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人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答案1:
问题:
老人
阴暗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痛楚,老人的凄凉与暗淡……你所珍爱、你为之献身的一切,正在一去不复返的衰败和瓦解,生活已经走着下坡路。
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
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
你也收缩起来吧,走向内心,沉缅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灵深处,你往昔的、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的生活,将会在你面前现出他那芳香的仍然新鲜的绿意,闪现出春之爱抚与活力!
但要警惕呀……可别朝前看,可怜的老人
立意:
风格:
答案:
风格:简洁、凝炼是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单一的情节,重大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诗意的笔调,凄婉的感情,屠格涅夫晚年在孤独与病痛中,完成了散文诗集《老人》的创作,其中透露出作家内心的悲伤、忧思,更充斥着作家对生命、生活执著的信念及对祖国人民、对人类深切的关注与爱,这种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是文学的永恒话题,也是屠格涅夫散文诗不朽价值之所在,本文立意同上
阅读答案2:
1、通读全文,比较老人三次到酒店来的经过,你认为他是一位的老人。(2分)
2、揣摩老人请求伙计拿酒来时的神态,请将a.“受了伤似的喃喃”、b.“凄惨”、c.“伤感”这三个词语填入文中方框处,依次应为什么。(只填序号,3分)
3、揣摩文章末尾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你认为“伙计”是“老人”的儿子吗?为什么?(3分)
(2)“伙计”为什么要哭着说这么一句话?(2分)
4、本文很注重通过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你列举1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1)细节:
(2)分析:
5、请你分别对文中的老人和伙计说一句你最想说的心里话。(4分)
(1)对老人:
(2)对伙计:
6、假如你是“老人”的儿子或女儿,你打算怎样来对待“老人”?(3分)
一个老人的问题(答案)
1、孤苦无依的、企盼有人来过问的(2分。意符即可)
2、cab(每空1分,计3分)
3、(1)不是。因为文中开头已经交代“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说明伙计当初并非认识老人。(3分)
(2)因为伙计被老人孤苦无依的处境和企盼有人来过问的心情所感动,因此他谎称“爸爸”来安慰老人。(2分)(本题共计5分,言之有理即可)
4、如:
a.老人要求伙计倒酒从“一杯”、“两杯”到“一瓶”,说明老人内心的愁苦、孤独之情越来越沉重
b.老人由“拄着”、“支着”到“撑起身”,说明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衰弱
c.伙计由“闹懵了”、“不安地答道”到“奔过来,涌着泪水,哭着说”,说明了伙计对老人的态度和感情的变化……(3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1)(说出安慰的话即可,此略)(2)(说出赞赏的话即可,此略)(每小题2分,计4分)
6、(3分。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文中的伙计是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本文叙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企盼有人来过问的的老人。
2伙计被老人孤苦无依的处境和企盼有人来过问的心情所感动,因此他谎称“爸爸”来安慰老人。
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好人
阅读答案3:
原文:
这个山城,在两年前的一场洪水里被淹了,三天后水一退,一条南大街便再不存在。这使山城的老年人好不伤心,以为是什么灭绝的先兆,有的救从此害了要命的恐慌病。
但是,南大街很快又重建起来,已经撑起了高高的两排大楼,而且继续在延长街道,远远的地方吊塔就衬在天空,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一仄耳就听见了。
新楼前都栽了白杨,一到春天就猛地往上抽枝。夜里,愈显得分明,白亮亮的,像冲天射出的光柱。鸟儿都飞来了,在树上跳来跳去地鸣叫,最高的那棵白杨梢上,就有了一个窠。从此,一只鸟儿欢乐了一棵树,一棵树又精神了整个大楼。
老人躺在树梢上的那个窗口内的床上。长年那么躺着,窗子就一直开着;一抬头,就看见远处的吊塔,心里便想起往日南大街的平房,免不了咒骂一通洪水。
老人在洪水后得了恐慌病,住在楼上后不久就瘫了。他睡在床上,看不到地面,也看不到更高的天,窗口给他固定了一个四方空白。他就唠叨楼房如何不好:高处不耐寒,也不耐热。儿女们却不同意,他们庆幸这场洪水,终于有了漂亮的楼房居住。他们在玻璃窗上挂上手织的纱帘,在阳台上栽美丽的花朵,阳光从门里进来可以暖烘烘地照着他们的身子,皮鞋在水泥板地面上走着,笃笃笃地响,浑身就有了十二分的精神。
“别轻狂,那场水是先兆,还会有大水呢。”老人说。
“不怕的!水还能淹上这么高吗?”
“我要死了。”他总要这么说。
“爸爸!”儿女听见了,赶忙把他制止住。
“是这场洪水逼死了我啊!”
有一天,他突然听到一种叫声,一种很好听的叫声。什么在叫,在什么地方叫?他从窗口看不到。
这叫声天天被老人听到,他感到越发恐慌,一天天消瘦下去,眼眶已经陷得很可怕了。
叫声又起了,瞿儿瞿儿的。
“那是什么在叫?”
儿女们趴在窗口,就在离窗口下三米远的地方,那棵白杨树梢下的鸟窠里,一只红嘴鸟儿一边理着羽毛,一边快活地叫。
“是鸟儿。”
“我要鸟儿。”
“要鸟儿?”
儿女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要鸟儿。”老人说。
儿女们为了满足老人,只好下楼去捉那鸟儿。但杨树梢太细,不能爬上去。他们给老人买了一台收音机。
“我要鸟儿。”老人很固执。
有一天,鸟儿突然飞到窗台上,老人看见了,大声叫着,但儿女们都上班去了,鸟儿在那里叫了几声,飞走了。
老人把这事说给了儿女听,儿女们就在窗台上放上一把谷子,安了小箩筐,诱着鸟儿来吃。那鸟儿后来果然就来了,儿女们一拉撑杆儿,鸟儿被罩在箩筐里。
他们做了一个精巧的笼子,把鸟儿放进去,挂在来老的床边。
那个窗子从此就关上了。老人再不愿意看见那高高的塔,终日和鸟儿做伴,给鸟儿吃很好的谷子,喝清净的凉水,咒骂着洪水给鸟儿听。鸟儿在笼子里一刻不能安分,使劲地飞动,鸣叫。老人却高兴了,儿女们回来便给他们讲了好多他童年的故事。
一天夜里,风雨大作,老人的恐慌病又犯了,彻夜不敢合眼,以为大的灾难又来了。天明起来,一切又平静了,什么都不曾损失,只是那个杨树梢上的鸟窼,好久没有去编织,掉在地上无声地散了。
老人的病好些了,还是躺在床上,不住地用枝儿拨弄笼中的鸟儿。
“叫呀,叫呀!”
鸟儿已经叫得嘶哑了,还在叫着。儿女们却庆幸这只鸟儿给老人带来了欢乐。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两年前山城发洪水淹没南大街,有人从此得了恐慌病,交代故事的背景,为全篇定下悲剧的基调,引发读者追踪故事情节。
B.老人躺在床上想起往日南大街的平房,咒骂洪水,唠叨楼房不好,认为以后还会有大水,觉得自己要死了……这些都是恐慌病的表现。
C.“我要鸟儿”,老人三次重复这句话,那句式和语气,不像是老人倒像小朋友。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病态的心理。
D.老人得到鸟后,“给鸟儿吃很好的谷子,喝清净的凉水”,看似爱鸟,实是害鸟;鸟儿在笼子里的飞动和鸣叫,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抗议。
E.这篇小说耐人寻味,结尾部分写到一天夜里风雨大作,老人犯病,而天明后一切又平静了,充满强烈的暗示性,引入深思,催人警醒。
(2)请结合全文,分析第三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
答:
(3)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
(4)这篇小说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了丰富的意蕴,带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加以探究。(8分)
答:
阅读及答案:
11、(1)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B不给分。(A、“为全篇定下悲剧的基调”说法不正确。B、“这些都是恐慌病的表现”说法不正确。E、“充满强烈的暗示性”的说法不够具体。)
(2)作用:渲染白杨树生长之快和树上鸟儿之乐,烘托了人们住上楼房的高兴心情;表明美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精神的愉悦作用,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引出故事的另一个对象鸟儿,为下文老人要鸟、儿女捉鸟作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患有恐慌病,孤独寂寞,令人同情,(3分)同时又固执、自私甚至有点残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鸟儿的痛苦之上。(3分)
(4)①小说通过对老人灾后患上恐慌病的叙写,告诉我们灾后不仅要重建家园,也要关注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3分)②小说通过叙述老人与鸟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灾害产生的根源,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灾害再次发生。(3分)③小说通过老人和儿女们的对立,反映了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不懂从容地正视现实,要么极端恐慌,要么盲目乐观。(2分)(意思符合文意,表述合理即可)
【老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摆渡老人》阅读答案03-10
《种树老人》阅读及答案11-22
《桥边的老人》的阅读答案11-11
双白老人阅读理解及答案05-29
老人与海节选及阅读答案03-17
《老人与海》阅读题与答案05-06
《老人与海》阅读题和答案03-19
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阅读答案06-17
老人与鹰陈元武阅读答案的内容12-08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阅读答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