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四卦蒙

时间:2020-10-25 13:04:24 易经 我要投稿

易经第四卦蒙

  易经中的第四卦蒙讲述的是什么呢?而我们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体会到《蒙》卦向我们阐述了古老而朴素的教育和学习的思想。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易经中的第四卦蒙,欢迎阅读!

易经第四卦蒙

  蒙卦下坎上艮,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水去向不定,所以称蒙。人出生以后,尚处愚昧状态,需要进行教育、培养,最终由蒙到明,故曰“亨”。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像尚未开蒙的儿童一样,必多蒙昧,因此需要“启蒙”。

  蒙昧之时,应当因循“启蒙”之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既严厉,又适度;既专一,又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果行育德”的目的。在变化越来越快的21世纪,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充电”。花在学习上的投资是明智的。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逮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胀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地必要选择。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指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就业能力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也在不断变化着,标准的提高,使得技术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出现了差距,由此产生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失业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一方面争抢人才的大战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又有大批在岗者被迫离开岗位。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对劳动力不再只是数量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其质量有了新的标准和需求。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据有关部门统计,经过培训的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率一般都在60%~90%之间。北京曾对50多个企业的下岗职工进行调查,未经过培训再就业成功率仅为5%~15%,现在,的确有不少下岗职工急于求职,而忽视了参加培训学习,更新知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无须再“充电”,换哪个门庭都能干。殊不知,“终身职业”时代正在逐步消失,“终身教育”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实践证明,每当一种新的技术代替原来技术的时候,总要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乃至新的行业,如果我们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招鲜”上,就只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弃儿”。

  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须设备,无须书本,无须老师,也无须按部就班的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唯一的关键所在。

  开启蒙昧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蒙》卦里的《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

  何谓“果敢”?当机立断,行动坚决。前为“果”,后为“敢”,“果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果敢”的反面是“犹疑”,机会来临时犹豫不决,决定之后又疑神疑鬼;果敢的人一往无前,犹疑的人瞻前顾后;果敢的人抱定“不成功,也要尝试一番”的决心,犹疑的人背着“患得患失”的包袱。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闪电决不会在同一地方落两次。”比喻机会决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反复出现。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劝喻世人珍惜每一次机会。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所不同的是,聪明的人能够发现机会,果断的人能够抓住机会,勇敢的人能把握机会变成成功;而愚昧的人总是不能发现机会,迟疑的人总会坐失良机,怯懦的人则不敢将机会变成胜利的果实。

  果敢型性格的人办事成功率高,因为他有魄力,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就是其超群之处,正是这个超群之处使他赢得机遇。

  《易经》一向重视对智慧的运用和对分寸的把握。这启示我们,决断并非一意孤行的“盲断”,也非逞一时之快的“妄断”,更非一手遮天的“专断”——决断除了要有客观的“事实”根据,见解高超的预见性眼光外,同时更要有决心与魄力。那么,在生活中该怎样培养果敢、决断的性格呢?

  (1)要认识到英明的决断是抓住机会的保障。

  凡是“成功”立业者,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们依靠机智和过人的眼光,在充满困顿与挫折、失败的环境中做出扭转乾坤的决定,终于柳暗花明,攀登上事业的顶峰。

  据说,机会之神全身赤裸裸、滑溜溜的很不容易抓住,只是他光秃秃的头上有一小撮头发,人们仅能在它转身的瞬间,即时抓住它的头发,才能把它留下。

  其实,上天并未特别眷顾那些抓住机会之神的幸运者,只不过他们用心良苦,一再对问题苦思对策,因而参悟玄机,获得机会之神的青睐。

  (2)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识。

  一般而言,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多元”的;单纯的问题或是例行公事,只要有相当的常识与经验,就可驾轻就熟、妥善地加以处理。至于错综复杂、牵涉较广的问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素养外,更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性思考;既不能被眼前的压力所慑服,又不被利害关系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做应有的理性分析。因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识”相当重要。

  (3)必须有过人的见解和魄力。

  人的见识愈高愈远,就会有曲高和寡的现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既有成就的美梦中,任何太激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遭到反对。这时若要力排众议,断然扫除“人为”的障碍,就必须具有胆识和实践能力。

  (4)立场超然,当局不迷。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中国社会尤其讲究人情关系;一个人若是摆脱不了人情的包围,而身陷人事漩涡时,决断则常有偏差。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指当事人因得失心太重,无法凌空冷眼旁观,以致失去“平常心”的素养。既已患得患失,自然无法从“高处、大处、远处”等层面来做决策,“目光如豆”的人,怎会有令人佩服的明快判断呢?决策者要以大局为重,若能放弃私心,以第三者的客观立场来看事情,处事自能了无牵挂,决策必然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