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红叶》阅读答案

时间:2024-06-01 23:35:2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绮罗香红叶》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绮罗香红叶》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绮罗香红叶》阅读答案

  《绮罗香红叶》阅读答案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2.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3.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为写类似“夜窗听暗雨”的画面,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道: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②同为借物寄托思想感情,周敦颐《爱莲说》借莲写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③同为亡国词人,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对比手法表达亡国后物是人非之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A

  3.(6分)

  ①年华迟暮。结合词句:“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见衰颜借酒”等。

  ②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等。

  ③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

  ④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

  【评分参考】答出①②③④中的任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未结合词句,酌情扣分。

  4.(6分)

  ①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简析

  此词大约作于公元1290年冬。其时,张炎年四十三岁,为应元政府写经之召而被迫北行。行之大都(今北京),感伤亡国之情顿上心头,遂借眼前之“红叶”抒发其亡国遗民的飘零身世和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词上片主要写沿途及初入京城之景,下片写身在京都而感生的家国身世之感,以人与红叶相映,显得自然浑化。全词围绕红叶,扣紧题目。似写红叶而实非写红叶,其妙处在不即不离。

  拓展

  绮罗香·红叶古诗词鉴赏

  绮罗香·红叶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翻译

  秋霜已经降临大地,无数的树林落叶纷纷。为着不招致春花的嫉妒,红叶这时才呈现出冷艳的姿容。冷瑟瑟的枫树,排列在吴淞江畔;我这个孤独的旅人,又吟出了愁苦的诗句。我的船儿正停泊在孤村流水之间:在斜阳映照的归途上,红叶有似烂漫的鲜花,连绵无尽。啊,荒凉的水沟里,一片红叶凄凉地飘流着。为什么柔情蜜意它载不去,只载去烦恼忧愁呢?

  长安的人们哟,有谁关心一下这些疲倦的“旅人”?因为怕看见自己衰老的容颜,就一味喝酒,四处漂泊,竞成了这个样子。它徒然把自己打扮得时新漂亮,可是却不能列入洛阳花谱之中。它只能在酒杯前随着旋风飞舞,最后化作无数片碎断的红霞纷纷飞逝。啊,我是多么怀念江南的春天,到处呈现出一片浓绿。我闲适地坐在窗前,倾听着夜雨的飘洒。

  注释

  绮(qǐ)罗香:词牌名,最早由宋代史达祖用为词牌,双调一百零四字。

  春妒:指春天里群芳为争艳而百相妒。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最大的支流,俗名苏州河。

  舣:停驻船只。

  倦旅:疲倦的旅人,作者自指。

  衰颜:憔悴的容颜。

  如许:如此。

  谩:徒然。

  洛阳花谱:指《洛阳牡丹记》一类的书,洛阳花,指牡丹。

  回风:旋风。

  创作背景

  《绮罗香·红叶》大约作于元武宗至元1290年冬。其时,张炎年四十三岁,为应元政府写经之召而被迫北行。行之大都(今北京),张炎感伤亡国之情顿上心头,遂借眼前之“红叶”抒发其漂浮不定的身世和忠贞爱国的情操。

  赏析

  上片两句:“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对偶互文,说万里、千林,都在飞霜中枝零叶落,总写秋天大地;“寒艳不招春妒”,收缩到红叶,红叶是寒天中唯一的浓艳之色,它与春风、春花不同时,不可能为它们所妒。三句直从秋天写到红叶,似乎专在咏物;但秋风横扫万里,其实是亡国后江山、士林备受摧残的写照。红叶可以象征遗民,“春”又是在新朝的富贵场中得意的人物的象征,寄托又极分明。这三句,已正面把红叶说尽。下面又从侧面再作生发。“枫落吴江冷”,是唐人崔信明的断句,枫叶经秋变红,故用这一典故,接以“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独客”表面指崔,实际是自指;“又吟愁句”,流露主观感情,由咏物到写人。物、人交错、化合,目的是求若即若离,主客融成一气,不为咏物而咏物。这里是用这种手法,但脉络转接分明:“枫”承“寒艳”;“吴江”二字又引出“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两句。“归路”中停船于“流水孤村”之旁,正可挨村傍树;而在“斜阳”映照中远看似春花围绕的,又非红叶莫属。这是借描写停舟之景以烘托红叶。“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用唐代宫女红叶题诗故事以写眼前红叶,是熟典活用:不正面承说御沟流红,有关双方获得美满姻缘的事,而说“荒沟”内一片凄凉景象,红叶不载情去,却载愁去。不再是写宫女故事,而是自写当时情境;但典故的影子仍在,红叶的影子仍在。一经活用,就化熟为生,化板为活。“载情”句的“情”,是原故事中男女间之情,但句中“载愁”的“愁”,却是词人自己的国亡家破、飘零失路之愁。句中“载情”是宾,“载愁”是主。意谓若欲题于红叶,托荒沟流水载去的,亦只有无限深愁而已。“载情不去”,为“不载情去”的倒文。从主观方面说,是今已无“情”可供托载,表现出来却成为问沟水为何不与我载情去而载愁去,愈婉转,愈沉痛。

  上片从红叶写到人,下片则从人写到红叶。“长安谁问倦旅”,以一疑问句领起写人。“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又用自己烘托红叶。上句用郑谷《乖慵》诗“愁颜酒借红”,藏“红”字;加上“羞见”、“飘零”,以增曲折哀叹之意,便切遗民身世。“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又承上句“飘零”一词的双关,转到写红叶,脉络亦分明;指出秋叶虽红,终不是花,终不会为只爱春花的常人所赏,不能载人《花谱》。“洛阳”、“新妆”,皆暗指牡丹:牡丹为洛阳名花;不入《花谱》,即是不挂新朝朝籍、不得富贵的隐喻。“谩倚”是对“新妆”的唾弃,即是勉励红叶不要去羡慕、效法春花,也即是隐喻遗民们不要去羡慕、效法新贵。红叶既不能追随春花,它受秋天“回风”的吹送,也只能在酒人的樽前“起舞”最为合适,因为酒人的“醉貌”可与红叶的颜色互相映照,酒人的身世也可能就同于红叶的遭际。“尽化作、断霞千缕”,写风中落叶众多,一经“起舞”,艳红的颜色就可化为千缕断霞,红叶的这一光彩,也即是遗民们的丹心碧血,他们哀思故国的返照回光,他们忍受风霜、保持坚贞气节的光辉节概。红霞成为“断霞”,可知无法回天,也即无力复国。那么,“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只好牢记江南听雨、夏木阴阴的季节,也即只好牢记南宋亡国前尚存半壁河山的偏安时期。着一“暗”字,则当时已入衰残之境,呼应“断”字,使结语呜咽缠绵。自“谩倚”以下,句句写红叶,又句句比遗民。

  全词围绕红叶,扣紧题目,不避犯“正位”;但人、物关合,义兼比兴,写得不粘不脱,凄惋沉痛,感染力强。

【《绮罗香红叶》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红叶》阅读及答案(通用7篇)02-16

《枣香醉人》阅读答案10-03

行香子秦观阅读答案07-16

《瓜香不减来时路》阅读答案06-17

许古《行香子》阅读题答案及赏析08-22

张佐香《亲亲麦子》高三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06-13

大明湖阅读以及答案阅读答案05-2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5-17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7-31

喜人阅读及答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