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说课稿
引导语: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这首诗写于自己被贬居通州时期,又重病缠身、病卧在床时,突然听说好友白居易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感到震惊和无比的愤激。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说课稿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说教材。
这首诗属于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词单元的“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从整体看,在这册课本的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集中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并且初步体会过了如何解读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加之,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知识,这首诗在字词的难度不大,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理解出诗歌字面上的含义,从而体会诗人元稹对好友命运的关怀之情。因而我将这堂导读课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解读诗歌意象,品味诗境”上面。
这首《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融入了诗人沉重而悲愤的感情,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悲凉动人,色调低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学习抒情诗意境解读的一个很好的范本。依据新课标知识、情感、过程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背景,揣摩诗句含义,从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开口诵读古诗的习惯,学习到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品味意境的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读出古诗的味道来,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通过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合作讨论来帮助学生寻找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因此我将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诵读为主,点拨为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的重点在于:解读诗歌意象,品味诗的意境。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掌握“借助意象,体味情感”的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是富有艺术细胞的专门人才,专业人士了,都说艺术是相通的,那咱们用自己对艺术的天分来感受一下下面的几个情境:如果你看到一幅图画,色彩鲜艳而且饱满,画上有青山有绿树有田园野花,还有美丽的虫鱼鸟兽,或是精神抖擞喜笑颜开人的人,你认为这副画要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轻松?欢快?向上?那么如果是另外一幅画面,一间昏暗的房屋里面,只点着一盏暗淡得快要熄灭的油灯,窗户外雨大风急,一个孤单的病卧在床上的老人,看着窗边的风把寒冷的雨吹进了屋子里,这时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孤独?悲凉?灰暗?很好,我们的同学都能够通过画面中的景物、色彩等来体会到画面背后不同的情感色彩。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是相通的,我们就来试着把刚才欣赏画的体会,带进下面这首诗歌的欣赏中吧,看看它运用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什么色调的画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1、先由教师范读诗歌,范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诗句的形式及情感,同时可以借此扫清字词读音和停顿上的疑难点。
在此之后,我设计通过六个环节来完成这首诗的导读:知作者、读古诗、解诗意、品诗句、入诗境、拓诗篇
2、知作者。在学生对诗歌有个初步感知之后,不急于讲解内容。先交待诗人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重点在于介绍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首诗写于元稹被贬居通州时期,又重病缠身、病卧在床时,突然听说好友白居易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感到震惊和无比的愤激,而写下这首诗。白居易“江州司马”的身份在前面学习《琵琶行》时已经有过介绍,此处正好作一个连接性的回顾,也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中关怀友人命运的真挚感情。
然后对标题做一个简单的题解:明确几个简单的文言文常识:乐天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字,而“左迁”在文言文中是降职调动的意思,因为自汉代起“贵右贱左”的习俗,迁是迁移调动,向卑贱低微的位置调动,就是被贬降职。
3、读古诗。通过背景的介绍,和之前教师的范读,请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体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自由朗读之后再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诵,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过程中可能会有腼腆怯场或哄笑等问题出现,教师要带动学生高声读诗的激情,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尽情表现,反复诵读是体会诗歌情感欣赏诗歌语言美得最佳方法,越是腼腆或哄笑的学生,越要请他一起加入朗读,并给与正面鼓励。
4、解诗意。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这是基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参与合作的机会。在交流之后,教师再作一个整体的梳理归纳:
首句写室内的景物,夜深的时候,灯油已将燃尽,昏黄的火苗在作最后的挣扎。摇曳的灯影映在墙壁上,室内显得格外阴沉和幽寂。这样凄惨悲凉的情景是为什么呢?诗人自己政治上失意,被贬谪到通州,刚到任不久有染上重病卧床不起,自身遭际坎坷本来就够黯然神伤了,这时又听到远方传来挚友白居易被贬谪九江的消息!他感到震惊而心悸,陡然从床上坐了起来,好友被贬对他的刺激实在太深重了,无论如何再不能入睡。在阴惨惨的灯影里,他只觉得夜风吹雨,寒气透过窗户一阵阵地往自己身上袭来。
对诗意有更进一步了解以后,将自己设想为正卧病在床的诗人元稹,带着这种悲凉又震惊的心情,再次齐读诗歌。
5、品诗句。重点在“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是传神之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想象当时的画面。设计问题:假如将“惊坐起”换成“吃一惊”行不行?差别在哪里?明确:“惊”字是写情,“坐起”两个字是写状。情和状的结合,惟妙惟肖地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换用“吃一惊”就神气全无了。诗人在垂死状态了,可见病情危险,却陡然坐起,也表明了这个消息对他来说何等震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之情,也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6、入诗境。这是教学的重点环节,目标是要使学生学会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意境。
基于授课对象是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薄弱的现象,第一步我将先给学生简单复习“意象”和“意境”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在抒情诗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借助客观事物(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作者主观的感情,就是寄托有作者寓意的景物形象,这就是意象。而由意象和其他文字所营造出来的,作者的心境和感受就是意境。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意境,就是举例:回顾高一所学过的《再别康桥》。
第二步是教给学生怎样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总结为三个步骤:
1、寻找意象,抓住画面。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4、第三步将这首《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用这三个步骤进行分析:
诗歌中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提问:1、本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2、构成了什么色调的画面?3、这样的画面表现出什么样的心境和感情?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的方式。
明确:意象有失去火焰的“残灯”、“暗风”、“寒窗”。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并总结出画面的色调是:冷色调的,昏暗、阴沉、寒冷、孤寂等。进而分析此时此景中的此人此情:
从诗人自身遭遇开始引导学生联想分析: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情本来就不好,忽然又听到好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极度震惊和怨苦,在这种心境之下,眼前的景物也变得昏沉阴暗了,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影子也变成“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却也成了“寒窗”。因为有了情的移入,才让这些原本客观的景物都带上感情色彩了,“残灯”、“暗风”、“寒窗”,营造出了昏暗、低沉、凄凉、悲苦的意境。
7、拓诗篇。
为了巩固运用这种赏析的方法,再拓展出另一篇类型相近的唐诗王维《送远二使安西》,作为延伸。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鉴赏步骤,自己来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并作交流讨论。教授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学生在离开老师之后,仍有方法可用,能自己解决问题。
8、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做一个简要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这节课所讲过的知识点,以总结的方式来巩固印象,并养成条理清晰的学习习惯,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裨益良多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讲语文,是在讲解析,更是在讲方法。就诗论诗是基础,学会以诗解诗,通过读一首诗来学会欣赏百首诗的方法,才是真正做到“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境界。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说课稿】相关文章: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10-24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教案10-25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阅读答案及赏析10-25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05-0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11-2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11-13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10-24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赏析06-03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赏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