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下面是元稹《菊花》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①秋丛:指丛丛秋菊。
②舍:居住的房子。
③陶家:陶渊明的家。
④遍绕:环绕一遍。
⑤篱:篱笆。
⑥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
⑦尽:完。
⑧更:再。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阅读:元稹:诗写得再好也是一只政治动物
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那首外,元稹还有一首悼念亡妻的诗也很经典,其中还产生了一个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只是这句话已被现代人习惯性的严重歪曲,我们先看诗。
《遣悲怀》之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昔日开玩笑设想的一些谁先走就怎样怎样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在了眼前。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为了怕睹物思人,我把你的衣服都布施送给别人了。虽然衣服已经快送完了,但你做衣裳的针线盒我还是舍不得打开。
“行看尽”,就是眼看快要完了。这两句太煽情了,令读者感同身受,催人泪下啊!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因为怀念你,爱屋及乌的我对你生前的婢仆也格外怜爱。我这段时间还经常梦到你,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怕你在下面受苦。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之后,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更是伤心啊!
要知道,那时候元稹的官已经做到监察御史,比之前的条件好多了,可出身富贵的韦氏却没能跟着他享什么福,而且他在成都出差期间还彻底出轨(肉体和灵魂都出,出得很彻底),和薛涛同居了三个月,想来元稹对此也多有歉意,所以才会有此句。
“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元稹思念亡妻之语,想到以前贫贱时的旧事,处处都很伤心。“百事”是泛指以前的点滴往事,但现在则多被误读为,夫妻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天天吵架,呵呵,也算一种解释吧!
前面多次提到过薛涛,这里也顺便说几句。薛涛其实是个歌女,但可不是一般的歌女,她和当时很多大官、大文豪都有不寻常的关系,包括韦皋、武元衡、白居易、杜牧、张籍等,当然纠缠最深的还是元大人。由于文才过人,薛涛在文化史上名气超级大。成都有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为纪念她修的,望江楼里有一副对联,是光绪年间的四川总督刘秉章写的: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批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个评价非常高,认为薛涛完全有资格和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其影响可见一斑!
薛涛本是官宦之女,由于她父亲薛郧亏空钱粮,她受牵连被没入乐籍,成为官妓。当时的剑南节度使韦皋发现了这颗明珠,特别将她召到府中侍宴赋诗,薛涛即席赋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里又提到“巫山云雨”的典故,所以元稹那个巫山到底是不是说他老婆还两说,但他说是,我们权且就信他一回吧!呵呵。
湖南书法名家曾利平作品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居然破格向朝廷举荐她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元稹、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在薛涛众多恋人中,元稹应该是她爱得最深也伤害她最深的人。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现在绵阳一带)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一下就被这位小她十岁的“小弟弟”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征服。
人到中午的薛涛,爱情之火一经点燃,显得比少女还要炽烈。想见后第二天,她就天真地写下了《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这完全像情窦初开的少女写的,所以《诗经》里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个“说”其实是通假“脱”,是说男人陷入爱河,还犹可解脱,而女人一旦陷入爱河,就非常危险,不容易解脱了!果然,同居了三个月,薛涛的春梦就该醒了。人家元大人由于工作关系必须回洛阳,接下来就只能靠写信以解相思了。
开始一段时间,元稹还是“青鸾有信频频寄”,薛涛当然非常激动,两个著名诗人的过招都能挠到对方的痒处。薛涛为了方便写情诗,还改造了造纸工艺,发明了一种情诗定制彩色信笺,后世人称薛涛笺。薛涛造纸所用的那口井被后世称为“薛涛井”,整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依托这口“薛涛井”而打造出来的,所以薛涛在文化史上的名气也不是浪得的。
可是后来元稹慢慢开始疏远她了。原因很简单,元稹是个政治动物,他永远不会娶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歌女,去断送自己的政治前程的。可惜,薛涛开始没能认识到这点。薛涛毕竟也不是小女生了,看穿了逢场作戏分分合合的她,最终选择了以一袭灰色的道袍谢幕,坚守内心最后的那点洁净。
元稹后来还娶过两任老婆,可惜再也找不到当年韦氏那么既贤惠,又有背景的女人了,因此也只能是“曾经沧海”渴了凑合喝点水吧!
虽然后来元稹先是通过严绶攀附上了宦官崔潭峻,后又通过攀附宦官魏弘简成为了宰相,但朝中官员,对元稹急功近利、攀附权贵的行为多有非议。任命诏书颁布的时候,朝野里一片嘲笑之声,揭发、攻击他的人不绝于耳。
没过多久,元稹就成为宦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到一年就黯然下台了。
应该说元稹在官宦生涯的后期,还是在努力挽回自己不太光辉的政治形象的。在元稹生命中的最后10年里,他基本上被排斥在朝廷中枢之外,主要在浙江和湖北等地做地方官。在职权范围内,他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改革,比如改革税收制度、兴修水利等。但由于他的名声一向不好,他所做的事情依然得不到理解。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元稹这个人从来没有操守,做这些事情仍然是有所图。所以后来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当宰相,朝中依然人心不服,当不到一年就下台了。
应该说这次下台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从小便希望出人头地的他,当最好的机会降临之时,却发现根本无力把握。
下台仅仅一年之后,53岁的元稹就突发暴病身亡,结束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
【元稹《菊花》赏析】相关文章:
元稹 《菊花》赏析06-23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11-21
元稹《菊花》赏析练习06-05
元稹菊花原文及赏析05-13
元稹的诗《菊花》赏析12-30
元稹《菊花》全诗赏析09-11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05-06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11-23
元稹菊花阅读答案及赏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