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诗的一、二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红旗”代指戍边部队;“半卷”既表现军旗的`舞姿,又传达出了戍边壮士奔赴前线时斗志昂扬的高涨士气。浩浩荡荡的部队如湍急的铁流挺进在无边的瀚海之中,使得征途上空烟尘滚滚,遮天蔽日,阳光也仿佛骤然变得昏暗。“日色昏”三字,借光线之弱渲染出了千军万马急速突进时气宇轩昂的气概和景象。从这人急马疾的后续部队脚下所溅起的“风尘”之中,我们是可以想象到前线敌人之强大和战斗之激烈、待援。而将士的步伐愈快,就愈显示出他们那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四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是写急行军途中,忽然传来前方部队报捷的喜讯。“夜战”二字含蕴无穷,它告诉我们:生擒敌酋的胜利来之不易。沙漠中的夜战,既要克服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给将士带来的困难,又要不顾白天行军的鞍马劳顿,没有深广的谋略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就难以克敌制胜。
从诗歌结尾的捷报中,我们可以听出后续部队将士乍闻喜讯、喜出望外的纵情欢呼声,敌酋垂头丧气的抽泣声,先头部队在浴血奋战时惊心动魄的呐喊声..
同时也更能体会出先头部队将士们大智大勇、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的第一句写部队急行军时的情景,但诗人只写了漫漫政途上的滚滚风尘,并没有直接写人。诗的第二句也没有直接写戍边将士如何开拔出征,而是写“红旗半卷出辕门”, 以红旗来喻指军队。这两句都写部队行动的情景,似乎都没提到人,但画面上人的活动不但自见,且是画面的主体。从而使诗句显得分外含蓄、深沉。诗的结句也颇见功力,它虽然不说前军获胜,但是胜利的氛围却充溢于字里行间。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敌酋被擒,敌兵这些乌合之众岂不如鸟兽散?正因为诗句充满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拓展:《题朱炼师山房》王昌龄鉴赏
作品介绍
《题朱炼师山房》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原文
题朱炼师山房
作者:唐·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注释
①山房:指山中道观。
②叩齿:牙齿上下相碰。为道教徒修炼之法。参见《云笈七签》。
③斋坛:指僧道念经朝礼之坛。步虚人:指在斋坛讽诵的道士。道士诵经之声,据称宛如众仙步行虚空歌诵之声,称步虚声。
④仙酝:仙酒。形容酒美。
⑤“一饭”句: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之还家,款以酒撰,其馔有胡麻饭。留山中半年,归乡后始知已历十世矣。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子于西域,故名。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繁体对照
卷143_67題朱煉師山房王昌齡
叩齒焚香出世塵,齋壇鳴磬步虛人。
百花仙醞能留客,壹飯胡麻度幾春。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从军行其五》唐诗鉴赏11-08
《从军行(其五)》唐诗鉴赏11-30
王昌龄从军行其八鉴赏11-11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10-29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11-08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唐诗鉴赏03-21
王昌龄唐诗鉴赏08-31
从军行王昌龄其五情感11-12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注音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