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悯农》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作】
悯农——[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注释】
悯农:同情农民。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古诗今译】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赏析】
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他力主抗金,刚直敢言,后因忤权相韩某,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他的诗同情民疾,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他的诗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杨万里由临安(今浙江杭州)暂返故乡吉水,这首诗作于这年冬天。这一年天旱且又早霜,收成不好,偏又赶上这年闰十一月,因此才诗中才有“闰添长”之语。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稻”字后边附着一“云”字,说明了稻田面积之大。“不多黄”,意思是说,绝大部分都没成熟,即收成极为不好。“不雨”,说的是稻子收成不好的原因,长期不下雨造成的。“荞麦空花早着霜”这一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自然灾害的深重。在我国民间历来就有这样的农谚:“头伏萝卜二伏白菜,三伏前后抢种荞麦。”这意思就是说,荞麦生长期很短,在一年之中就连种菜都来不及的时候,仍可种荞麦,以保证一年之中能有个最低的收成。
在 “稻云不雨”这眼看要面临欠收难以度日的危急之时,实指望抢种点儿荞麦以度过灾年,这一年却又偏偏秋霜来得特早,使那些正在开花还还没来得及结籽的荞麦活生生地被冻死了。“空花”说明还没来得及结果实就遭到早霜的摧一残。“早着霜”,交代了绝产的原因,即提前遭受了严霜。水稻因天旱而严重欠收,荞麦又因早霜而绝产,农民们该怎样挨过这一年中余下的时光啊!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对广大农民的同情,同时在结构方面又是对作品题目的照应,主题的揭示。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这两句是由前两句引发而来,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水稻、荞麦都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喜农民们的怨哀乐均由此而决定。然而,如今却因干旱而“不多黄”,因“早着霜”而“空花”。面对这双重灾荒,农民们早就料到一家老小不可避免地要忍饥受饿挨日子了,可谁又料到今年又闰了一个月,痛苦难捱的岁月就更长了,真是雪上加霜啊!“闰”、“添”两字用得巧,“闰”是“添”的原因,“添”是“闰”的结果。这一个“添”字极有力地渲染了庄户人苦难深重的程度,从中也不难透一视出封建社会制度的本质。
这首诗语言朴实平白,不着修饰。通过平实朴素的语言再现了当时自然灾害年份里农民们的悲惨遭遇,折射一了宋王朝时期的社会实质,寄寓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其年闰十一月,时作者因父亲病重由杭州返回江西吉水老家,见农田遭灾,农民难以度日,深为忧虑,即时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悯农”之类题材,在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篇里常可见到。这类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正视现实,直歌其事,以质朴的语言表现农民的不幸遭遇,富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杨万里这首诗就是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开头两句概括所见的灾情,写田野的荒灾年景。长久无雨,水田遭旱,一眼望去,如云的稻子难以成熟泛黄。“云”,形容庄稼连片,一望如云,连片不黄,足见旱情之重。而旱田的庄稼又偏偏遇上冻灾,荞麦早遭霜冻。两句诗写实,道出了农村水旱难收的境况,农民在这灾年将难以度日。
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日子难过。在灾荒年头,农民已知道要忍饥挨饿度过岁末了,面临灾年,无可奈何,只好苦度光阴,忍受煎熬,谁知这一年又偏偏是闰年(是年夏历闰十一月),比平常年头又多出一个月来。本来就因灾荒要“忍饥度残岁”,何况今年又特别长,真是度日如年,更加难忍。灾荒已不堪忍受,又加岁月添长,愁苦又添了一层。这两句发出了农民在极度困窘中的呼号,流露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诗题“悯农”之意也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亦自有特色。首先,它用层层递进的写法,使诗意更加深沉,浓重地表现了农民不堪忍受的苦况。前两句只用一般记述,已使人可见灾年饥荒之严重,这已经难忍了。不仅如此,还碰上个闰年,本来就没有多少指望可收到粮食,就更难糊口了。从“已分”到“更堪”,犹如雪上加霜,岁月添长,愁苦加深,更见出农民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困境。作者不只停留了一般地写灾年荒景,而且在结句添了意外一笔,使此诗的困迫难耐之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掘。其次,这首诗的语调、情绪痛楚凄苦,作者对于农民的疾苦体察人微,自然地表现了农民的心境。全诗(特别是后两句)既是农民在灾年的诉告,充满悲苦之音,使读者仿佛可见陷于苦不堪言的绝境的农民形象,也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动情之辞,读者也可从中看到为民立言的作者那沉重的内心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与农民的生活遭遇紧密联系,才使这首诗产生一种如泣如诉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朱德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燕:诗的前两句对偶句式,描绘天灾歉收景况,后两句叙述感叹。已分”与“更堪”相互呼应,既推进一层,强化了农家的苦难,又表现出诗人对农家苦难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主张抗金,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批评朝政。晚年家居,因忧愤国事病死。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初学江西派,后自成一家,被称为“杨诚斋体”。多描写自然风光,抒发生活感受,语言平易浅近,生动活泼,有幽默感,吸收了不少俚语谣谚,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诗两万余首,大部分已散佚,今存四千二百余首。著有《诚斋集》。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相关文章:
杨万里的诗悯农原文及赏析08-08
杨万里的诗悯农原文08-21
李绅《悯农》古诗翻译赏析10-14
杨万里的诗悯农07-29
小池杨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10-20
《小池》杨万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0-18
新柳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杨万里08-23
伤春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18
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解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