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时间:2024-03-04 13:57:06 林惜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货其弃于地也/好逸劳。

  B. 舟首尾约八分有奇/幼有所

  C. 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

  D. 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翻译:

  8、大道的内涵是 (3分)

  9、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6、C

  7、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8、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9、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白话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理想社会。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写法特征

  层次清晰,有条不紊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排偶句式的运用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09-27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附答案06-20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10-10

《大道之行也》课文及翻译08-02

《大道之行也》的课文翻译03-24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11-07

《背影》阅读原文及答案12-07

《乡愁》原文及阅读答案04-07

母亲阅读原文及答案05-10

老马臧克家原文阅读及答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