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

时间:2022-11-11 17:41:59 方宇 童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童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童话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欢迎阅读与收藏。

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的基本特点有: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编写;有独特的修辞手段,如象征、比喻等,对于处于人生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既会高兴也会哭鼻子,也会肚子饿和口渴,因此,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按通常的理解,童话是讲给小孩子们听的,都是些胡编乱造的东西。其实不然。胡编乱造的东西是不会为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之所以为儿童所喜爱,是因为它合规律合目的地暗合了儿童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

  童话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世世代代所有的人终有一天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恐惧、死亡、不义、绝望、从童年进入成年、寻找伴侣、追寻生活的意义……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们远比识字课本和有关“现实”的那些教材更为全面,更为丰富,也更为深刻。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表现出来。童话犹如梦一样,它帮助儿童渲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

  童话中也往往具有邪恶的力量,它们是儿童内心“邪恶”冲动的投射,最终会被儿童“学好”的欲望所压倒。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莱姆说:“那些摒弃传统民间童话的人认为,如果在给孩子讲的故事里有怪物,这些怪物必须很友善;这些人忽视了孩子们最熟悉最担心的怪物,他们自己身内的怪物。这个怪物有时迫害他们。闭口不谈孩子身内的怪物,将它藏在无意识中,孩于就无法围绕着它编织他从童话故事意象中知道的幻想。没有这些幻想,孩子就无法更好懂得他身内的怪物,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控制它。结果,孩子对自己的焦虑毫无办法,远不如他听到过给这些焦虑以具体形状并显示如何战胜怪物方式的童话。如果我们害怕被吃掉的恐惧以巫婆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将她放在火上烧死的方式摆脱恐惧。”

  现代父母不愿承认他们的孩子有诸如杀人或其它野蛮的欲望。这些父母认为,让孩子接触关于善和理性的故事,他们的孩子就可以成为善良与有理性的人。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贝特莱姆警告说,不让儿童接触有野蛮和残酷行为的童话故事,他们就无法宣泄他自己的可怕冲动。而听到童话里也有这些坏事,孩子便会发现他不是唯一想干这些坏事的人,从而产生一种解脱感。童话中的怪物和犯忌行为从负的方面使儿童感受到人性中的美德,尽管他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幻想中的邪恶愿望。故事结局对妖魔鬼怪的惩罚,可以帮助儿童减轻内疚和懊悔心理,使他觉得他自身的邪恶冲动已被清除了。

  童话故事不只是可以渲泄负面的情感,而且还可以让儿童在无意识层面上深刻地习得人类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许多人格心理学家都曾分析过童话所具有的富含象征意义的主题。他们指出,虽然儿童不能有意识地理解这些象征的意义,但这些象征对铸造孩子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铸造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童话所包含的民间智慧已深深植根于儿童的无意识之中,即使儿童后来长大成人,这些无意识中的内容依然会存在于心灵深处。

  弗洛姆认为,童话以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习俗,尽管儿童必须到长大以后才能完全理解这些习俗。

  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给儿童,并教给儿童对付类似的邪恶行为的办法。儿童在听或读童话时,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获得这些教益,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当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这些教益将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自动地促使儿童如何反应,因而它们将会使儿童(甚至他长大成人以后)大受其益。这些无意识层面的教益还可能是在意识层面上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的重要前提。

  童话对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对教师和父母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应当为儿童多提供一些接触童话的机会。

  事实上,儿童是非常喜爱童话的,我们成人可能都讲厌了,但是儿童却经常让我们重讲一些他们已经熟悉的童话,如果你讲错了一个细节或读错了一个字,那些小小孩就会忙着帮你矫正。他们就是以如此的热情重复体验着这些故事,将自己的爱恨情仇、焦虑、担忧、内疚、善良等等投射和融汇在童话中的生灵身上。童话帮助他们渲泄着情感,帮助他们习得智慧,也帮助他们看到希望。听过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儿童都知道:哪怕现在有多么丑陋,只要你是天鹅蛋,你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样的信念给了孩子多少的美好憧憬,给了孩子多少的力量来面对成长中的困难、挫折、烦恼。

  表现手法

  (1)童话的表现手法——夸张。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但童话作品中的夸张又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如果我们说幻想是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没有血肉,灵魂无以附丽;没有夸张,幻想则不能得到表现。在童话中,只有当夸张处于最能表现幻想的时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价值。”

  (2)童话的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手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话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3)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拟人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一样。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拟人虽然是将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食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但它们并不能脱离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缘于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比如格林兄弟的作品《猫和老鼠做朋友》故事结尾是猫把老鼠吃掉了,这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如果作者把结局写成老鼠把猫吃掉了,显然就违背了客观规律。

  基本特征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当然,从广义上说,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幻想,但幻想却是童话体裁作品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幻想也就没有童话。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童话区别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之处,就在于它能借助幻想的力量,使我们平常见的各种平凡人物和现象,展现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为小读者展开一个“幻想世界”。童话中的幻想,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童话故事中的幻想看起来好像能无拘无束,可在瞬间上天入地,一目千里,可写仙子,可写妖魔,可死而复生,可长生不死,甚至连虫鱼鸟兽都可以有人的思想,人的行为……所有这些,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实际上,童话故事正是以‘幻想’为一方面,以‘真实’为另一方面,中间流淌着对儿童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

  分类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故事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相关文章:

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物寓言故事(精选28篇)05-16

《三字经》的现代教育意义05-10

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有什么魅力10-11

浅议三字经语文教育意义12-29

《三字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03-02

意义深刻的句子02-20

努力的意义的句子11-24

《边城》的时代意义09-28

周易的地位与意义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