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2-07-19 10:54:5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⑵觉(jué):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⑶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⑷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⑸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⑹逾(yú 余):更加。

  ⑺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⑻倚(y?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⑼言:说。

  试题及阅读答案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4)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案: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1分)

  (5)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

  答案:“寂寞”(1分)

  原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对两点即给3分)

  6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答案: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7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系本诗意境加以分析。(3分)

  答案:反衬手法,以动衬静,(1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2分)

  8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答案: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9.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心情。(5分)

  10.试分析“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写法上的特点。(6分)

  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从石上流出的泉水,那声音似乎愈远愈响,可见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反衬出夜的静谧。(6分).

  11)颔联中“泠泠”两字在营造意境方面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泠泠”是清凉、清冷之意。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进稀疏的竹林,洒在竹林的地面,给人清冷之感。(2分)“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2分)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涨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12)诗人因何寂寞?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寂寞”?(4分)

  答:寂寞之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1分)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1分)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的寂寞情怀。(2分)

  13、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

  ②作者夜中不能寐,起望西园。远处传来的泉水声,还有那一时的鸟儿喧哗声,打破了这沉寂的夜晚(1分)。作者以动写静,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1分)。从而表达出作者当时谪居僻远之地的孤独、愁苦、无人理解之情(1分)。

  14、有人说,这首诗的落脚点在“寂寞”二字上,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4分)

  答:①同意(1分)。②诗人用“露”、“月”、“泉”、“鸟”这一组意象营造出凄清、冷寞的意境(1分)。诗人在中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诗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袭上心头(2分)。(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二: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分)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2分,答对3个得1分)通过这些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2)采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写法,渲染了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2分)

  (3)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意对即可)

  三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分)

  2.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4分)

  3.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的诗眼是 寂寞 。

  2.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

  3.反衬手法。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

  四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1分)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

  2.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4分。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给1分,简单分析得1分;感情理解准确,答到关键词“孤独、愁苦、寂寞、郁悒、无人理解”等给2分。另:如果答出借景抒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作者谪居中孤寂的情怀得2分)

  【参考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当写于在这期间。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古诗简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全诗翻译赏析08-31

柳宗元诗《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翻译赏析11-29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11-09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10-18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翻译赏析11-23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全诗鉴赏09-08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11-02

柳宗元的诗《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08-24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赏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