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辛弃疾

时间:2020-09-24 11:12:51 辛弃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鹧鸪天辛弃疾

  这首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辛弃疾的这首古诗!

鹧鸪天辛弃疾

  鹧鸪天

  作者: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品注释

  ⑴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⑵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⑶“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⑷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⑸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作品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鹧鸪天》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写作背景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

【鹧鸪天辛弃疾】相关文章:

辛弃疾《鹧鸪天》11-05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11-11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11-11

鹧鸪天南宋辛弃疾11-11

鹧鸪天辛弃疾鉴赏11-11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11-10

鹧鸪天辛弃疾朗诵11-10

鹧鸪天全诗辛弃疾11-10

鹧鸪天辛弃疾朗读11-10

鹧鸪天辛弃疾解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