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周书卷二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时间:2024-07-10 13:22:5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十四史·周书卷二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长孙绍远,字师,河南洛阳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二十四史·周书卷二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绍远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雅好坟籍,聪慧过人。时稚作牧寿春,绍远幼,年甫十三。稚管记王硕闻绍远强记,心以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聪慧之姿,发于天性,目所一见,诵之于口。此既历世罕有,窃愿验之。”于是命绍远试焉。读《月令》数纸,才一遍,诵之若流。自是硕乃叹服。

  魏孝武初,累迁司徒右长史。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绍远随稚奔赴。又累迁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每谓群公曰:“长孙公任使之处,令人无反顾忧。汉之萧、寇,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堂,足为当今模楷。”六官建,拜大司乐。孝闵践阼,封上党公。

  初,绍远为太常,广召工人,创造乐器,土木丝竹,各得其宜。为黄钟不调,绍远每以为意。尝因退朝,经韩使君佛寺前过,浮图三层之上,有鸣铎焉。忽闻其音,雅合宫调,取而配奏,方始克谐。绍远乃启世宗行之。绍远所奏乐,以八为数。故梁黄门侍郎裴正上书,以为昔者大舜欲闻七始,下洎周武,爰创七音。持林钟作黄钟,以为正调之首。诏与绍远详议往复,于是遂定以八为数焉。授小司空。高祖读史书,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废八而悬七,并除黄钟之正宫,用林钟为调首。绍远奏云:“天子悬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轨,万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详诸经义,又无废八之典。且黄钟为君,天子正位,今欲废之,未见其可。”后高祖竟行七音。属绍远遘疾,未获面陈,虑有司遽损乐器,乃书与乐部齐树之。后疾甚,乃上遗表又陈之而卒。帝省表涕零,深痛惜之。

  (选自《二十四史·周书卷二十六》,有删改)

  公讳绍远,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之孙,太师文宣王之子也。六艺悉穷于巧,百行无厄于过,故以口占河流,笔力泉涌。同韩宣之识礼,似季札之知音,公实体之,非文谈所至。凡仕涉两朝,岁余一转,奉倩谢其公才,敬祖惭其鼎望。不幸遘疾,春秋有六十,以保定五年夏薨于泾州赵平乡。诏赠郏、中、熊、邵、义五州诸军事郏州刺史,谥曰献。

  (选自《长孙绍远墓志铭》,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始克谐谐:成功

  B.下逮周武逮:到,及

  C.六艺悉穷于巧悉:全部

  D.奉倩谢其公才谢:不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因退朝不如因而厚遇之

  B.绍远乃启世宗行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因人之力而蔽之

  D.非文谈所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绍远喜欢读古代书籍,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他的父亲长孙稚的管记曾经用几页《月令》试验他,他在读完一遍后,就能背诵下来。

  B.长孙绍远才能出众。太祖认为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令人没有后顾之忧,汉朝的萧何、寇恂也超不过他,他容止堂堂,足以做当世的楷模。

  C.长孙绍远在乐器方面造诣极深。世宗用他提出的八音作为基数,后高祖推行七音,绍远重病仍上表说明不应该废黄钟的理由,高祖最终同意。

  D.长孙绍远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他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一年多就升一级,后来不幸得病,六十岁逝于泾州赵平乡。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绍远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

  (2)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绍远随稚奔赴。

  (3)天子悬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轨,万世不易。

  参考答案:

  4.A(A.谐:和谐。)

  5.B(B.均为副词,于是。A.介词,因为/介词,由此,趁此;C.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却;D.“所”字结构/“为……所……”结构,表被动。)

  6.C(C.依据原文,高祖只是悲痛,并没有同意。)

  7.(1)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关键词:“俨然”“亵狎”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关键词:“称兵”1分,省略1分,语意通顺1分)

  (3)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关键词:“肇”“轨”“易”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长孙绍远字师,是河南洛阳人。年少时名叫长孙仁。他的父亲长孙稚,是魏朝的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他很喜欢读古代典籍,聪慧过人。当时长孙稚在寿春做牧守,绍远年幼,刚十三岁。长孙稚的管记王硕听说绍远善于记忆,心中不以为然。于是对长孙稚说:“承闻世子资质聪慧,出于天性,眼中所见到的,就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这是历代罕见的,我私下里想验证一下。”于是就令绍远接受试验。绍远读了几页《月令》,读一遍,就像流水那样背诵出来。从此王硕为之叹服。

  魏孝武帝初年,绍远多次提升担任司徒右长史。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又多次升任为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常常对众位公侯说:“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令人没有后顾之忧。汉朝的萧何、寇恂,哪里就超过他了。而且绍远容貌举止堂堂正正,足以做当今的楷模。”六官建立后,绍远被封为大司乐。孝闵帝即位,绍远被封为上党公。

  起初,绍远担任太常,广泛召集手工艺人,制造乐器,土木丝竹之音,各音都很适宜。因为黄钟的声音不协调,绍远经常放在心上。曾经因为退朝,从韩使君佛寺前经过,寺塔三层之上,有风铃发出声音。绍远忽然听到铃声,非常合乎宫调,就取用这种声音来配合演奏,才开始能让众音调和谐。绍远于是启奏世宗加以推行。绍远所演奏的乐声,用八音作为基数。原来的梁朝黄门侍郎裴正上书,认为古时大舜想听七音,下至周武王,创设七音。可拿林钟当做黄钟,用它的声音作为正调的首音。世宗下诏与绍远反复详议,于是最终以八音为基数定了下来。授任绍远为小司空。高祖阅读史书,见周武王攻克殷商而作七音,又想废除八音而留存七音,并废除黄钟的正宫之音,用林钟作为乐调的首音。绍远上奏说:“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下至周武王,才修订七种音律。详细考查经书,又没有废除八音的典制。况且黄钟作为首音,意谓天子正其王位,现在却要废除它,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的。”后来,高祖竟然废除黄钟不用,只推行七音。恰值绍远患病,没有机会向高祖当面陈说,担心有关官吏立即毁损乐器,于是写信给乐部齐树之。后来绍远病情很重,就写下遗表说不应该废黄钟之音的理由,然后就病逝了。高祖看到表潸然泪下,对绍远深表悲痛惋惜。

  公的名字是绍远,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的孙子,太师文宣王的儿子。精通六艺,品行没有过错,所以即兴作诗,笔力泉涌。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他真正体现了这些,并非别人这样说的。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一年多就升一级,奉倩不如他的才能,敬祖在他的名望前惭愧。不幸遇到疾病,年仅六十,在保定五年夏天逝于泾州赵平乡。皇帝下诏赠郏、中、熊、邵、义五州诸军事郏州刺史,谥号献。

【《二十四史·周书卷二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后汉书卷十五》阅读答案及译文06-19

《史记》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9-20

《晋书·文苑》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11-01

《战国策》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9-01

《钱镠传》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7-25

《新唐书·魏征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7-17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05-29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5-10

《宋史·何灌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08-01

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