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复习策略

时间:2020-09-13 11:39:20 题西林壁 我要投稿

《题西林壁》的复习策略

  《题西林壁》是小学阶段的名篇大篇,经常出现在试卷上、考题中。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题西林壁》的复习策略,欢迎大家借鉴!

  一、回顾法:

  复习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复习本诗的含义: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二、对比法: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三、答题法: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前两句写了诗人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处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2、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C)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4、诗人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人生哲理,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诗中原名回答)

  5、有些人对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6、老师知道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诗歌中的景和物,由于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及感情,因而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苏轼借庐山之景物来表达深刻的含义,每一句都含有哲理,仔细想来字字珠玑。

【《题西林壁》的复习策略】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题的诗意11-13

题西林壁说课稿11-04

题西林壁改写10-26

《题西林壁》古诗10-13

古诗题西林壁07-28

题西林壁注释11-13

题西林壁(苏轼)06-24

《题西林壁》说课稿11-21

《题西林壁》赏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