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1
《滕王阁序》是一篇韵律十分足的文章,这篇文章向来以文采出众所著称,从而使得他流传至今,还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篇文章总共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却酣畅淋漓地描写了所见的景物,以及所思所感,让我们在佩服作者广阔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被他精妙的语言所折服,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及强大的文章驾驭能力。
此篇文章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韵律特别押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形式上也非常符合骈文的写作格式,所以让她一直以来都是骈文的经典之作,从来被模仿,没有被超越。
关于此篇文章它里面有很多生僻的字,通过了解这些字词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整段话,背后的意义,因为这些字词经过千百年的变换已经发生的改变,无法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它,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古文的词典才能够有所收获,而通过这种检索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事也能一探古时候人们宴会的场景。
滕王阁序读后感2
《滕王阁序》是初唐才子王勃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代表作。说起王勃,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比喻他,不算过分。出身书香世家,七岁即善作文,人称“神童”;九岁读《汉书》,就能指出注文中的错误;十四岁中举人。当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王勃字子安)。其中的这《滕王阁序》堪称千古名篇。
《序》不是说写就能写的。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缘于他自身的文学造诣就很高,更重要一点因为他是“书圣”。所以当时汇集兰亭的名流:谢安(指挥过淝水之战,文武双全外加围棋高手),孙绰(文学家),支遁(佛学家)等都推崇他来作序(不光留下美文,还可留下墨宝)。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在贞观十三年受封滕王后所建,非比寻常。与会名流姘集。要知道“初唐四杰”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让王勃作序,他的才华可见一斑。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是篇命题作文,而且容不得多加考虑,要即席迅速完成(写序只是个开头,按照当时文人一惯的玩法,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写诗呢)。说实在的,滕王阁,这样的命题不乏空洞,不象议论时要或抒发情怀等可以有一定的深度。作者却从描绘滕王阁周围景物及宴会的豪华场面着手,通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句的承前启后,由景生情,在后半篇巧妙的熔入了自己的羁旅之情和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叹,使通篇顿显立意深刻。真不愧为大家手笔!
说来惭愧,我开始看《滕王阁序》时,只觉得满眼的生字。因为特钟情于其词藻的华美,硬是边看注解边翻《辞海》把它看完。同时被作者那清新的格调和开阔的意境所深深地感动。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且不论其构思的巧妙和对仗的工整,光那恢宏的气势,就让人心为之夺,仿佛只身画中。通篇值得玩味的句子可谓俯首皆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看似朴实无华,却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氛围展露无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述说着渔人的怡然自得,道不尽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传说衡阳有回雁峰,雁到此不过,到了春天再北归)。“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意思是说‘清爽幽美的箫声响起来,清风因此而生;轻柔舒缓的歌声绵绵不尽,白云为它住留’,那融融的闲情逸趣,让人恍若身临桃园仙境。“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读起来字字掷地有声,展露着作者的傲骨,抒发着作者的抱负。“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字字句句,美不胜收。而且其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渔舟唱晚”“物换星移”等说得上是脍炙人口,被后人广为引用。
诚然,文章过于华艳就不免媚俗。对王勃的这一美中不足后世的评论可谓中肯。就象书法等艺术有“藏拙”“守拙”之类的说法。可要知道作者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相对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学究来说可要年轻多了,套用现在时兴的话讲:“都是太阳惹的祸,不是年轻铸的错”。不过话说回来,以上这些可不是吾辈俗人所想理会的。君不见:有多少女性喜欢琼瑶的作品,有多少男生爱看武侠?要的就是这股俗劲儿!
古人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肆流”的感叹。撇开“华艳”不讲,王勃能在宴会上即兴写出这样的佳作,让人不由体悟到什么叫厚积薄发,什么叫才华横溢。
滕王阁序读后感3
—— 题记 当老师指着屏幕中那座宏伟的建筑说它就是滕王阁的时候,我已然朦胧了双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们所说,冰冷彻骨,你的灵魂是否如我所愿,安然无恙?
我很庆幸生在你的故乡,并州。虽不在龙门,却也与你同饮一湾河水,共登一脉太行。我始终相信,这区区一千三百年定不会抹杀你的一切。不知我脚下的土地,你是否来过,如果来过,它顶会存有你的一丝气息,哪怕只一粒微尘也好,便足以让我爱上这片土地。
只是,何日君再来,共闻落花香......
二十六岁,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样一个气宇轩昂的年纪。子安,那海水也不愿见你容颜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个意外,不相信你如书中所说,"不幸落水惊悸而死",只因不愿去想你痛苦挣扎的模样。我宁愿相信你以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面容沉静地沉入水底。那个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锋利的剑,死,或许是你不背叛灵魂的最好方式。那样,你遍永远都是心中的自己,那个无拘无束,桀傲不驯的王子安。 关于唐朝,从此后便只有一个王子安,什么帝王将相,或是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一抹残云,脚下一方土地......
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你留给世人最后一丝记忆。那日的学士将军,满座宾朋,也都随往事风干了吧,连那都督"阎公"也成了有姓无名的某某某,没有人记得,也毋须再记得。惟有你,连同你笔下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阁以不是你当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伟岸精美,终究没有你曾经来过啊。我更愿找一处当年的断壁残垣,坐在那里静静观望,你笔下的江水如何映着云影悠游流过,那些群山如何披着绿色顺势延伸。
四月的南海,以足够温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灵般的阳光能否穿越那层深蓝的海幕,为你送去人间的问候。我从未到过南海,但我现在知道了,即使我一个人乘船飘荡在这单调的幽蓝之上,也是不会孤单的吧!这水下的某一处,某一缕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后,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里,任海龟鱼儿匆匆游过,任海水瓢摇了你的长发。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
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那南海之水啊,从此别再咆哮了吧,别再打扰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灵魂,我愿用所有的笑容,换他一世的安宁。
滕王阁序读后感4
《古文观止》不过二百余篇,但却洋洋洒洒记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尤其是《滕王阁序》。南昌人对滕王阁是老少皆知,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情景却不一定知晓。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王勃接下来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间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王勃的才华横溢可见一斑。《滕王阁序》的用词十分简洁,精炼传神。通观全文,俯拾皆是。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得明明白白。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得一清二楚
《滕王阁序》的造语佳句迭出,异彩纷呈。妇孺皆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不待言,此为写景之极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此等妙笔,贯穿全文。
《滕王阁序》用典繁多巧妙,含蓄有味。全文用典多达二十多处,均是信手拈来,贴切恰当。而且运用灵活。有时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先有滕王阁,然后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了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王勃,才会有这被称为千古雄文的滕王阁序;就是因为有了这神来之笔的滕王阁序,才使得滕王阁成为光辉四射、照耀千秋的千古名楼。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对滕王阁趋之若鹜,极尽讴颂,并且以一留名姓为莫大幸事。
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中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
当身临波澜起伏的赣江畔,仰望雄伟壮阔的滕王阁,不由心生感叹。读书读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奋,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坚强,得失寸心知。
滕王阁序读后感5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仅仅是序,初次读完便有了如临仙境的感觉,字字珠玑,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阁,见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阁的壮阔,亦感悟了人生的壮阔!
王勃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舍难分的心情,忧愁悲苦,所以对于王勃,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读了《滕王阁序》才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径洪州,恰逢九九重阳,大宴滕王阁,王勃应邀赴宴,在滕王阁的即兴之作。
前文写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实读滕王阁,读出的不该仅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应该挖掘出文章深处以及在当时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灵”,仅仅四字,便道出了对圣地贤主、嘉宾、晚宴的称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话,就把寒潭、烟光、暮山全部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秋光图,仿佛身临其境。
“闾阎扑地”“桂殿兰宫”“鹤汀凫渚”这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工笔画,是在一次画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画家么顺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自我感觉这应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亦远亦近。
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
王博文章的亮点,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将自己比作屈原贾谊,表“圣主”“明时”的不满。
后来他还提到了冯唐和李广。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逃避海曲的梁鸿,但最终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表达自己仍抱积极精神,希望有所作为。
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引来许多文人的共鸣。韩愈曾提过“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
最后来说说《滕王阁序》的文体,属骈体文,但骈体文却在王勃的笔下有了新的创新,他以骈体文的基础又对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自然流露,迸发出真实心声,字句绚丽!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平的季节。
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滕王阁序读后感6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
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成人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读后感7
在唐王朝渐趋强盛的高宗年间,从山西绛州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小神童——被誉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他才华早露、文章宏逸,非常流所能及。十四岁时就被授予官职。可他终因才华横溢遭妒忌,在遭受两次打击后,仕途终结。
读王勃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滕王阁序》,心灵为之深深触动。王勃是在去看望因他而被贬的父亲的路途中,心中怀着两次被打击的阴影下所做此文。然而,他在《滕王阁序》中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壮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忧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他以推陈出新的风格和华丽的辞藻,匠心独运,生动的展示了滕王阁壮美秀丽的景色,描写了群宴唱和的欢乐场景,以及由景至情的抒发了他身处异乡怀才不遇的伤感、和久积于胸的块垒,“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和“无路请缨”的无奈。
读古诗,觉得很多诗人皆因怀才不遇而借诗言志;或是无力回天愤世嫉俗以诗抒怀。但从《滕王阁序》中,透过诗人华丽而凝重的文采和自然奔放的气势,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精美华丽的辞藻表象下,舞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和一腔对报国建功有着极度渴望的炽热情怀!
每每读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便仿佛置身于高耸秀丽的滕王阁上极目远望:孤鹜舞落霞,水光连浩天的壮美景象犹如一幅精美鲜活的画卷映入眼帘。
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远远望去,江水和天空连成一片。绚丽的、多重的落霞和单一的清淡的孤鹜,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浩淼的秋水,和辽阔的长天,一望无际浑然一体。你能不觉得——那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让人瞬间在心灵上充满了蓦然的感动、在视觉上获得了华丽的享受吗?由此也感悟到诗人那种“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志向”的乐观襟怀!
无奈,天妒英才,王勃在创作此文后不久,省亲途中不幸魂归大海。《滕王阁序》以及那句让世人耳熟能详传颂至今、当垂不朽的绝句,成为了千古绝唱!
滕王阁序读后感8
泱泱华夏诗史,“初唐四杰”妇孺皆知,其中造诣最高的恐怕非王勃莫属。明陆时雍在《诗境总编》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这句话不仅高度概括出了四杰各自所的诗风,更肯定了王勃的地位与成就。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文,才学俱富,诗歌和骈文的创作均有建树。但相较而言,他的骈文功底更为深厚,他创作的骈文更胜一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珍视友情的真情男儿;“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让人们读起来就不禁感叹历史沧海桑田的巨变;一篇《滕王阁序》更是让无数后人“望而却步”,感叹它“可望而不可即”。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命运好像和子安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哭笑不得”。才华横溢并没有让他得意官场,相反,带给他的是接踵而至的祸难。因作檄周王鸡而被逐出朝廷,子安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便渐渐偏离了仕途,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虽是无意,作诗尽兴,但却被高宗品读出了挑动诸侯战乱的味儿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祸不单行,子安又因擅杀官奴险些丢掉性命,幸逢皇帝改号,才赦免了他。
在遭遇了两次打击之后,子安便与仕途彻底地远离了。
之后,子安就悄然地离开了朝廷,从平步青云转眼间成为一无所有。任何人被这迎头一击都会头晕目眩,不知方向。但子安似乎有着异常迅猛的反应力,他很快就从这“当头一棒”中凊醒了过来。身处逆境的子安开始透视自己,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在流放的两年日子里,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恃才傲物、玩世不恭才是导致这一切祸难发生的根本原因。他开始明白:一个人即便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但只要他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就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做人应该低调,应该谦虚,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欣然接受。《滕王阁序》中所表现的谦谨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这就是子安最终确立的人生目标,明确而又唯一的目标。与那些没有目标或是心怀多个理想的人,未过而立之年的子安似乎比他们更早熟一些。因为他已经参透了理想的真谛,懂得了在人生中审视自我,在审视中感悟人生。人生应该承载理想,生命应该赋予意义。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逆境中葆有勇气和信心,无所畏惧地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正如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逆境磨练一个人的同时往往也造就了一个人。大彻大悟后的子安发出了深藏在内心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怀才不遇的王勃虽然有有志难伸的愤慨,却无自暴自弃的颓放,他的矢志不渝诠释着一颗心的顽强与坚毅。人生无常,盛衰有时,但只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不断勖勉自己,就会一步步朝着目标攀登,不在人世的流沙中沉沦。
人生的失意让子安看到朝廷官员的欲壑难填、尔虞我诈,同时也让他更深一层次的明白,一个人只要保持着内心的明净,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准则,即便是“酌贪泉”也会“觉爽”,即便是“酌贪泉”也只会衬托一颗心的真纯。白岩松曾写过一本书,书名《痛并快乐着》。初读此题,定会觉得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其实不然。这句话与子安的“处涸辙以犹欢”简直是异曲同工。“并”字的运用,增添了这句话的分量,提升了这句话的境界。可以说,“并”字才是这句话的灵魂。它表现了白岩松对于困难的独到的认识,展现了他幽默的性格,更体现了他处世的一种豁达的态度。许多人极力推崇这句话,视其为经典,可是又有几个人知晓,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早已有人说过这句话了。更确切的说,人们应该记住的是子安,而不是白岩松。
一颗心的明净让我折服,令我钦佩。可惜啊,子安在去交趾看望父亲的路上溺水而亡,年仅二十八。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躁动的时代,我们行走于世,会越来越感到步履艰难,但只要心如明镜台,就会轻松、坦然地走完我们的一生。
滕王阁序读后感9
是夜,独坐于笼中,一盏青灯,半手残卷,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假马拉鬼了半天,也没见一只从天而将,衣袂飘飘的白狐,都是骗子,哪里来的什么白狐,算了,我也不是什么书生,遇不来也罢。
没来由的瞌睡,怎么这么困呢,想想白天也没干嘛啊,砸路灯,抢银行,打飞机,抢登钓鱼山,这些也都不是我干的啊。不过在这里还是要向那几个妄图登陆钓鱼山宣誓主权的英雄们致敬,你们的爱国热血激励了我们的什么什么,尽管已经麻木与主权是为谁而宣,但你们仍旧是英雄。我党呢已经见怪不怪了,按兵不动,坚持敌不动,我不动;敌动了,我抗议的一贯作风,只要不侵犯我党利益一切好说。一不小心又扯远了。
还是来说说解困,音乐已经不行了,听的都想吐了,就在灵魂即将出窍之际,又看到了这篇奇文,拿来一读,不得了啊,暑气顿消,困意全无啊,顿时神清气爽,夜不能寐啊。
正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一序,名不虚传啊!揽汉唐人文成一序,绝江山美景于片言。
此序一出,有没有滕王阁都无所谓了,什么文以阁名,阁以文传才是真,这滕王阁本一歌舞之地,现在矗在南昌那的意义也就是为南昌市人民的政府挣点钱罢了,要说慕名前去看下我看十有八九,说绝对点肯定会失望的,就像你看新闻联播,跟现实完全不搭界(其实看新闻联播也就节目开始主持人报个日期是靠谱的),这读滕王阁序也是一样啊,里面描写的景色跟现实估计也不好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如这般景色你就是请个高手来也PS不出此等画面,这般意境。况且每个人读出的景色画面也都不一样,完全是精神的享受了。说直白点是在意淫了。
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就着拼音注释读了三遍,人一下子就机灵了,不困了,真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困,首推此序啊。
滕王阁序读后感10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平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
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滕王阁序读后感】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读后感12-31
《滕王阁序》读后感06-14
滕王阁序读后感08-30
王勃-滕王阁序05-26
《滕王阁序》有感10-15
滕王阁序故事08-30
《滕王阁序》教学02-12
谈谈滕王阁序02-26
滕王阁序译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