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棋》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0-31 18:40:12 晓璇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安石《棋》原文翻译及赏析

  《棋》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棋写事,通过对棋的描写表达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当时随遇而安的心境。全诗围绕下棋展开场面描写,不急不缓之中表达出人生处世的哲理,格调清新,兴味盎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棋》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棋

  宋·王安石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词句注释

  ⑴戏事:游戏的事情。扰:扰乱。

  ⑵随缘:听候机缘安排。缘,机缘,机会。

  ⑶奁:小匣子,这里指用来放棋的棋匣。

  ⑷枰:棋盘。亏成:指得失,胜负。

  白话译文:

  下棋只是一种游戏,不要动用真感情,暂且听候杌缘安排说出我的输赢。

  等到下完棋,把黑白棋子分别收起了,整个棋盘上空荡荡的,哪里还有什么输赢胜败?

  创作背景:

  和许多文人一样,王安石也是一个大棋迷,但据史料记载:他“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觉其势将败,便敛局曰:‘本图适兴忘虑,反至若思劳神,不如其已。’”(范正敏《遯斋闲览》)可见,王安石仅仅是把下棋当作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手段和工具。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以后无事可做,平时就喜欢找人下棋消磨时光。

  赏析:

  《棋》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棋写事,通过对棋的描写表达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这是一首格调清新、兴味盎然的七绝小诗,诗虽短,却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维方式,进而透视通过围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从诗中不难看出:诗的一开头,作者就将围棋定位为“戏事”,在王安石看来,弈棋,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犯不着较真。他认为,所谓的“真情”才是最重要的。首句中,对“戏事”与“真情”的取舍十分明朗,而一个“莫将”,更是强调了这种态度的坚决。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二句才自我陶醉似的说:“且可随缘道我赢”。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种胜负不萦于心的超脱境界,而事实上,却恰恰是他太在意胜负了。这和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对胜负,苏轼看得淡、看得开,只要沉浸在围棋的乐趣中,胜败输赢都可不必挂怀,但他对胜负的事实本身还是尊重的。王安石则不然,对于他,胜负是可以随意地“判定”的。“道我赢”,一个“道”字,恰好说明事实上作者是输了。既然输了,还偏偏要说,可以算作是自己赢了。试想,若是真的淡泊胜负,何至于要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输棋解嘲呢?由此可见,前面之所以将围棋目为游戏之事,也不过是他自己棋力差,心虚而已。

  诗的结尾,是王安石对围棋的理性认识,也是他为自己“淡泊胜负”所找的理由。既然一局棋罢,黑白棋子装入奁(即棋罐)中,空空如也的棋枰上便什么都没有了。是非成败,转头即空,哪还有什么分别?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围棋,在包括王安石在内的许多文人那里,只是“小道”,只是一种玩物而已,只要自己高兴,胜负成败都可以亵渎。在这些文人看来,下棋,不过是自己显示逍遥闲适的手段罢了。文人尚且如此,轮到帝王那里,像康?乱局之类的事又何足为怪?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变法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善用典故;词作不多,风格高峻。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王安石《棋》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北山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6-27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06-26

《元日》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5-19

即事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5-25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原文翻译赏析03-29

葛溪驿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9-27

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05-20

王安石《元日》原文及翻译12-28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