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岳》阅读训练含答案

时间:2020-09-27 12:58:13 望岳 我要投稿

苏轼《望岳》阅读训练(含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这首诗写出了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首诗是学习和考试重点,因此我们一定要多做习题以求更加扎实的掌握这首诗。

苏轼《望岳》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钟、割

  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 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 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8、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会当凌绝,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山北和山南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 泰山的高大 ,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

  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7.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知识扩展】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 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诗歌体制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 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 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作品

  杜甫一生写诗一 千 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 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苏轼《望岳》阅读训练(含答案)】相关文章:

《望岳》阅读训练11-18

《望岳》教案设计及阅读训练(含答案)11-18

《望岳》阅读训练答案05-06

《望岳》教案及阅读训练11-18

《望岳》阅读训练及赏析11-17

《望岳》阅读训练及答案09-04

苏轼《望岳》诗文鉴赏09-12

《望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1-17

《望岳》讲课稿及阅读训练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