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它的教学设计也独出心裁。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并能够表达感受。在读通、读懂、读透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自学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通:抑扬顿挫,读出意趣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唐诗,知道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知道吗?还要一颗同样的明珠在闪耀,那就是宋词,她与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出示课题)
2、解题:
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你们在夜间走路有什么感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A、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B、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已划好了节奏的词),学生练习读。
C、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
D、男女生比赛读。
二、读懂:对话词人,读出神韵。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好茶,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惊鹊。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
小结:同学们演得太好了!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行人、作者自己都可以)对呀,大家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期盼和喜悦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和辛弃疾同行,你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
(学生自由描述,相互补充或评价)
4、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颂吧——齐读上阕。指导: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我们和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怎么办呢?自己读读下阕,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表演作者(自己)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喜悦。
6、指名读,比赛读。
三、读透:入情入境,读出感悟
1、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身临其境,有所感悟。
2、这首词的作者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能够说说自己感受吗?
四、拓展—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读通:抑扬顿挫,读出意趣。
读懂:对话词人,读出神韵。
读透:入情入境,读出感悟。
2、出示《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学生分组对比学习。
目标:A、了解词牌或曲牌的作用;B、对比感受多种从曲中流露出的不同情感。《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3、教师巡视指导,相机出示《知识拓展》。
●词与曲的区别: 曲的体式与词相近,不过曲较多使用口语。
●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词曲的分类:词91字以上为“长调”,59-90字为“中调”,58字以内为“小令”。此外两端的词称为“双调”,只有一段的为“单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阕 下阕
看见:月(明)、鹊(惊) 星(稀)、雨(疏)
闻到:稻花(香)
听见:蝉(鸣)、鹊(啼)、蛙(说)
感受:夏夜宁静、丰收喜悦 忽见:惊喜
作业设计:
1、做做词人:按照“西江月”的词牌,自己写一首词。
2、当当作家:写一篇散文,将《天净沙·秋》所描绘的情景反映出来。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 68岁。《宋史·辛弃疾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0-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07-2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案设计11-0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07-14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08-2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0-2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08-2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09-1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08-0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