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三美问题

时间:2022-06-19 00:38:28 滕王阁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三美问题

  导语:《滕王阁序》就是在远赴交趾途中所作,当后人在千百年后看到历史展现给大家的王勃一生概貌,发现这篇文章也可以看作是王勃短暂生命最后迸发的激情与热量。

《滕王阁序》三美问题

  《滕王阁序》三美问题

  《滕王阁序》(以下简称《滕》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欢宴上即席写下的一篇著名骈文,他借对滕王阁的壮丽和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历来被人称道。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下,教师很少对该文进行深层美育意蕴上的研究。如今,面对大纲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要求和对创造性人才的强烈召唤,情感教育显示出了它锐不可挡的强劲势头。

  情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的完美的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自然,作为情感载体的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这一神圣的使命。本文结合《滕》文的具体内容,对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一、自然美调节人的情绪

  大自然以其丰富的外形,为人们展示了广阔的审美空间。无论是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它们都能以感性形态直接激起人们的美感。我们知道,人的心绪常会被一些不尽人意的世事扰得很坏。作为文中的主人公——王勃一生命途多舛,多次被贬官,其时他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了,但他在大自然的佳山秀水面前,完全放下了世事的纷争,信手把笔地对自然美景进行“随意乱涂”,你看他先是在山路上的远眺近睹,然后是“披绣闼”后的俯视,最后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把山川美景推向极至,于动静中再现了诗人此时愉悦、恬淡的心境。在这里,诗人借自然之美,疏散了心中郁积的愤懑和不快,很显然,自然美在其中起了调节人情绪的作用。难怪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能写出《永州八记》这样不朽的篇章。由此看来,教师在教这类课文时,要把自己平时积累的自然审美知识与文中渗透的情致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地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心情。

  二、人之美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人之美是人的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体,它附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在《滕》文中,我们能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窥见作者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顿生的孤独感,但他没有因为自己身处逆境而独善其身,反而是在偏远之地“望长安”“目吴会”,希有朝一日能得到皇帝的召见,有请缨立功的机会。读到这里,一个爱国忧民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了。自然,学生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文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隅非晚”的矢志不渝思想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利用类似的例子,积极引导学生借关注人物的外在美来帮助理解人的内在美,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三、形式美能激起人强烈的求知欲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滕》文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在全篇的形式上下了一番功夫。看,通篇除“嗟夫”“所赖”“勃”“呜呼”“云尔”九字以外,其余多为四、六偶句,间或使用三字句或六字句,使全文句式整中见散,摇曳多姿。同时,作者还特别注意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这样的形式组合和艺术处理,读来铿锵起伏,如诵律诗,这自然而然地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我们通过对《滕》文中的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的论述,旨在希望教育同仁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美育环境,使审美由一种摆设转化为培养新人的有效手段。

  作品影响/《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滕王阁序》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也。

  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诗词赏析/《滕王阁序》

  初读《滕王阁序》者,多会被其飞扬恣肆的辞采所折服.作为骈文典范,王勃此文气势恢弘自然,意境开阔,辞采更是绚丽工整而少堆砌矫饰。而《唐摭言》等诸史籍对王勃写序时当场立就,年龄幼小等种种渲染,更在此文背景上腾云起雾,让人读文章时不免多了一份唏嘘之慨。勃文多佳句,字里行间才情洒落,其中“落霞,秋水”句,更是博得千古喝彩声。

  然而细品此文,则觉浮华背后,凄凉难掩。细按历代骈文宏于此篇者数矣。信然勃文辞藻华丽,但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落霞”二句,也不过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因此可见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勃文好处,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

  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关于他人生的这一错落,新旧唐书有一段相差无多的记载。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两个重要信息,一为勃年未及冠就已经名动朝野,并且被朝廷授予官职,可谓少年得志;二为王勃的人生转折在为沛王门客时因一篇戏噱之文而起,而此时王勃依然年轻,可谓少年失意。少年得志与转瞬失意,这过于巨大的命运张力对一颗年轻的心灵来说过于残酷了,果然他之后未能走出阴影,杀官奴,远走交趾省亲,一个天才的生命迅速耗尽能量,在惨淡的近乎荒谬的落水悲剧中收场。

【《滕王阁序》三美问题】相关文章:

王勃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12-09

王勃与《滕王阁序》11-03

王勃滕王阁序06-15

《滕王阁序》有感06-08

滕王阁序的说课稿06-28

滕王阁序故事05-08

滕王阁序说课稿07-18

《滕王阁序》说课稿07-20

《滕王阁序》教案06-22

滕王阁序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