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安春晚二首》温庭筠
温庭筠的《长安春晚二首》都是写长安晚春景象,第一首写出了长安春光明媚的浓妆特点;第二首写出了长安烟雨蒙蒙的淡妆特色。
长安春晚二首
作者:唐·温庭筠
【其一】
曲江春半日迟迟⑴,正是王孙怅望时。
杏花落尽不归去⑵,江上东风吹柳丝。
【其二】
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⑶。
九重细雨惹春色⑷,轻染龙池杨柳烟⑸。
【注释】
⑴曲江:长安(今陕西西安省)城内游览胜地。日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
⑵“杏花”句:唐朝时长安有杏园,为皇帝赐宴新科进士之处。
⑶禁火:指清明节前一两日的寒食节,当天禁火,吃冷饭,男女又有在此日去郊外踏青的习俗。
⑷九重:通常指代天、皇宫、皇帝,亦可解释为多层次。刘学锴先生言此“九重”兼指天与皇恩。
⑸龙池:在长安城内,曾是唐玄宗登基前的一口井,后成池,唐中宗时有人见此处有黄龙出没,因此得名。在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赏析】
历史评价
刘学锴:两首均写长安晚春景象。第一首“王孙怅望”、“杏花落尽”,似暗寓己之落第未归,怅望旧乡。第二首则赞时世太平,万象鲜明,并以九重细雨轻染春色柳烟暗寓皇帝恩泽滋润万物,透露出对前途的希望。二首风格流丽,轻倩多姿,类似作者《杨柳枝》诸作。
文学赏析
第一首,写浓妆的长安: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正该是神气勃发之时,而“王孙”却独自怅望,无论是为杏花落尽,还是为科场落第,或是为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是有些愁绪的。而这原本蕴藏在心中的丝丝愁绪,却犹如柳丝般被阵阵春风唤醒,牵惹得“王孙”不得不迎风怅望。
第二首,写淡妆的长安:烟雨蒙蒙,景色迷人。
这两首诗可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理解。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两相对照看,苏轼诗把晴天的西湖比作浓妆的西子(西施),把雨天的西湖比作淡妆的西子;而温庭筠这两首诗写的则是长安的晴天和雨天,若把长安也比做美人的话,那么这两首诗所咏的也正是美人的浓妆与淡妆两面。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拓展阅读:《题卢处士山居》温庭筠
题卢处士山居⑴
西溪问樵客⑵,遥识楚人家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⑷。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⑸。
日暮飞鸦集⑹,满山荞麦花⑺。
【注释】
⑴卢处士:卢岵(hù)。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山居: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⑵樵客:出门采薪的人。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⑶遥识:一作“遥指”。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⑷急:湍急。露沙:露出沙石。
⑸径:小路。
⑹飞鸦集:一作“鸟飞散”。
⑺满山:一作“满庭”。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白话译文】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长安春晚》温庭筠】相关文章:
温庭筠的词09-24
温庭筠《芙蓉》06-25
温庭筠的诗词01-26
温庭筠的诗词04-03
温庭筠名句09-01
温庭筠的词06-20
温庭筠名言08-05
温庭筠简介07-20
温庭筠诗集10-29
温庭筠名言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