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1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八)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九)总结储存,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①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②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几首诗的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2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释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结合注释,试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参考: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诗歌赏析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明确:写景抒情的诗。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花,子规
3、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
(3)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5、“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8、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明确:月的意象。
(1)月形——团圆。
(2)夜静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洁,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9、明月与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体现作者对友人同情和关怀,还表现出两人的友谊如明月般纯洁光明,也寓两人的友谊就如明月长在一般会长存。
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六、主旨归纳
明确: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漂泊不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轻风——寄送愁心:抒情——关怀、思念
惜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3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你们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
学生齐背(到《赠汪伦》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体现出了李白与朋友之间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至真至诚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去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板书课题(别忘作者)
同学们对李白应该比较熟悉了,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咱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朋友呢? 一位学生介绍(介绍的好我可以说:非常好,看来你和李白的关系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补充。
出示PPT,红字一定要着重掌握。
过渡: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闻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咱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请同学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1、2。
学生读完,提问: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古诗四步学习法啊?
三、诵诗文
好,同学们的记忆力非常好,我还听说咱班同学的朗诵功力很厉害,诗为心声,哪组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呢?
学生读之前,提问: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答后,我说: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很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抑扬顿挫。现在可以开始了,组长起头。
找两个小组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再找两个人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最后齐读。
四、品诗句
过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在同学们借助手中的预习资料自学2分钟,弄清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小组内统一答案,各派一位同学上前将题目和4句诗的翻译写到黑板上。其他人背诵诗句和翻译。
写完教师挨个小组评价,分四点:
1、内容对错。
2、错别字。
3、语病。
4、补充内容要加括号。
评完一组,该组起立齐读诗意。
五、悟诗情
过渡:诗句的意思已经清楚了,下面我开始进入诗的灵魂部分――悟诗情。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读完,现在开始合作探究。
过程中随即提出总体要求或加入每组讨论。
六、讨论完,挨个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七、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然后说:爱月的李白懂得借月传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龄定会读月明心,沐风会神,两颗心,远隔万水千山,就这样融汇在朗朗明月、习习清风之中,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种相知相会的神交更令人感动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难时,没有来得及问候一声,更没有亲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给昌龄一轮明月,一颗愁心,却给置身蛮荒的朋友带来了永远的希望。
八、拓展: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学生说,我最后说:同学们知道还真不少,我也为大家收集了几句送别诗,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
九、达标测试
最后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达标测试.
师:怎样赏析诗歌呢,这说来话长。最简单的就是沿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营造的意境氛围或某种手法(某些词句)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我先来作个示范。
第一句写景,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赏析以下三句。四人为一小组,把赏析的内容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好。
生: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生: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同情与安慰。
生:最后一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风也同明月一样,读懂了诗人的心音,愿把诗人一片赤热的情怀直送到夜郎西。
师: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
生:一片真挚的友情。
生:一颗赤诚的心。
艺术特色。
师:通过诗歌的学习,我们读懂了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懂了李白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那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又在哪里呢?
生: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生: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4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数量的诗词积累,理解诗意比较容易。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教学过程四、赏析:
1.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2.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3.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4.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16.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5.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板书设计写景叙事——抒情(关切、思念、安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5
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
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
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
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
杨花: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
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
五溪
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五溪深行》)
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这里是王昌龄之行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王昌龄的归程还不知在哪里)
了解这些之后,大家再来读诗句,你能够感受到诗句中还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华散尽的时节,漂泊无依的友人,难以预料的前途,都笼罩在无限的悲凉之中)
3、紧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这样悲伤的时刻,有什么与王昌龄相伴?(明月)为什么要选择明月呢?
补充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张九龄是岭南人,长期在长安为相,相像家乡海上明月初生,虽然自己与之相离万水千山但可以一齐共看明月。白居易当时身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与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
而这轮明月上还寄托了什么?(诗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这份思念会与王昌龄相伴到何时?(“夜郎西”,就是王昌龄所赴之处,也同样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说,无论王昌龄走到天涯海角,诗人的这份思念都不会离他而去)
总结:王昌龄在一个悲凉的季节离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这份永不离弃的情谊,会给他带来什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同时,李白的诗歌虽然是写离别之意的,但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那就是极为广阔的胸襟、视野。从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将之纳入诗中,并以明月将远隔万里的两人联成一体,本身就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
4、比较阅读:
这首诗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首句为“扬州花尽子规啼”,大家觉得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相比,哪个更好?(“杨花落尽”,更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季节中的悲凉感,有繁华落尽之意)
一个版本末句是“随军直到夜郎西”,大家觉得,与“随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个更好?(“随君”,更能突出诗人与王昌龄之间的情谊)
三、教后记:
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 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 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
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活动:
(一)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2、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二)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三)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李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 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四)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1)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2)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五)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2)客:指韦八。
(3)咸阳:指长安。
(4)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赏读李白:
1、送别诗、友情诗: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
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
《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 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4、边塞诗、宫怨诗:
《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 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七)秀我风采:师生共读《将进酒》。
(八)赏读李白: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九)课下作业:
1、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
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群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学习
一、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1、朗读
2、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左迁、龙标、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7、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寄
8、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0、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协同展示,展示交流结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2、3。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有关写“月”的古诗。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读,理解诗歌。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诗歌,解读诗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4、再读诗歌,归纳小结。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景: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随风相伴同情、关切
六、拓展延伸:积累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1、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2、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三)》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君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 、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感受友情的珍贵。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难点
体会诗歌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李白的诗歌名句导入,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让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及与李白的关系,引出课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赏析诗歌
理解诗歌的题目。“闻”是听说的意思,“王昌龄左迁龙标”是事件,“遥有此寄”表明这是一首遥寄友人的诗。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引导学生想象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画面,体会诗人的伤感之情。
赏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了解龙标和五溪的地理位置,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诗人将愁心寄托给明月的写法,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4.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对友人的牵挂、同情、安慰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
5.背诵诗歌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6.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强调诗歌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经典诗句的意义和价值。
7.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不少于 300 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难点
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李白和王昌龄友情的视频,引出课题。
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2.初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全班交流,共同梳理诗歌的内容。
4.体会诗人情感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如“愁心”等。
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从听闻友人被贬的伤感,到对友人的牵挂和安慰。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5.赏析诗歌艺术特色
赏析诗歌的意象,如“杨花”“子规”“明月”等,体会其象征意义。
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赏析诗歌的语言,如“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境美等。
6.拓展延伸
介绍李白的其他送别诗,如《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让学生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送别诗,进行交流分享。
7.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强调诗歌中所表达的友情的珍贵,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友情。
8.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以“友情”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难点
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含义及意境。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画面、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幅明月高悬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氛围。
教师导入:“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心中充满了牵挂和思念。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2.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诗歌的意思,提出疑问。
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梳理诗歌的内容。
4.体会诗歌意境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
播放一段与诗歌意境相符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探究诗歌情感
提问:“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中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和同情之情。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
6.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拟人等。
重点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体会诗人将愁心寄托给明月的独特写法,以及这种写法所表达的情感。
7.拓展延伸
介绍李白的其他诗歌,如《将进酒》《蜀道难》等,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背诵一些关于友情的诗歌,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丰富学生的积累。
8.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的内容、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强调诗歌中所表达的友情的珍贵,鼓励学生珍惜友情,传递正能量。
9.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要求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运用赏析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感受友情的珍贵。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难点
赏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词句、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李白和王昌龄友情的视频或讲述一个他们之间的故事,引出课题。
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2.初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情况。
4.赏析诗歌
赏析意象
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杨花、子规、明月等,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总结: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明月寄托思念之情。这些意象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凄凉、忧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赏析词句
提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赏析这句诗的妙处,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赋予明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体会情感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之情。
5.朗读背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的情感。
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之星”。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延伸
展示李白的其他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李白送别诗的特点。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分别的经历,用一句话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7.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中所表达的友情的珍贵。
鼓励学生多读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不少于 300 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0-2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1-0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05-2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01-2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03-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7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