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诗《题西林壁》教学引发的思考
《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由古诗《题西林壁》教学引发的思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由古诗《题西林壁》教学引发的思考
《题西林壁》是四年级上学期的一首哲理诗,也是小学阶段唯一一首哲理诗。这首诗是作者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畅游庐山时,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首诗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感悟生活哲理的好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关键词]题西林壁;古诗;感悟
教学目标:
1.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悟理: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总结自读方法,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境。
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学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现就这节古诗教学课例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久开不衰的奇葩。它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内涵丰富,意境优美。因此,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陶冶思想情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却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和欣赏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继承我国优良的人文传统,毫无疑问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使命。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教学,我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我国古代诗歌继承了“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无论什么内容,其思想性都是我们鉴赏的重点。所以,悟“道”为先,不应该忽视古诗思想内容对学生的熏陶和教育作用。诵读为主、品情是关键、想入非非、 “说”是追求。鉴赏重点。)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从而受到启迪,进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
一、自主理解、提炼学法
学生熟读后,让学生先自己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教师引导点拨。要想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诗句里字词的意思就应理解,把字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引导大家共同总结理解古诗句意的方法。即:具体的方法有三:1.借助注释;2.查阅字典、词典;3.联系整首诗语言环境。这样做让学生真正地自己动脑,避免了老师泛泛地讲,学生填鸭地听,让学生在自主理解地基础上,真正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首诗本来意思浅显易懂,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哲理感悟、联系生活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自主完成即可读懂诗句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借助他们之前学过的'一篇精读课文《画杨桃》片段回放,让他们再次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教育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借此契机,我出示了作者描绘的不同角度的庐山画面,学生自然就理解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姿态各异,进而明白了,看不到庐山全貌的真正原因。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概括起来,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那八个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顺势过渡到生活实际,并设计了一个简单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又分层次的提了几个问题:通过学习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谈得恰当好处,让我眼前一亮。?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谈收获的同时,真的深入了生活实际,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感情诵读、孕育美感
教学古诗重在诵读和积累 ,熟读成诵是理解、欣赏、内化的最好手段。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如小组读、自由读、接力读、比赛读、表演读,读出诗句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从而增强语感,达到积累语言、积累形象、怡情悦性之目的。与此同时,借助诵读真正的了解、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透过朗读,感受古诗带给我们的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 相信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祖国古代文化的优美并爱上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当然,再完美的课堂中也还是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哲理诗句的内容未能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由古诗《题西林壁》教学引发的思考】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古诗10-13
古诗题西林壁07-28
题西林壁古诗教学反思05-24
题西林壁古诗教学设计05-24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反思05-24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05-24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0-23
古诗《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12-26
古诗《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05-24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模板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