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小班教案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成名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名句,关于登鹳雀楼小班教案要如何写呢?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这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图片与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胸襟的宽大,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四、教具准备:挂图,词卡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诗)
2、 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4、 解题:“登”:登上。“鹳雀”:一种鸟。“鹳雀楼”:楼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5、介绍鹳雀楼及写诗背景。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鹳。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雀楼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二、初读课文
1、 出示课文内容
2、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
1、 学习一二行
(1) 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景: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出示:A、“依”有三个意思:靠、依靠;按照;顺从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什么意思?
(2) 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
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白日)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了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3) 指名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 咆哮着流向大海。
2、 学习三四行
(1) 谈话: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 指读三四行,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3) 诗句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4) 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1、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2、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4、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5、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登鹳雀楼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登鹳雀楼教案小班06-06
小班登鹳雀楼教案06-05
小班语言登鹳雀楼教案06-13
语文《登鹳雀楼》教案09-26
《登鹳雀楼》优秀教案09-19
课文《登鹳雀楼》教案09-19
登鹳雀楼教案中班06-15
登鹳雀楼教案反思06-12
唐诗登鹳雀楼教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