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文天祥原文简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坐文天祥原文简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坐
原文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简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全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风味。
前两联即景抒情,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后半转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
逶迤: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练习题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面面的?(5分)
2.后两联中,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3.诗人夜坐,见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第二联描绘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此景可画可诗,构成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此联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或从视觉和听觉的不同角度),表现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或“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分别从视觉角度,从听觉角度描写)远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出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评分细则】5分,画面描述准确给2分,手法概括给1分(远近,动静,视听不同角度任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具体分析给2分。
2.后两联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凉转为激昂豪迈。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诗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达因岁华易逝,实现壮志已遥遥无期的喟叹与痛苦,心境沉郁悲凉。第四联诗情陡转,气宇轩昂。“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
【评分细则】6分,第三联(沉郁悲凉)和第四联(激昂豪迈)思想感情概括准确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恰当给4分(第三联、第四联各2分)
3.诗人夜坐见到的是一幅肃杀凄凉的景象:烟笼枫叶,雨打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3分)烘托了作者沉郁悲壮的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4.尾联借“闻鸡起舞”的典故(1分),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的的感情(2分)。当国家处在危亡的时候,诗人感慨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其内心是沉重悲凉的(2分),但尾联又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位爱国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升华了全诗情感。(2分)
拓展:文天祥《夜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简要分析全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2分)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分)
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夜坐文天祥原文简析】相关文章:
夜坐文天祥原文及简析11-18
文天祥《夜坐》原文赏析09-19
文天祥《夜坐》原文翻译赏析09-27
文天祥《纪闲》原文简析与阅读答案10-11
绝句原文及简析12-16
《浣溪沙》原文及简析12-23
文天祥《夜坐》赏析04-04
文天祥《夜坐》答案08-31
夜坐 文天祥 赏析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