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
南宋忠臣烈士、民族精英文天祥为抗元曾两次路过明溪,皆有停留过夜,并留下了种种感人义举,产生了广泛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天祥于1256年20岁时进士及第,第二年参加殿试,考取状元。历任宁海军节度使判官、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1259年,文天祥以《已未上皇帝书》提出改革政治、军事方案,未被采纳。时蒙古军发动了连读的声势浩大的灭宋斗争,文天祥坚决主战,反对迁都逃跑。1275年,文天祥在赣州变卖家产组织起了几万人的勤王军队入卫临安。1276年,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与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昰于福州。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广东,坚持抵抗。1278年12月,在广东五坡岭被俘。后被押到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五劝其降,并逼其亲弟弟文璧(文璧在宋亡之后为保百姓而降无可厚非)出面规劝,文天祥也读到了狱中妻女的来信,但没有动摇。最后,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以外臣之礼长揖不跪,对元世祖的宰相之位相邀婉言以谢,并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写下了《过零丁洋》《正气歌》《衣带赞》等诗词以明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举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等经典名句,撼人心胸,震人魂魄!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在万般无奈之下斩杀文天祥,时年47年。文天祥精忠浩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千秋万世!
就是这样一位气贯长虹的民族精英曾两次亲临明溪。1276年,文天祥随帝御驾南征,由南剑州赴汀州时,路过明溪留宿明溪驿站(此地后称为“皇帝殿”),拜谒奉祀五代奇女子莘七娘的显应庙,并题诗留壁。诗曰:百万貔貅扫犬狼,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圣七娘。很显然,这是一首因感佩莘夫人的高风亮节而抒发志向的诗,号召民众挺身而出扫除“犬狼”,驱逐“妖虏”,保卫国家。这首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明代正德八年,莅任的归化知县杨缙在《刊宋丞相先生题夫人小引》中说“他原来怀疑莘七娘月下吟诗一事,及见文天祥诗,深深信服。”文中说:“盖丞相文公乃宋之忠臣烈士,赤身火胆以身报国者,其言即春秋笔也。其所以为夫人题者,其知之详、信之笃,然乃敢发于言,成于诗、见于笔。否启托诸空言,以诬天下世者哉!予疑释然……至夫人之庙,其借文公之诗为益彰。”据民国《福建通志》载,文天祥为莘夫人题诗,元末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位莘夫人重建庙宇,他们对莘夫人事迹的肯定,致使其声名由明溪传至外地,从周边县直至江西赣州一带。
这仅仅是反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文天祥的号召之下,明溪有不少青年报名参加勤王之师,抵抗元兵入侵。队伍很快就要出发了,亲人们商量以什么礼物赠送入伍的青年,一个教书先生从束侑这种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中受启发,提议送肉干方便携带和充饥。于是引创了闽西八大干之首的特色食品——肉脯干。如今,这种名特食品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上市,而且随明溪出国人员的从商活动销往世界许多地方。
1276年7月,历尽艰险的文天祥在福州拥立8岁的赵罡为端宗皇帝。1277年,为抗击元军,护送幼帝从福州转至惠州,文天祥又一次莅临明溪,途经夏阳今紫云村,夜宿古刹君峰寺。为感谢寺庙僧众的盛情,文天祥亲手感题“显盖紫云”四字,此匾悬挂寺中几百年,至今尚存,这是不可多得的宋丞相手书真迹,笔力苍劲奇雄,字字蕴含着浩然正气,使庙宇蓬荜生辉,扬名八闽。文天祥一行途经中和里鱼林村时,突然山风乍起,呼呼作响,折树断草,飞沙走石,一股狂风一下子就把幼帝的御轿轿帘吹走了。正当随护军众惊疑未定时,当地一位张姓村民将捡到的轿帘恭敬地送回,幼帝和文天祥感触良深。幼帝即赐鱼林村为御帘村,以示恩荣。文天祥见状赋诗证其事。诗曰:山村何取御帘名,大宋南征重此行。珠箔忽因风卷去,芳名留与世恩荣。就这样,明溪县的一个自然村是皇帝赐名的,这在全国也可能为数极少,文天祥一行对村民将捡到的轿帘送回这么一件小事十分看重,先赐名后赋诗,既重视良好民风的弘扬又着意于民心的提升。因此,这件事成为美谈,传为佳话,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天祥的道德人品、诗词瑰作和在明溪的感人义举长久地赋予明溪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激励。如今,当明溪人在例举历史名人或名宦乡贤时,“文天祥”这个响亮的名字必在其中,成为明溪这个地域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文天祥热爱国家的故事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对文天祥的历史评价
《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积翁:南人无如天祥者。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
于谦: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陈循:天祥孤忠大节为宋臣,首按谥法;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请谥曰“忠烈”。枋得仗节死义为天祥亚。
韩雍:今斯集也,传之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以扶天常,以植人纪,以沮乱臣贼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气。其于世教,重有补焉。
胡华:昆陵忠义之名益著,忠义著而诸公之英声伟烈,震耀两间,人人知所景仰,吾辈又当以君之录达于朝行,将立庙奉祀,勒石颂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显扬于时,于以励髙风,激颓俗,匪直有劝于常抑有劝于天后世是録有关于忠义大矣。
杨士奇: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已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敖英:人莫不有死也,恶之欲其死者,众人之情也。爱之欲其死者,君子之心也。夫既爱之矣,又欲其死何哉!盖所爱有重于死者,先民有言,纲常九鼎,生死一毛,是故南霁云被执而未死,张睢阳大呼男儿以速其死,文丞相被执而未死,王鼎翁作生祭文以速其死。
宋仪望:公之忠大矣,海隅荒服闻其名犹知敬慕,况过化之区乎!孺子懦夫一及当时事怒发竖指,涕洟沾襟,况冠裳之儒乎!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王世贞:谈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称也,余以为不然夫信公非无才者也。当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巳去而信公以一远郡守,募万余乌合之众,率以勤王而众不溃,此非有驾驭之术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窜免,间关万死,而后至闽复能合其众,以收巳失之郡邑;而所遣张汴、邹凤遇李恒悉败,既再散而再合矣。而举军皆大疫,死者过半。五坡之役,复遇张弘范以败,凡天祥之所用将,皆非恒范敌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直,以至宋宋自朱仙之后未有能抽一矢、发一骑,而北驰者元举太山之势以压宋卵。而信公欲以单辞羁身,鼓舞其病媍弱息,以与贲育中黄之徒抗,葢未接刃而魄先夺矣。虽有韩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数败,而能数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数起而数败,吾不谓其才之不称也。
乾隆帝: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愤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后世犹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陆以:此四人者(范仲淹、诸葛亮、陆贽、文天祥),皆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
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
【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事迹04-19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11-09
文天祥的抗元事迹01-10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07-15
文天祥事迹简介(精选6篇)01-14
文天祥英雄事迹概括03-19
文天祥爱国事迹大全08-10
爱国英雄文天祥的事迹06-16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简介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