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其二》诗歌鉴赏

时间:2024-09-27 08:14:35 晶敏 王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维《杂诗(其二)》诗歌鉴赏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杂诗(其二)》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维《杂诗(其二)》诗歌鉴赏

  杂 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题解】

  这是一首别具韵致的思乡之作。巧妙地借故乡寒梅,寄托作者深厚的情感。

  【注释】

  ①绮窗:雕刻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著,着。

  【赏读】

  开头两句用语直白自然,甚至有罗嗦之嫌,却极为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渴望了解故乡事的急切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很久就想遇到故乡之人,如今终于盼来;很久就想知道故乡之事,而今终于得到了解故乡的机会。三四句写得尤为奇特,出人意料。在众多的值得思念的故乡之人、之物、之景中,作者只选择了绮窗前寒梅,来寻问对方,可以推测这株寒梅关涉到他在故乡生活的某些情事。也许诗人在故乡时每年为寒梅开而喜,为寒梅凋零而悲。总之,在诗人眼中寒梅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是诗人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论:“问得淡绝妙绝。”黄叔灿《唐诗笺注》说:“俱口头语,写来真挚缠绵,不可思议。着‘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俞陛云指出:“独忆窗外梅花,论襟期固雅逸绝尘,论诗句复清空一气,所谓妙手偶得也。”(《诗境浅说·续编》)

【王维《杂诗其二》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唐朝王维《杂诗其二》诗句鉴赏08-18

杂诗王维鉴赏07-05

王维《杂诗·其二》诗词赏析10-09

王维的《杂诗》赏析06-21

王维《杂诗》赏析08-23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11-03

王维诗歌鉴赏12-07

王维《杂诗》翻译赏析01-12

王维古诗《杂诗》的意思03-25

王维:《山中》诗歌鉴赏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