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渊明

时间:2024-09-28 13:34:38 晓丽 陶渊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渊明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渊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汉族。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境界,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陶渊明的晚年,贫病交加,于南朝宋元嘉四年十一月与世长辞。亲友们用检朴的仪式安葬了他,认为他具有“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已之操”,并为他立谥号“靖节徵士”。著作有《闲情赋》、《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咏荆轲》、《有会而作》、《挽歌诗三首》、《感士不遇赋》、《自祭文》等。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大辞赋家和大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人物事略】

  1.年少有志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拒绝了。

  分析:不畏权势,不同流合污,一直是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适用话题:志向、舍与得、追求

  2.陶渊明择友

  陶渊明结识的朋友不分贵贱,但人格卑下的人是他所不齿的。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见他,这时,陶渊明正好已偃卧床上饿了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古如此?”陶渊明回答道:“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临去时馈以梁肉,陶渊明一手把它挥落地下。当时东晋政治混乱,且文帝废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道济竟云文明之世,以乱為治,其人格可知,渊明因此对他赠送的东西挥而去之。

  分析:真正的朋友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志同道合的。没有共同的喜好,没有相同的品性,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同时,从一个人的择友标准可看出其做人的个性和品位。

  适用话题:选择、人格、标准

  3.交往

  江州刺史王弘想认识陶渊明,陶渊明却认为没有和他结识的必要。王弘于是求救于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遇之。庞氏探知陶渊明要去庐山,便准备酒食,在半途的地方等待他。庞氏见陶渊明果然来了,便请他下奕共饮,陶渊明欣然就饮。不久,王弘伺机而至,陶渊明正喝得酒酣耳热,也就对王弘不加婉拒了,王弘始得结织陶渊明。

  分析:朋友交往需要时机,也需要共同我爱好,王弘正是利用这一点,才能与陶渊明相交,可见,在与人交往中,策略、时机的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

  适用话题:交往、策略、时机

  4.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宋书》本传说他“ 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当时,他要从小官做起,小心翼翼,察言观色,还要奴颜婢膝,一步步攀上高位,隐渊明受不了这份委屈与折磨,也没有这份耐心。闲居的第二年,即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一篇在他的诗文中别具一格的言情之作——《闲情赋》。

  分析:“无心插柳柳成荫。”陶渊明在仕途上虽然失意,但在作文方面却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可谓有所得,有所失。

  适用话题:文人气节、得与失、闲情

  5.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天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家里人口增多,经济十分拮据,亲朋好友都劝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当时正值战乱,他不想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于是就在彭泽县任了一个小职。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经去职。后来,他写《归去来兮辞》这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这就可以看出,陶渊明宁可饿肚子,也不原违心地适迎上司而混迹官场。

  分析: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典范。

  适用话题:气节、美德、自尊、坦诚

  6.居丧躬耕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三十八岁的陶渊明居丧在家。这期间,陶渊明作有《和郭主簿二首》,反映了他二度辞官归来的生活与心境。表现其闲适生活的美满和愉快,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冷漠与厌弃之情。

  元兴二年(403年)春,年近不惑的陶渊明开始亲自参加耕种。躬耕的体验可由《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得窥。其一云:“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自有人,春光岂自免?”由此几句可以看出,亲自耕种是由于家中贫困,贮谷已尽,再不身体力行就要饿肚子了。但清高的诗人还要以古代贤者隐居躬耕的事迹来自我安慰与美化,雅兴一点不减。

  分析:借用一句俗语:物质的贫困影响不了对精神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中,陶渊明是一位精神追求的典范。

  适用话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清高、心境、失意与诗意。

  7.三仕刘裕

  陶渊明在穷途末路之时,还是三度出仕,投身刘裕幕下。刘裕虽然不如三国时的刘备那么有名,但从他后来建立刘宋王朝的业绩看,也不愧为乱世之雄。只是刘备代表汉家正统,而刘裕则是篡国奸雄,所以史家对他没有好评。但是,东晋并不是汉末群雄并起、三分天下的局面,刘裕也不是刘备那样的求才若渴、礼贤下士,陶渊明更不是诸葛亮那样大势了然、运筹帷幄的政治家,而只是一介文人。镇军参军本非要职,不过一个小小幕僚,有似杂役。所以,对于正雄心勃勃,忙于征战的刘裕来说,他是不可能真正重用陶渊明的。所以陶渊明入幕不久,就对刘裕仕途失望了。

  分析:在陶渊明三番五次的从政失败及居丧躬耕后,选择了重走仕途之路,可见他心里仍然燃着“大丈夫扬名立万”的火焰。但可悲的是,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适用话题:挫折、理想与现实、苦闷

  8.归园田居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已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这组诗历来被视为开了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先河。其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鲁思故渊。”诗人认识到自己的性格、气质不适于做官,他的生命只属于山水田园。十三年的仕途奔波如今看来就是“误落尘网”中了。

  分析:陶渊明在仕途上虽然失意,但却在山水田园间得到了安慰。自陶渊明后,归隐似乎便成为大多数文人墨客对仕途失望后,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换个角度说,这也是文人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

  适用话题:失意、诗意地生活、逃避、网、表率、清醒

  9.天灾人祸自悠然

  接连不断的人祸还没结束,天灾又飞降陶渊明一家。这年夏天,在他笔下那么安宁静谧又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的住宅,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诗人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虽然他努力以君子固穷的气节来安慰、鼓励自己,可严酷的现实仍然让他心中难以平静。他多么希望自己是出生在衣食无忧的时代啊。在传说中那个远古社会里,道不拾遗精食多得吃不尽,余粮就放在地头。然而,衣食无忧作为他最简单的心愿竟离他那么遥远。

  分析:至痛无言,至忧不语,写诗作文往往在痛定忧平之后。诗人诗文中虽然很少展现过强烈的失落与忧愤,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他诗文表面的平淡,还应看到他心中生而灭、灭而生的烈火。

  适用话题:灾难、渴望、表面与实质、矛盾

  10.酒中隐士

  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分析:“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自古以来,许多诗人就与酒相知,酒常常成为了他们寄寓情感的载体。从一些“饮酒诗”中,可以体会他们当时或忧或怒或喜或悲的心情。

  适用话题:文人与酒、寄托、爱好

  11.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所以家里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陶渊明的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植物名称,也是菊花。相传有一年,他的亲友听说他无聊,就三三两两来看他。后来相因成习,每逢秋菊盛开,亲朋好友就到陶渊明家中作客赏菊,他就做点心、烧菊茶款待众人。等亲友要离去时,又采菊相送,忙得不亦乐乎,往往让他不能到田里耕作。因此他很希望菊花在某一天全开,客人在同一天全来;于是便对着菊园祝祷说:“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说也神奇,那年的九月九日,各色的菊花果真一同盛开,客人们也都在那天一起来了。众人赏花饮酒、尝饼作诗,都夸菊花有真情,不负陶公心,相约年年重阳都来赏菊,就形成了后来国人重阳赏菊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喜开菊花宴,醉饮菊花酒,既与陶渊明神交,又可祛病延年;从此重阳节又多了一个“菊花节”的别称。

  分析: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的品格高洁、质朴而又从容,具有心底无私的坦荡和不畏艰苦的韧性。以菊花喻人,既有入仕的超然,又有出世的积极。陶渊明如此爱菊,想必是以菊自比,欣赏菊花的品格。

  适用话题:菊、格调、情操

  12.陶渊明与桃花源

  提起“桃花源”,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是他,写下那篇脍炙人口的佳文,使桃花源成了“把古今游人忙煞”的游览胜地。《桃花源记》,倾注了诗人毕生的辛酸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的成篇,与诗人的品德、气质、经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探访武陵渔人的经历为线索,有着曲折故事情节的散文。桃花源在诗人笔下,是一个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也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

  分析:《桃花源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正是作者对战乱不止、政治错聩、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反抗,表达了诗人的社会现想。“桃花源”成了一切美好理想状态的代名词。

  适用话题:现实与理想、愿景

  13.易代悲歌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陶渊明五十六岁。六月,刘裕代晋称帝,改元永初。晋恭帝被废为零陵王,东晋灭亡。值此朝代更替之际,诗人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作为曾经入仕东晋的旧吏,他有失君亡国的悲哀和屈辱,无论东晋王朝多么令他失望,他毕竟曾经是他的一员。而且,新朝还会给芸芸众生带来什么样的祸患,还会给他这么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带来什么样的烦扰,也是难以预料的。再者,作为一个垂垂老矣的贫士,晚景凄凉,前途黯淡,行将就木,一切都成为云烟,改朝换代所触发的,更是自身一生失意、潦倒不堪的慨叹。

  分析:处于前途和末路之间,陶渊明表现出对未来的茫然,加之岁月不饶人,年迈的他满眼尽是凄清之色。

  适用话题:境遇、前途与末路、岁月

  14.金刚怒目

  刘裕称帝后,由于按捺不住愤怒的心情,相继作了《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诸诗,托古述怀。他还在《述酒》《蜡日》二诗中,用隐晦的词意,影射刘裕的暴政。而在这些诗作中,《咏荆轲》更是一改诗人平淡的风格,完全变成了一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分析:在世人的眼中,陶渊明一贯给人隐逸、平淡自然、自得其乐的形象。但我们只能说这是陶渊明最突出的个性,而在面对暴政和强权时,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适用话题:典型、全面、环境

  15.死如之何

  诗人最后的岁月,是在贫病交加中度过的。仍然好酒,但有时到了断炊挨饿的地步,酒更是喝不上了。他的朋友有时送钱周济他,当地长官慕其名而怜其处境,偶尔也接济一下他。

  在饥饿贫困中,诗人的身体愈来愈差了。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暝目,亲友们依照他的遗愿,以“省讣却赠,轻哀薄敛”的俭朴仪式安葬了他,并遍询他的生前好友,给他谥号为“靖节徵士”。

  分析:“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诗人把这样深切的悲哀化为艺术献给了后人。诗人吟诗如杜鹃泣血,当后人的心灵感受到了诗人恬然表面下的大悲大喜、大惊大忧以及深深的遗的嗟叹时,诗人的精神生命才得以通过诗的意境在后世延伸。

  适用话题:生与死、传递、俭朴

  【名家点评】

  1、(唐)王绩: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2、(唐)白居易: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

  3、(北宋)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北宋)王安石: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5、(南宋)辛弃疾: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6、(明)朱熹: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之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7、(清)沈德潜: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

  8、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9、鲁迅: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材料加工】

  “陶渊明”在高考中的“百变”运用

  话题1、心灵的选择

  【运用示例】

  我以为,所有的选择必然有其客观的背景,有其现实的因素。没有一种选择,会完全单凭主观意愿,而不顾客观条件地做出。如果确实有仅凭内心意愿的选择,那也只能是不明智的选择。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坐看行云轻起,眼逐桃花流水;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这“隐”的背后便隐伏着一份巨大的酸涩?无奈。他的“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可是,它真的是一种心灵的选择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与“达”的境遇,才是左右陶渊明选择的真正因素。

  官场上既然难展飞鸿之志,那么就选择远离尘世喧嚣,专心种几枝菊花,随意赏一片山月吧!陶渊明隐士风范是在失败的土壤中植种,在无奈的荆棘中开辟。其实陶渊明静坐草庐,手挥无弦,这一切建立的基础是一条为官之路的断绝。假若这条路微光时显,前途隐约光明,那么蒲团上构筑桃源盛景的陶先生是否还会安然静坐呢?

  话题2、位置和价值

  【运用示例】

  价值并不取决于地位的高低。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永恒的价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在长满菊花的篱笆下饮酒,悠然远眺云雾之间的南山,感受时间清泉的汩汩流淌,开启了中国古典田园诗的先河。若是身在官场,又怎能有如此纤尘不染的高洁?那些沉湎于声色犬马的贪官,在酒足饭饱之后,也许会讥笑陶渊明的傻与不识时务,但是今天,我们谁能一口说出那个时代宰相的名字?而“陶渊明”三个字,已伴随他留下的文字瑰宝深深地植根于后人心中,成为永恒的价值。位卑的陶渊明,沿着清贫乐道、恬淡清高的人生取向,抵达了?生价值的峰顶。

  话题3、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运用示例】读书入仕历来为古之文人一生的追求,陶渊明也不例外。他也曾十年寒窗,进德修业,入乎官场之中。正基于他的“入”,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于是他又选择了“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也正是开一代诗风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真实写照。若无“入”,陶渊明又何来恬淡的心境;若无“出”,又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细细回味,陶渊明恰似一条虹,该入则入,该出则出,他摒弃了外在的浮华,坚守了自身的高洁。

  “陶渊明”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

  话题4、平淡和快乐

  【运用示例】喜欢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与世无争,那份从容淡定,可现实总是和理想有距离,在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种淡然,总是不易。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不如意的事。但只要拥有一份平淡的心情,知足常乐,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平淡的生活和工作,自有一份恬适的快乐。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的脑子如果让世俗的东西占据太多的空间,那么诗意、浪漫便荡然无存。我不想做那样世俗的人,我对名利从来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快乐就好。我梦想在陶渊明的田园里漫步,和陶渊明一起,在黄昏时分,去看桃花源的落日。

  话题5、情怀

  【运用示例】

  世人记住了陶渊明,记住了陶渊明的菊花。纵然他的生活清贫,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曾是多少人毕生的追求?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背影在千百年士人的心目中凝成永恒的风景。

  历史是不会遗忘的,可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悠然恬适的幸福究竟来自哪里。人们像沙滩上的孩子在灰色的云朵下,建造没有灵魂的城市,将自?对幸福的憧憬放在这沙的城市里,拒绝看到时光的潮水,正慢慢漫过这无垠的黄沙。

  没有精神的物质是冰冷的无机质,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它带不来幸福,带不来高质量的生活。

  话题6、平淡

  【运用示例】

  平淡不是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淡不是人生兴味的淡漠,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事外的冷淡。平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小憩,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回味;平淡是种子萌芽前的孕育,是山花盛开前的含蓄;平淡是告别无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终止了浅薄的轻狂之后的沉思。

  平淡就是生活。

  话题7、孤独

  【运用示例】只有与世浮沉的人总在享受热闹;一切远离世俗的人,必然都有某种程度的孤独。然而,孤独的人并不总是悲伤的。孤独有时是无法比拟的诗意,是难以超越的高洁。当陶渊明经历了官场的黑暗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当他一个人在南山种豆在清冷的月色下荷锄而归时,当他一边赏玩自己采来的菊花一边饮酒赋诗时,他是孤独的,却也是美丽的,那是一种独特的风景!

  话题8、平凡

  【运用示例】平凡,不是平庸。陶渊明将恬淡平凡的生活酿成淡淡的酒,人们细细品尝,陶醉其中;沈从文将平凡的故事铺写纸上,人们为之悲,为之乐,回味无穷。可见,平凡是水,无味乃真味也,无色乃本色也。平凡,乃是绚烂之极致也。

  话题9、艺术人生

  【运用示例】

  洒脱真率的陶渊明,在“仕”与“隐”的选择中终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他为后世崇尚自由的文人雅士筑起了一个精神的家园。我向往陶渊明的清高耿介,恬淡人生。辞彭泽令对他而言,犹如清水划痕,了无印迹。本就“少无适俗韵”的陶渊明,终究“羁鸟恋旧林”,开荒于南野之际,守拙于田亩之间。他在骨子里已与天地万物化而为一。在多少种或玄或佛的艺术化境界中,陶渊明乐不知返,也让他之后千秋万世那些向往艺术人生的人们乐不知返。

  话题10、理解

  【运用示例】那些隐士,真的是因消极才变得洒脱吗?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不懂陶渊明的恬淡,不明白李叔同的离尘,也许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懂,不理解,可是,我们千万别因为自己的不理解而认定他们是在逃避,因为我们不知道当一个人看穿世事之后他的心境会是什么样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追名逐利之徒容易理解吗?想起了那句歌词:“荒唐的是你,看不懂却说我可怜……”

  话题11、古典的美

  【运用示例】像陶渊明笔下的菊花那样,晶莹而典雅,恬淡而素净,谦卑而矜持,每一片透明的温暖,都足以感动都市中每一个步履匆匆的过客。在现实的盐碱地上,你像一棵执著于生长的树,用真诚、善良、勇敢发芽,开花。这个时代开始拒绝经典,但我相信,当我垂垂老矣的时候,我依然会记得,陶渊明那一瓣菊花,曾经在我心灵深处,优雅地开放过。

  话题12、心灵的家园(1)

  【运用示例】

  曾几何时,我对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恬淡悠然心驰神往。我想象,那美丽的桃花源一定是阳光四照,纯香八溢?醉人醺醺,欢乐融融;顽皮孩童穿梭其间,撒野追逐,大人们则悠悠对弈,小口品酒;菊花艳放时节,有风声鸟声溪水声做伴……美得令人发呆。然而举目四望,周围青灰色的居民楼,楼底下冷冰冰的铁栏杆,还能从楼缝中间看到的,便是那一只只日夜不息黑气冲天的烟囱了……

  这里是我的住所,但不是我的家园。

  话题12、平淡和快乐

  喜欢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与世无争,那份从容淡定,可现实总是和理想有距离,在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种淡然总是不易。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悦和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拥有一份平淡的心情,知足常乐,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平淡的生活和工作中,自有一份恬适的快乐。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的脑子如果让世俗的东西占据太多的空间,诗意、浪漫将荡然无存。我不想做那样世俗的人,我对名利从来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快乐就好。我梦想在陶渊明的田园里漫步,和陶渊明一起,在黄昏时分,去看桃花源的落日。

  话题13、生活(人生)的辩证法

  【运用示例】

  即使是最负盛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一贯恬淡清静,他也有刚猛坚持的一面。他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不光人类是这样,世界万物皆如此。正所谓“生活充满着辩证法”。

  一味恬退隐忍、与世无争,与一味执著功名、急躁冒进一样,都不是中庸之道,都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话题14、平常心与敏感心

  【运用示例】保持一?平常心,不要因过敏而难以把持;保持心灵的敏感,不要让心灵麻木。平常心和敏感心,一样也不能少。我回到千年前的东晋,拜访五柳先生。他身背素琴,采菊东篱;他“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告诉我,官场的尔虞我诈,欺上瞒下令他不堪忍受,但他学会以平常心对待,不与之计较;而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却积极地保持着敏感的内心,会因“木欣欣以向荣”而喜,会因“泉涓涓而始流”而乐。

  话题15、简单与复杂(诸葛亮、陶渊明并用)

  【运用示例】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唱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快慰。他从谲诈的官场走向隐居的归程,以身的解脱求得心的自由。看似摆脱了复杂回归了简单,但倘若真正拥有了内心的自由,又何须以静谧的田园作为心境的依托?

  简单与复杂,没有绝对。

  孔明先生隐居卧龙却洞悉天下大势,从清静的山林走入变幻复杂的社会斗争。他为兼济天下苍生而不惜自己受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放弃了单纯逍遥的自我生活投身于复杂多变的社会斗争,却在乱世中保持着一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淡定与从容。

  复杂与简单,唯有平衡。

  既然逃不出纷繁复杂的社会,既然简单与复杂没有绝对,我们就不妨做一个心境淡泊的旅人,欣赏那漫长人生之途上缤纷唯美的风景。让我们透过林立楼群的缝隙欣赏日出的美丽,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感受自我的回归。

  话题16、铭记和忘记

  那阵风吹过: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千百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素材分析:以一组反问句对陶渊明进行赞颂,正因他忘记和官司场的失意和仕途的不达,铭记了世人的愿望,才有了《桃花源记》的诞生!

  话题17、行走在消逝中

  消逝的美好

  清晨的薄雾,黄错的暮霭,云岫里的丛树,月光下的田园,南山下的采菊人,他是一个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县令,不满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归隐田园。小小的山村并不能阻碍他的思维,反而助长了他的雅兴,虽然官位、金钱、名声皆离他远去,但一份旷达的心态让他在文坛游刃有余。

  行走在消逝中,就该像陶潜一样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以旷达心态面对人生百态。

  素材分析:考生以陶渊明不五五斗米折腰的事例为蓝本,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悠 然的画面,提示了话题的深刻含义。

  话题18、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素材分析:紧扣话题“诗意地生活”,作者引用陶渊明表现悠闲生活的诗句与自己所理解的“品茗”“手捧《归去来兮辞》”“聆听山风”的休闲生活相结合,最后以一个反问句渲染情感,强化主旨。

  【经典名言】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3.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6.奇文共欣赏,疑羲相如析。

  7.猛志固常在,刑天舞干戚。

  8.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10.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11.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12.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写陶渊明的对联】昔我曾眠三径菊;今谁又抱一山诗?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成品展示】

  我眼中的陶渊明

  ——既握锄头又握笔的农民诗人

  轻轻挖开花园角落的泥土,种上三株无名无姓的草儿,悉心的浇灌。既然草本无名,不若我为你取个名吧!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渊,最后一株唤明。

  ——题记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忙乱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像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陶诗所表现出来的忧是一种疼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感。《庄子》里有一则寓言——有一种树,树干粗大却无人砍伐。因为这种树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毁,做门流脂,做柱生虫,毫无用处,所以得以保存。陶潜犹如这一棵特立独行的树。在黑暗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一阵后,深知要保全自己就要不为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摆脱一切束缚。所以他选择自然作主导的田园生活,逃避疼痛。结果,肉体自由了。

  高山绿水,田园深处。

  归去来兮,倦了的陶渊明回到自己的小屋,洒脱孤傲,无牵无挂。

  饮酒作乐,以琴书来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浇愁愁更愁!

  坐车载舟,寻壑经丘,寻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这万物复苏,自由任性的世界却又保有一丝清明。又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说是排忧,不如说是为自己凭添忧愁。

  寻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无法再压抑的忧愁伤痛吗?

  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度余生,还犹豫什么呢?陶渊明,你是在犹疑什么呢?听天由命,唾弃自己了吧?难道是任其自生自灭?

  寂寞的烟花在怒放。它们寂寞的无奈,却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视,才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装束,不断呼啸着划过夜空。宣泄自己的不满,愤恨!陶渊明如果见了,也会舍下那菊,来哀怜这瞬间的美吧!

  然青史已成灰,人却性,复言归去来兮。

  诗人陶渊明以生命的火焰烛照着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尽心中的块垒,而化作一篇篇珠玑般美丽的诗章,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给后世的文人们留下有益的启示。

  隐者颂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勇于放弃敢于清高\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隐者,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

  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

  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

  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

  评析:这两篇文章分别侧重从“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颂和怀念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其实,在写作过程中,又有哪个话题不能运用陶渊明这个材料呢?象苏轼、陶渊明这样的大家,在话题作文中,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

  走近陶渊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题记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著的余辉也渐渐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页,泻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环使生活变得不像样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响又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起阵阵涟漪……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您就居于这里。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语,生活中要想做到这样一个“真”字倒还是真需要些勇气与智慧。您在随波逐流与矢志不移之间终是选择了您的真理:宁静,和谐。在政治权利沉重,却又无比黑暗的时候,您硬是放弃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您带着与众不同的清新与旷达,寻回一方心灵净土。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只不过是您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罢了。在最昏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阳光。这就无愧于您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清明!

  现在您的生活已经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在这个远离尘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劳作,自得其乐,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洁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吗?祥和幽静,纤尘不染。那诠释情怀的酒不也是您的最爱吗?与生和谐,远离凡尘。伴着它们,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说您的归宿就是归隐,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乐的老人,您一生无憾。因为您的心界即是幽静的,高洁的,政事的污浊必定无法搅扰您的生之和谐。

  面对南山,您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淡泊的心态。您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自己心境的了解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您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己生活闲适,而不必“心为行役”,自然游目骋怀,参透自然。

  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诉我,“真”,永生不灭……

  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

  陶渊明名言名句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

  2、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陶渊明《酬刘柴桑》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5、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6、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陶渊明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晋陶渊明)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国曹植)

  1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2、久在樊笼里,复得近自然。陶渊明

  13、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陶渊明

  14、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陶渊明

  15、三十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8、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陶渊明

  1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2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2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2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2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柳先生传》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29、酒能祛百虞,菊为制颓龄。陶渊明《九日闲居》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3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5、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陶渊明

  36、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陶渊明

  37、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陶渊明

  3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0、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陶渊明《杂诗》&bs

  41、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43、三十二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4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柳先生传)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4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柳先生传》

  4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诗句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4、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7、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8、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9、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

  1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1、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1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1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6、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饮酒·其十三》

  17、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18、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9、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的古诗

  1、《咏贫士》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2、《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4、《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5、《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渊明】相关文章:

有关陶渊明高考作文素材03-23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陶渊明06-11

名人陶渊明的故事04-11

描写陶渊明的高中作文素材09-14

语文知识积累之陶渊明归隐原因10-25

高考作文素材之精美排比句仿写130例04-01

高考素材优美句子积累12-27

柳永高考作文素材05-25

辛弃疾高考作文素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