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魏征”的文言文对比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7—21题。(19分)
甲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此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群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乙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①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注:①魏郑公:指魏征。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 温彦博案验此事( ) ⑵ 寻已悔之( )
⑶ 而魏郑公之徒( ) ⑷ 恨其不思(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乃言者不直 岂以此小事
A. B.
乃赐绢二百匹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
虽在无私 征既为人所道
C. D.
虽其忠诚所自至 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⑵ 能知其有此者,以书存也。
20.乙文称太宗为“贤主”,认为魏征是“贤臣”,从甲文看,太宗之“贤”具体表现是⑴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________;魏征之“贤”具体表现为⑴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1.结合甲文君臣“对话”和乙文君臣“对立”,试对唐太宗或魏征作简要评价。(3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7—21题。(19分)
17.(3分)⑴审查,追究 ⑵随即,不久 ⑶这些人 18.(2分) C 19.(4分)⑴没有听说过大臣不留心安邦治国的大事,而只注意检点平日的细小言行。(2分) ⑵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之事,是因为有他的奏章还存在。(2分)(意到即可) 20.(6分)太宗之贤:重事实,不偏听偏信;不因小事而否定别人的大美;主动询问自己的过失;善于反思,勇于改错;虚心向大臣请教,奖励忠良之臣等(任一点得1分,共3分) 魏征之贤:用人无私心;劝谏太宗几百次;敢于指出太宗说话不足之处;表明以身许国,直道而行的决心;希望做良臣等(任一点得1分,共3分) 21.(3分)观点:1分;分析有理有据、客观辩证: 2分
【“魏征”的文言文对比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有关魏征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06-15
文言文阅读《史纲评要魏征》题目及答案04-11
文言文阅读对比训练题目及答案10-17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11-06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及翻译09-14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附答案08-17
李世民畏魏征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8-16
《新唐书·魏征列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7-17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对比赏析07-13
《木兰诗》对比阅读答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