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王安石的梁山造田轶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有权拍板决策的领导人,他们个人的好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经常产生生杀予夺的作用。
讲讲王安石的故事。
宋朝的王安石大大有名,他清正刚直,主持国家大事时创立新法大力推行,虽败犹荣。他的诗写得非常好,“春风又绿江南岸”千古流传。他还有个特点:因为关心国计民生,所以特别热衷农田水利事业,这在历朝历代的宰相里,王安石这个爱好应该算作很靠谱了吧?
但是,不见得好。
因为王安石喜欢研究这个,再加上他老人家又是当过宰相,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廷上上下下也就都好讲农田水利。但喜好过了头,就有可能迷失。一次,有人出了个主意:土地缺少啊,老百姓生活不富裕啊,要是把梁山泊里的水都抽干了,可以造方圆几百里上好的田地啊,可以养活几十万民众啊,是大好事啊!言之凿凿。王安石听了心情激动,日夜思谋此事,多次和人商议研讨,那些被他叫去商议的人知道他喜好这个,都对着谵妄的提议表示出钦佩赞同,并竭力帮助王安石证明这胡言乱语有多么可爱多么伟大。
然而幸好王安石还没有糊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还在发愁一件事:梁山泊那么多水怎么办?夏秋雨季时四面八方的水流汇过来如何承纳?他四处向人征求解决的办法。这时,有个叫刘贡父的人慢条斯理地说:“这件事容易得很,在旁边挖一个差不多大的池子就行了。”
“挖一个差不多大的池子就行了!”多么简单啊!这简单的道理证明了什么?证明了那“抽干梁山泊的水造方圆几百里的地”的提议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荒唐的!王安石恍然大悟:这种违逆天理的事说得再好听,终究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再也不提填梁山泊造田一事。
王安石明白了,可许多人不明白,于是,因为喜好财货,有人将森林砍伐殆尽,致使黄沙滚滚南下东进,水土大量流失。今天,谁能想到从飞机上俯视下去,那似乎被鬼爪子挠成千沟万壑、遍体鳞伤的黄土高原,以前曾有四亿多亩郁郁葱葱的森林!
王安石热衷农田水利,是出于一种好心,但是这种好心也应当警惕,尤其是有权拍板决策的领导人,他们个人的好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经常产生生杀予夺的作用。历史上关于人对土地作为的故事还有很多。因为有这许许多多的故事,才造就了今天我们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形状,这些形状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有的让人骄傲、自豪、叹服、敬佩,有的让人遗憾、厌弃、必欲改之而后快。
有权人的好心,在许多时候成为掩饰其别有用心的幌子:有些地方领导人以发展经济、造福地方为名,不惜将大片大片的良田毁掉,其中有许多被浪费、被荒废。在这些人眼里,土地是无生命的,可以任由他们的权势宰割;土地是可以生出钱的,他们要用土地换来钱财并换来自身更大的权和势。他们不在乎耕地丢失了多少,也不在乎自然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的事,他们不觉得土地是生长万物的母亲――即使明白他们也不会在乎,他们很自负,很理直气壮,因为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发展是硬道理,我这是为了发展,谁也不敢阻挡!
然而,这种以经济为名而乱占滥用耕地、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虽然带有很强的欺骗性,终究不能长久,因为我们应该比王安石更明白些。
【王安石的梁山造田轶事】相关文章:
王安石清廉轶事09-07
王安石轶事典故06-17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轶事10-25
梁实秋轶事08-04
王维的生平轶事10-20
风流秦观的轶事04-29
白居易的少年轶事09-30
柳宗元的轶事典故08-22
白居易轶事典故08-25
王勃人生轶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