲在齐国执掌政事任宰相后,凭借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位置,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有、兵力强盛,(办事)能与百姓同好恶。百姓想要得到的,就顺着提供给他们;
百姓反对的,就顺应废除。管仲处理政务,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齐鲁在柯地会盟时,齐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劝齐桓公顺应形势树立信义,诸侯们因此归服齐国。管仲的财富可以跟国君相比,拥有三处庭院,设置反坫的土台(管仲不是诸侯,但家中有诸侯才有的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令,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此后一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一位晏子。晏子辅佐过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生活节俭,尽心办事,受到齐国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以后,吃饭没有两种肉食,侍妾不穿丝织品做的衣服。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途中遇到他,就解下车子左边的马把他赎出,用车载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打招呼(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把您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断绝交情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知己面前应受到尊重。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先生既然了解我,把我赎救出来,这就是我的知己;知己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晏子于是就请他进厅堂,待为贵宾。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吴起者,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07-27
荆轲者,卫人也的阅读答案与翻译06-08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阅读及答案10-24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阅读答案07-17
《此心安处是吾乡》阅读及答案07-27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阅读的答案与翻译06-23
也说神话阅读答案07-15
掷铁饼者阅读答案08-15
《苦痛者的天籁》阅读及答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