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登高》教案

时间:2020-11-22 20:30:19 王维 我要投稿

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登高》教案

  复习提问

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登高》教案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的

  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简介王维

  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朗读

  二、分析鉴赏

  1.分析首联

  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来”,助词,无义。“新”,清新。这两句是说,秋天的傍晚,在一个寂静深远的山村里,刚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气十分清新。

  概括地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又突出了新雨之后和晚来之

  时这样的意境,从而为第二、第三联的写景作了映衬。

  2.分析颔联

  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突出了“照”的状态和“流”的动态。这两个动词用得非常好。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动词运用得好,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得作用。还有,“明月松间照”的“松间”二字值得品味:这既显示了月光照在松林之上,又写出了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斑斑驳驳地洒落在地上。意境很美。

  3.分析颈联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的“喧”是指浣洗归来的妇女们在竹林中的喧笑声;仔细推敲起来,里面也包含着妇女们在竹林中穿来穿去的时候竹子晃动撞击发出的声音。“莲动下渔舟”是说水中的荷花摆动,原来是渔船摇过来了。

  构成了一幅有层次、有节奏的电影镜头般的活动画面,显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4.分析尾联

  导语:

  诗的前三联着重写景,想象一下诗人给我们描绘地画面: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辉,石上清泉的响声,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出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的意思,“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说春天的景象虽然要照例地消失,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因为秋

  天山中的景物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因为这里山村生活的图景是清新秀丽的,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作者的感慨,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情愿隐居山林而不愿意做官的思想。

  三、分析对仗的形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只有八句四十八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都极其工整妥帖。“明月松间照”是写诗人所见,是静态;“清泉石上流”,除见之外,更着重于听,听到那潺潺流水的声音,这是动态。这两句同是描写自然景物,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的景色,熔入对仗工整的对句中,精巧细密而又不失朴素自然。“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对仗也很工稳。“竹喧归浣女”是写听到的声音,“莲动下渔舟”是写看到的景象,这也是一听一见;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同的是“竹喧”、“莲动”两句都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两联又形成了一个静和动的对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是描写静态的自然景色,“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偏重于描绘动态的山村风光。

  四、小结

  王维的这首山水名篇,通过对山村雨后自然清新的景物和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和闲适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五、赏析杜甫的《登高》

  (一)简介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二)朗读

  (三)赏析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是不是王维诗中的清新秀丽的特点?根据是什么?

  景物: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特点:悲凉、凄清。根据:

  ①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②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③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④飞鸟,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⑤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⑥清渚和白沙是冷色调的。

  ⑦以长江的永不停息衬托生命的短暂。这些地方都说明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是悲凉和凄清的。)

  2.这首诗叙了哪几件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诗眼是什么?

  诗的颈联和尾联是抒情,是借事抒情,诗人字字血,声声泪地倾诉了自己当时痛苦的处境和苦难的经历,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把叙事和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块。你能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词语吗?

  ①“作客”,就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处在战乱的年代,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②独登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台,重阳节的一种习俗,登高以求长寿,一般在自己的家乡,全家人都去。杜甫此时登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③繁霜鬓:白发又增多了,两鬓斑白,如霜似雪。

  ④多病: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已经不能动弹。⑤新停浊酒杯:刚刚戒酒,因病戒酒,因穷困戒酒。

  3.从全诗来看,你能说出此时诗人的几层悲愁?

  ①常作客;②独登台;③异地登台;④多病;⑤新停浊酒杯;⑥悲秋;⑦年老;⑧繁霜鬓;⑨时世艰难;⑩穷困潦倒;⑾壮志难酬

  4.诗人到底有多少愁?除了愁之外,还有什么感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愤恨之情,因为时世艰难而愤恨,因为壮志未酬而愤恨。诗人此时的思想情感是复杂的。

  5..小结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悲

【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登高》教案】相关文章:

王维《山居秋暝》鉴赏11-10

王维《山居秋暝》评析12-09

王维山居秋暝唐诗赏析10-30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07-18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赏析12-30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鉴赏04-06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09-09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译文解析12-29

王维《山居秋暝》练习及答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