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典故
在我们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柳先生传》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典故: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二十四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古代人物传记通例,开篇先叙传主之姓名籍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循此例,却有意同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传主生于何时,长于何地,何姓何名,概莫能知,这位五柳先生简直是天外来客。唯一与传主身份产生联系的,只是宅旁有五柳树而已!
沈约《宋书·隐逸传》引《五柳先生传》且评之曰,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陶宅之旁广种柳树,可视为实录,此有陶诗为证。《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拟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然作为一篇自况之文,五柳这一自然景观仅仅是陶渊明因以为号的触发点,却完全不能解释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根本原因。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篇》中指出: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正是针对世俗有感而发,意欲破除此种卖声名、夸门第之社会风气。
魏晋时代,门阀制度盛行。曹魏制订的九品官人法赋予了世家大族政治上的特权。朝廷于州郡设立中正,评定士人之品。中正由世家大族名流充任,同宗士人理所当然获得高品位。而品位之高下又直接与官职起点之高低挂钩。于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高爵显位代代相因,形成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贱族的局面。这种制度,延续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达到鼎盛,以致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姓族人,无寸进之路(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终东晋之世,朝廷权力一直掌握在王、庾、桓、谢四大家族手中,成为门阀制度高峰期的显著标志。
上层如此,士流趋鹜。族姓阀阅既成为进入仕途的根本条件,世家士子,视门第作铁饭碗,郡望作护身符,族谱作通行证,至于德、才二字,则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于是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重门阀轻才德的社会风气。士人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刘知己《史通·邑里》),以炫耀祖宗荣光、托庇死人余辉为荣,成了一种社会流行病。
对这一世人司空见惯的现象,陶渊明冷眼观之十分不满。世与我而相违(《归去来兮辞》)这种不趋流俗的个性,注定了陶渊明与门阀之风的不调和。自传文《五柳先生传》中,郡望、门第、宗谱一概阙如,看似不合常规,其实是对时风世俗的反拨。自号五柳先生,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揶揄,对世族名士的一种调侃。陶渊明以不知何许人嘲弄了郡望之尊崇,以不详其姓字嘲弄了门第之高贵,以宅边五柳树嘲弄了地位之显赫,以不慕荣利嘲弄了官爵之矜夸可以说,陶渊明借以自况的五柳先生形象,完全是针对东晋门阀制度的崇尚自塑的,是陶渊明遗世独立清高绝俗的个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柳先生之名一出,知名晋宋并享誉后世,王、庚、桓、谢四大豪门虽然煊赫一时,而今安在哉!
当然,陶渊明不是天外来客,虽非名门望族,其家族渊源本也可作自我夸饰。其曾祖陶侃为晋大司马,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陶敏担任过中低级官吏而后归隐。陶渊明在《命子》《赠长沙公》《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等诗文中列举过这些事实。陶渊明的自述宗谱和士流的自我矜夸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陶渊明以辞官归隐的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人格价值,而五柳先生这一称谓,正明确地表明了诗人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典故】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09-24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10-08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09-04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译文10-13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答案08-0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赏析08-06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释义07-16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08-26
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08-24
陶渊明是五柳先生06-13